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5-01-03 08:52姜继凤
关键词:系统化脑梗死发生率

姜继凤

(黑龙江省建三江人民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6300)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姜继凤

(黑龙江省建三江人民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6300)

目的观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系统化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2/45),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较高,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选择系统化护理干预不但能够大幅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系统化护理干预;脑梗死;身体功能恢复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脑梗死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多[1]。为了研究出脑梗死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案,本文对患者进行了相关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63.80 5.29)岁;病程1~5月,平均病程(2.80 1.50)月。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64.50 5.09)岁;病程2~6月,平均病程(3.06 1.80)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护理。保持病房内的卫生,观察患者的病情,若患者出现异常现象,及时向医生汇报。

观察组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健康教育:积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脑梗死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通过多种方式(宣传画册、讲座等)向患者讲解肢体锻炼的正确方法,增加对疾病治愈的自信心。

(2)饮食护理:结合患者的病情,从科学的角度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做好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均衡膳食。少食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肢体活动护理:指导患者独自穿衣、进食、如厕等,指导患者适当翻身、走动、坐立等,若患者感觉困难,可适当借助辅助工具,加强对患者肢体活动护理,避免患者出现四肢麻木,反应迟缓的现象。

(4)功能锻炼护理:在家属的协助下,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将患者脚肢下地,保持正常的站立姿势,如果患者没有出现不适,站立时间应在15分钟以上。指导患者进行小范围内的行走,促进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

1.3 观察指标与效果评定标准

观察脑梗死患者的并发症(关节痉挛、肌肉萎缩、足下垂、便秘等),观察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并进行评分。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脑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脑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2.2 两组脑梗死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70.80 1.39)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48.67 2.95)分。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一般伴有失语、偏瘫、大小便失禁等症状,而常规护理的范围有限,不能满足脑梗死患者的全部需要。

系统化护理干预的范围广泛,能够满足脑梗死患者的需要[3]。第一,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脑梗死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详细讲解肢体锻炼的方法及正确体位,鼓励患者及家属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第二,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4]。实现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患者的恢复。第三,对患者进行肢体活动护理。在患者精力允许的条件下,鼓励患者独自穿衣、进食、如厕,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肢体活动(翻身、坐立、摆臂等),避免患者出现肢体麻木的现象[5]。第四,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护理。指导患者下地站立和走动,促进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以脑梗死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脑梗死患者选择常规护理,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9%(22/45),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较低;观察组脑梗死患者选择系统化护理干预,其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44%(2/45),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选择系统化护理干预不但能够大幅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该护理方案效果良好,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1]白 艳.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7):228-229.

[2]蔡佩丽.不同护理方式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效果对比[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125-127.

[3]罗明华.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320-321.

[4]张建英.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1):82-84.

[5]黄庆萍,农礼荣,赖增桥,等.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19(11):111-112.

本文编辑:卢 娇

R473

B

ISSN.2095-6681.2015.33.166.02

猜你喜欢
系统化脑梗死发生率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系统化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