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募配穴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急性发作的即刻效应观察*

2015-01-04 05:43凯朱丹高锋苟春雁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4期
关键词:源性腰痛椎间盘

吴 凯朱 丹高 锋苟春雁

(1.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重庆 401120;2.重庆市肿瘤医院,重庆 400030;3.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绵阳 621000;4.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研究报告·

俞募配穴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急性发作的即刻效应观察*

吴 凯1朱 丹2高 锋3苟春雁4△

(1.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重庆 401120;2.重庆市肿瘤医院,重庆 400030;3.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绵阳 621000;4.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急性发作的即刻效应及探析部分治疗机制。方法收集90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针刺腰部夹脊穴,将压痛明显的两组穴位通以电针仪装置,疏密波条件下留针30 min;观察组采用俞募配穴法进行针刺,合并臀部及下肢痛者加用环跳穴和阳陵泉穴。针刺操作方法与针具和对照组相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治疗前和治疗后1、4、24 h简易McGill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的变化以判定即时疗效,同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L-1的浓度的变化。结果1)俞募配穴组在治疗后1 h及4 h的症状缓解率高于常规取穴组(P<0.01或P<0.05);治疗后24 h两组临床症状缓解率无差别;2)俞募配穴组在治疗后1 h及4 h的McGill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常规取穴组(P<0.01或P<0.05);治疗后24 h两组无差别;3)两组患者治疗前IL-1表达无明显差异;治疗后1 h,两组血清IL-1浓度均有所下调,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下调的趋势更为明显(P<0.05);4)使用Pearson法进行分析后发现IL-1水平与McGill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俞募配穴法可以快速改善椎间盘源性腰痛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症状,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下调患者外周血清IL-1的浓度有关。

椎间盘源性腰痛 急性发作 俞募配穴 即刻效应 IL-1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椎间盘内各种疾病如退变,终板损伤等刺激椎间盘内疼痛感受器所引起的功能丧失的腰痛,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或节段过度活动的影像学证据[1]。目前研究人员认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力学机制和化学机制两大类。退变的纤维环影响了椎间盘的稳定性,腰椎的异常活动及椎间盘结构破坏对神经末梢产生机械性刺激从而引起了腰痛;或者椎间盘病变过程中机体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对神经末梢产生化学性刺激引起了腰痛。病变急性发作时患者出现剧烈腰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因此,如何促进治疗方法发挥即刻效应,最大限度地缓解疼痛是治疗的关键所在。“俞募配穴”是针灸配穴方法之一,通过针刺背俞穴和腹募穴,达到调和脏腑阴阳、疏通经络气血的目的,临床不乏其相得益彰的报道。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常规针法与“俞募配穴”针法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急性发作均具有明显疗效,我们对二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进行观察,以期探讨最佳临床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重庆市渝北区中医院、重庆市肿瘤医院针灸科在2011年9月至2013年10月诊治的9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急性发作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43例;年龄30~67岁,平均(48±11.2)岁。所有患者符合文献[2-3]。排除标准[2]:1)严重肝脏、肾脏、或心功能异常者;2)恶性肿瘤及重症感染患者;3)凝血功能障碍者;4)不予签署知情同意书者;5)存在神经定位体征者。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2]:依从性差者、研究过程中自动退出者或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者。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均被告知接受针刺治疗,但不知具体分组情况,整个针刺均有2名针灸科医师完成,医师不参与科研设计,仅进行针刺方案实施。评估由另外2名针灸科医师进行,评估者同样不知具体分组情况。

1.2 治疗方法 取穴位置参照WHO1990-12346颁布的《腧穴国际标准化方案》的定位标准[3],操作方法参考石学敏主编的《针灸学》。对照组采取针刺腰部夹脊穴,根据腰部压痛点选取相应的腰部夹脊穴位,以及腰阳关和臀部及下肢的穴位,环跳穴,风市穴,阳陵泉穴,承山穴。使用75%的酒精在穴位上常规消毒,分别使用0.30×40 mm或0.30×75 mm规格的华佗牌一次性不锈钢毫针进行针刺,采用夹持进针法针刺1.5~2.5寸深度,将压痛明显的二组穴位通以电针仪装置 (接G6805-Ⅱ)并设置参数为疏密波,频率4~20 Hz,刺激强度以保持患者耐受为度(电流1~3 mA,电压1~3 V),留针30min。观察组采用俞募配穴,腹募穴选用气海穴,关元穴和中极穴。背俞穴选用肾俞穴,膀胱俞穴,大肠俞穴,同时针刺腰阳关,合并臀部及下肢痛者加用环跳穴和阳陵泉穴。针刺操作方法与针具和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制定疗效分级[3]。痊愈:症状、阳性体征消失,腰臀部活动恢复正常,腰前屈、侧屈及髋前屈达到健康水平。显效:绝大部分症状、体征消失,但腰臀活动稍受限,可参加一般劳动。好转:腰臀腿症状、体征明显缓解,功能活动改善,腰屈、髋屈应有改善者。无效:经治疗后症状无改变甚至加重。缓解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组别最终总例数×100%。简易McGill疼痛评分,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三部分,总分60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包括疼痛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物、行走、坐、睡眠、性生活、社会活动和旅行活动等10项目,总分45分,得分越高,功能障碍越严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h外周血IL-1的浓度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先使用Shapiro-Wilk test对数据正态性进行检测,并用Levene test分析方差齐性。计量资料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包括两组的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无效率,采用χ2检验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处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例脱落分布及原因 研究中共有5例患者脱落,其中观察组2例(1例电话联系未果,1例晕针),病例脱落率为4.44%;对照组3例(2例晕针,1例电话联系未果),病例脱落率为6.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 两组腰痛缓解率即时总体疗效评定 见表1。分别比较2组治疗后1、4、24 h后症状缓解率,1 h缓解率对照组和观察组缓解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4 h缓解率对照组和观察组缓解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缓解率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差异不存在差异(P>0.05)。

