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患者股骨颈头下型骨折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管理

2015-01-03 08:52孙永刚
关键词:脑梗股骨颈髋关节

孙永刚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 黑河 164199)

脑梗患者股骨颈头下型骨折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管理

孙永刚

(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第一人民医院,黑龙江 黑河 164199)

目的探讨脑梗患者股骨颈头下型骨折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合并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天数、关节功能恢复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患者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脑梗;股骨颈头下型骨折;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管理

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是老年人群多发病,大多数老年患者由于自身患有心、脑等全身慢性疾病,再加上患者长期卧床,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增加患者的死亡率[1]。为此,本文特探讨脑梗患者股骨颈头下型骨折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管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合并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70.25 0.21)岁,男女比例为31:24。观察组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70.32 0.29)岁,男女比例为30:25。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渗血情况,及时帮助患者更换辅料,并实施加压包扎,减少术后出血量。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护理措施。

1.2.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术前,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手术方法、流程及手术治疗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及时疏导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手术的不良影响,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1.2.2 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患者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将患者平稳地移至病床上,连续6小时禁食,密切观察引流管的情况,避免脱出;护理人员应保证病房内的空气清新、干燥整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

(2)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应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叩背,交替侧卧位,促进痰液的排出,必要时可给予患者雾化吸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几率;护理人员每天定时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按摩,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3)被动训练:术后,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强调尽早进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在术后第一天,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上肢运动、患肢远端功能锻炼;术后第二天应指导患者进行屈伸踝关节运动及四头肌伸缩运动;在术后一星期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训练。在进行功能锻炼过程中,护理人员应监督并指导患者训练,使患者运动强度控制在可耐受范围内。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脑梗合并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患者下床活动天数、关节功能恢复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天数及关节功能恢复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下床活动天数及关节功能恢复天数(±s)

表1 对比两组患者下床活动天数及关节功能恢复天数(±s)

观察组 55 3.23f 0.13 8.26f 0.23对照组 55 8.73f 0.26 17.64f 0.36

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脑梗合并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64%(2/55),肺炎1例,髋关节脱位1例;对照组脑梗合并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1.82%(12/55),肺炎6例,髋关节脱位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是老年患者常见多发性骨折类型,严重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特别对于脑梗患者来说,会进一步加重其治疗难度[2]。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髋关节置换手术在临床上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缓解患者的疼痛,恢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但是由于此类患者多为老年人,其器官功能低下,围术期规范及整体的护理措施可增加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个性化护理措施是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的护理措施,个性化护理措施更注重患者的个性化生理及心理需求,将护理模式上升至人文关怀的高度。针对患者心理状况,给予患者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能力,使患者掌握相应的管理技巧,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护理措施是预防髋关节脱位、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护理人员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个性化护理措施通过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促进患者的康复[3]。

综上情况可知,观察组脑梗合并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患者下床活动天数、关节功能恢复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脑梗合并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个性化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1]孙卫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2):199-200.

[2]吴会平.舒适护理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31-132.

[3]吴 雯.不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3):707-708.

本文编辑:刘帅帅

R683

B

ISSN.2095-6681.2015.33.186.02

猜你喜欢
脑梗股骨颈髋关节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脑梗患者应知晓的几个事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画圈测脑梗存在片面性
本报与BTV科教《健康北京》联动 六次脑梗之谜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