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抗凝与止血方法分析

2015-01-03 08:51张冬梅
关键词:沙袋抗凝冠心病

张冬梅,杜 蕊

(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抗凝与止血方法分析

张冬梅,杜 蕊

(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目的探究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有效的抗凝方法和止血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相同的抗凝方法,根据止血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的止血方法为单纯沙袋止血,而实验组患者的止血方法为优力舒加沙袋止血,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止血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均为100%,而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明显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中采用抗凝治疗效果较好,同时给予有效的止血的方法有利于出血情况的预防,值得应用推广。

冠心病;介入治疗;抗凝;止血

冠心病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产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了血管腔阻塞或者是狭窄,最终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及坏死[1]。在近些年来,冠心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为冠心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且具有发病急和发展快的特点,必须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介入治疗方法效果较为理想,有较少的创伤性,且痛苦小,然而在其治疗中却会出现出血等并发症,因此,采用有效的止血方法,将其出血量和出血率降低至关重要。本研究主要针对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有效的抗凝方法和止血方法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止血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54.9 5.1)岁;实验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54.7 5.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抗凝治疗

所有患者均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前4天,给予75 mg氯吡格雷,1次/d,采用口服的方式,此药物可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将血小板黏附性降低,将凝血时间延长。根据患者的病情在术前2~3天给予100~300 mg阿司匹林,将其心脏缺血性并发症减少[2]。在手术中给予患者肝素,可将由于治疗器械和动脉损伤部位产生的血栓减少。在术后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其中75 mg氯吡格雷,1次/d,给药时间为9个月~1年;根据植入的支架类型应用阿司匹林,将300 mg阿司匹林,1次/d给予裸支架植入患者中,30天口服后,将其剂量调整为100 mg,并进行长期服用;将300 mg阿司匹林,1次/d,给予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患者中,3个月口服后将剂量调整为100 g,并长期进行口服[3]。同时为防止形成急性血栓,在术后1~2周,每12 h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进行1次皮下注射。

1.2.2 止血方法

对照组患者的止血方法为单纯沙袋止血,而实验组患者的止血方法为优力舒加沙袋止血,具体方法如下:以患者的身高和体重等情况为依据,对优力舒进行选择,保持患者的穿刺侧肢体30°,经穿刺点从患者大腿内侧直至腹股沟上部给予优力舒,再应用另一条优力舒,经穿刺点从脐下直到大腿外侧,保持两条优力舒垂直[4]。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止血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其中止血效果包括两项内容,即皮肤受损情况及拔管压迫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治疗,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均为100%,且没有严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2.2 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明显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对比

3 讨论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呈现了逐年增长的趋势,而因为此病具有发展快且发病急的特点,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在冠心病治疗中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近几年来,伴随医学技术的发现,也为冠心病的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其中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就是一种最新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也得到了肯定,然而在其治疗中无论是经桡动脉还是股动脉,均会造成出血情况,甚至是严重出血情况,必须给予有效的止血方法,才能避免严重后果的产生[5]。因此,在临床研究和实践中将出血发生率降低,将治疗效果提升成为重要的课题之一。

我院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采用抗凝药物和介入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好。而止血方法不同影响止血效果,常规的止血方法为8字绷带法,不能对其松紧进行任意控制,如果使用过长的时间,则会有淤血情况出现,严重还会造成坏死现象。本研究采用优力舒作为止血材料是由于其具有低过敏性,且具有黏性,同时表面具有透气性,且弹力较好,同时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伸缩,不能造成坏死的情况[6]。研究表明,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止血,可将患者的出血量减少,与常规沙袋止血方法相比,有较好的效果,可将其伤口愈合时间缩短,同时没有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均为100%,而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明显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冠心病介入治疗中采用抗凝治疗效果较好,同时给予有效的止血的方法有利于出血情况的预防,值得应用推广。

[1]王忠颖.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抗凝与止血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14(27):86-87.

[2]武 静.浅谈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抗凝与止血[J].中外健康文摘,2014(7):286-287.

[3]姚海荣,杨省利.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抗凝与出血并发症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5(29):167-168.

[4]朱超银.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4(1):148-149.

本文编辑:王 琦

Coronary intervention treatment of anticoagulation and hemostatic method analysis

ZHANG Dong-mei,DU Rui
(Tangshan worker hospital,Hebei Tangshan 063000,China)

R453

B

ISSN.2095-6681.2015.33.088.02

猜你喜欢
沙袋抗凝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沙袋的数量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吊沙袋赶走老寒腿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左手创造奇迹
想不到我的左手那么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