表1 两组即时疗效比较(n)

2.3 两组简易McGill疼痛评分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前McGill疼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 h,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均具统计学差异,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后4 h,与治疗后1 h比两组的McGill疼痛评分持续下降,此时两组McGill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4 h后McGill疼痛评分仍继续下降,但此时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McGill疼痛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McGill疼痛评分比较(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期比较,△P<0.05,△△P<0.01。下同。

组别 n观察组 4 3对照组 4 2治疗前 治疗后1 h 4 5 . 1 ± 1 . 9 2 8 . 7 ± 1 . 4*△△4 4 . 3 ± 2 . 1 3 5 . 2 ± 1 . 7*治疗后4 h 治疗后2 4 h 2 2 . 2 ± 1 . 1△1 7 . 6 ± 2 . 3 3 1 . 1 ± 1 . 2 1 9 . 3 ± 1 . 7

2.4 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 h,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均具统计学差异,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治疗后4 h,与治疗后1 h比两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持续下降,此时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4 h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仍继续下降,但此时两组之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s)

表3 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s)

组别 n观察组 4 3对照组 4 2治疗前 治疗后1 h 4 0 . 7 ± 1 . 5 2 6 . 7 ± 2 . 1*△△4 1 . 1 ± 1 . 2 3 4 . 2 ± 1 . 5*治疗后4 h治疗后2 4 h 2 1 . 2 ± 1 . 6△1 1 . 2 ± 2 . 8 2 7 . 1 ± 1 . 3 1 3 . 3 ± 1 . 9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h血清中IL-1的表达 见表4。对不同治疗组患者血清中IL-1进行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IL-1表达无明显差异;治疗后1h,两组血清IL-1浓度均有所下调,其中观察组下调的趋势更为明显。

表4 两组血清IL-1浓度比较(pg/mL,±s)

表4 两组血清IL-1浓度比较(pg/mL,±s)

组别 治疗后1 h观察组 1 7 . 4 4 ± 4 . 8 1*△对照组 2 8 . 6 3 ± 4 . 1 7*n 治疗前4 3 4 5 . 2 0 ± 8 . 4 6 4 2 4 6 . 9 9 ± 7 . 8 2

2.5 相关性分析 使用Pearson法进行McGill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血清IL-1浓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IL-1水平与各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

3 讨 论

本研究观察并对比了俞募配穴取穴法与常规夹脊穴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急性发作的疗效,结果显示俞募配穴法治疗1 h后临床症状缓解率明显优于常规取穴法,这种优势抑制持续到治疗4 h后,直到治疗后24 h,两种取穴法的临床症状缓解率才相当,为临床快速缓解椎间盘源性腰痛急性发作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一定依据。

椎间盘源性腰痛属于“骨病”范畴。中医学认为,腰为肾府,肾主骨生髓,肾虚是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基本病机。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或外伤房劳是致肾精亏耗的主要病因,而腰部之经脉及骨失养是加剧脊柱及椎间盘紊乱的关键环节。当患者在感受外邪或者跌打损伤时腰痛被诱发,表现为剧烈疼痛的实证,该病实质为本虚标实[4]。“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是中医治疗的一般原则。然而,不论何种诱因导致椎间盘源性腰痛急性发作,单纯治标效果并不尽人意。笔者体会,施以补肾、通络止痛并举,标本同治之法,反而疗效更佳,正如李中梓在《医宗必读·腰痛》中所说“标急则以标,本重则以本。标本不失,病无遁状矣”[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6]。因此,治疗采用腹募穴和背俞穴联合运用,刺激脏腑之气输聚之处以扶助正气,同时在补肾基础上疏散邪气,以达调和阴阳气血,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效。针刺方中腰阳关位于督脉,能激发督脉之阳气,与任脉同出胞中,督脉任脉同用,阴阳对偶,攻守平衡,共奏祛寒除湿、舒筋活络之功效;又因腰阳关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是腰椎间盘病损好发之处,可直接治疗病所,本穴亦可谓标本同治。我们腹募穴选用气海,关元及中极,背俞穴选用肾俞,膀胱俞,大肠俞。其中,气海,关元及中极均属任脉,任脉又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阴经经气的作用。方中气海,关元尤为补气要穴,而中极穴又兼具疏散水湿之功效,标本兼顾。三穴共奏补益肾气,培元固本之功,乃治本之最佳选择。肾俞,膀胱俞,大肠俞均属于膀胱经腧穴,处于病所附近,即可调脏腑,又可近治直达病所;《医学入门》云“脚连胁腋痛难当,环跳阳陵泉内杵”[7],环跳、阳陵泉属于胆经腧穴,现代解剖学认为两穴分别位于坐骨神经及腓总神经分布之处,乃治疗下肢疼痛经典要穴。验之临床,两穴合用可通络止痛,濡养筋肉。我们在观察中发现俞募配穴法比常规夹脊穴法更能够快速的缓解患者急性腰痛的症状,患者在治疗后1 h已有55.81%的患者症状缓解,这一数据远远高出常规夹脊穴组的23.81%,且简易McGill疼痛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常规夹脊穴组,突显了其发挥即刻疗效的优势。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俞募配穴法更能够快速发挥固本祛邪、缓解疼痛的作用。

IL-1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对细胞的多种生物效应均具调控作用。越来越多的文献[8-9]资料证实IL-1与椎间盘源性疾病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的,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可知俞募配穴确可发挥即刻改善椎间盘源性腰痛急性发作的症状,由此我们可否推断:针刺俞募配穴快速改善患者腰痛症状是否与IL-1浓度变化有关?通过检测后,我们发现在治疗后1 h观察组及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率出现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外周血清IL-1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的趋势更为明显。因此,我们认为俞募配穴快速改善患者腰痛症状可能与下调血清IL-1浓度有关。IL-1通过将磷脂酶A2和环氧合酶作为桥梁,释放炎症介质,不断刺激骨纤维孔周围组织,同时提高了神经纤维对其他致痛物的敏感性,导致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针刺俞募配穴法更可以促进炎性渗出物及致痛因子的循环,促使其尽快排出体外,消除水肿及疼痛。我们利用Pearson法发现血清IL-1与McGill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存在正相关关系,通过这一数据变化推测降低机体IL-1浓度可能是俞募配穴法治疗快速改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急性发作的机制之一。

我们有理由相信俞募配穴法确实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急性发作患者有产生即刻效应的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疼痛。但由于本研究随访时间较短、样本量较少,以期在下阶段增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证实俞募配穴法改善椎间盘源性腰痛急性发作患者预后的明确机制,以指导临床治疗。

[1] Bridwell KH,Dewald RL.The testbook of spinal surgery[M]. Lippincott-Raven Publishers,1997.

[2] 黄志明.中西医结合治疗87例腰推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0):1017-1018.

[3] 夏群.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与初步治疗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3):162-166.

[4] 潘艳霞,刘志顺.俞募配穴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4):656-659.

[5] 李中梓.医宗必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6.

[6] 周学海.内经评文[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24.

[7] 李梴.医学入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

[8] 沈淋源,陈国胜,林烁辉,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发作期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4,46(7):92-93.

[9] 陈永锋.独活寄生汤配合推拿治疗腰推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5):5262-5263.

The Immediate Effect of Acupuncturing Shu Point Combined with Mu Point on Acute Discogenic Back Pain

WU Kai,ZHU Dan,GAO Feng,et al. TCM Hospital of Yubei District of Chongqing City,Chongqing 401120,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immediate effect of acupuncturing Shu point combined with Mu point on acute discogenic back pain and to analyse the mechanism.Methods:9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Huatuojiaji point acupuncture,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ing Shu point combined with Mu point.Clinical effect and 1,4,24 hous McGill scors,Oswestry were observe.And the level of IL-1 before and after treament were detected.Results:1)The symptom remission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fter 1 and 4 hours treatment(P<0.05 or P<0.01),while the diffenence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withou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fter 24 hours(P>0.05).2)The scores of McGill and index of Oswestry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after 1 and 4 hours treatment(P<0.05 or P<0.01),while without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fter 24 hours(P>0.05).3)The level of IL-I of both groups reduced after 1 hour treatment,and the treatemt group did more remarkably(P<0.05).4)The level of IL-1 are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scores of McGill and index of Oswestry.Conclusion:Acupuncturing Shu point combined with Mu point can quickly improve the symptom of acute acute discogenic back pain,and its mechanism may relate to reducing the level of IL-1.

Discogenic back pain;Acute attack;Shu point combined with Mu point;Immeditate effect;IL-1

R246

B

1004-745X(2015)04-0583-04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4.006

2015-03-1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wukaixhy@163.com)

猜你喜欢
源性腰痛椎间盘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12例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影像学诊断
椎间盘退变及其血管化的磁共振研究
防腰痛体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