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通腑泻热方加减辨治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研究*

2015-01-04 05:31崔春霞王秀芹姜全心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4期
关键词:通腑急性期中风

邸 杰 崔春霞 刘 钟 王秀芹 姜全心

(中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中医院,山东 济南 257000)

化痰通腑泻热方加减辨治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研究*

邸 杰 崔春霞 刘 钟 王秀芹 姜全心

(中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中医院,山东 济南 257000)

目的观察化痰通腑泻热方加减辨治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化痰通腑泻热方加减治疗,观察治疗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率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上,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C反应蛋白(CRP)、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腑泻热方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临床效果显著。

化痰通腑泻热方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 临床效果

缺血性中风即脑梗死,好发于中老年人,往往急性起病,治疗恰当约有20%~30%左右患者会治愈,其中70%以上患者会残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以偏瘫最为常见,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1]。中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是在内外风作用下形成的,而化痰通腑泻热方则能有效降低机体应激状态,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增加脑供氧,改善微循环,减轻意识障碍[2]。化痰通腑泻热方是在大黄、芒硝等药物化裁加减而成的方剂,是治疗中风病大法,是根据“实则泻之,热则清之,上病下取”等治法中逐步运用的结果。本次研究通过观察化痰通腑泻热方加减辨治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效果情况,以期选择合适的中医药方剂治疗该类疾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缺血性中风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3]进行,经脑CT和MRI确诊。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4]进行,临床辨证为痰热腑实证。纳入标准:同时符合以上中西医诊断标准,所有受试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排除溶栓等西医手术治疗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中医院收治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西医治疗,予防止血栓形成,血小板聚集、脑保护、神经细胞营养等治疗,并积极治疗合并症[5]。观察组予化痰通腑泻热方加减治疗。药物组成有胆南星30 g,钩藤30 g,瓜蒌20 g,大黄30 g,芒硝6 g,甘草6 g,竹茹10 g,石菖蒲10 g,远志10 g,丹参10 g。每日1剂,取汁200 mL,分2次服完。并随症加减,如伴有肝阳上亢如舌红面赤,苔黄燥,脉弦有力加天麻20 g,赤芍20 g,牡丹皮10 g,牛膝30 g,柴胡10 g;伴风痰阻络见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偏身瘫痪,手足拒痛,加法半夏20 g,白术10 g,秦艽20 g,防风10 g,白芷10 g;伴气虚血瘀如舌暗淡,脉细缓或结代,口流涎,受足肿胀,面色苍白,心悸自汗等,加黄芪30 g,当归20 g,赤芍20 g,白术10 g,赤芍20 g等;热闭心包加山羊角粉3 g;血虚者加大当归剂量至30 g。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进行疗效评定,临床痊愈为症状、体征积分减少95%以上,显效为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减少在70%~94%,有效为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69%,无效为症状、体征积分减少在29%以下。参考SL-6进行生活质量评分,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方面进行观察。观察治疗前后在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进行,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观察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对照组临床痊愈率14.58%,总有效率81.25%;观察组临床痊愈率31.25%,总有效率9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见表1。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治疗前后HDL-C、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NIHSS评分、CRP、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 时间H c y(μ m o l / L)H D L -C(m m o l / L)L D L -C(m m o l / L)C R P(m g / L)N I H S S(分)观察组 治疗前2 0 . 4 9 ± 2 . 1 8(n = 4 8)治疗后 1 3 . 6 4 ± 1 . 0 5*△对照组治疗前 2 0 . 4 5 ± 2 . 1 6 2 1 . 0 3 ± 8 . 3 6 1 . 2 5 ± 0 . 2 2 3 . 1 5 ± 1 . 3 6 4 5 . 8 1 ± 1 0 . 3 1 1 4 . 3 5 ± 5 . 6 4*△1 . 3 7 ± 0 . 2 7 2 . 4 3 ± 0 . 4 1 6 . 4 6 ± 4 . 5 3*△2 0 . 7 8 ± 8 . 3 4 1 . 2 3 ± 0 . 2 4 3 . 1 2 ± 1 . 3 4 4 5 . 7 4 ± 1 0 . 3 4(n = 4 8)治疗后1 7 . 4 5 ± 1 . 4 3*1 9 . 5 6 ± 5 . 3 6*1 . 3 2 ± 0 . 2 3 2 . 5 6 ± 0 . 4 5 1 3 . 6 5 ± 6 . 3 4*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 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缺血性中风是脑血栓形成或脑血栓基础上形成脑动脉堵塞,从而引起偏瘫和意识障碍的一种疾病,好发于老年人,其形成原因不外乎血管壁病变、血液成分和血液动力学改变。在治疗上主要以防止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等对症处理,虽然有较好临床效果,但费用较高,基层医院很难普及和广泛运用。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分,±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分组 n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身体疼痛 总体健康 活力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观察组 4 8 1 9 . 8 4 ± 6 . 2 4△5 . 6 4 ± 0 . 6 3△6 . 7 4 ± 0 . 5 3△9 . 4 6 ± 1 . 5 3△1 1 . 1 4 ± 1 . 4 5△5 . 6 8 ± 0 . 7 3△4 . 1 3 ± 0 . 8 2△1 7 . 3 4 ± 5 . 2 4△对照组4 8 1 4 . 3 4 ± 5 . 3 5 4 . 1 3 ± 0 . 5 6 5 . 3 6 ± 0 . 3 4 8 . 4 5 ± 1 . 4 3 9 . 6 7 ± 1 . 3 4 4 . 5 7 ± 0 . 6 7 3 . 4 7 ± 0 . 7 4 1 3 . 5 4 ± 4 . 2 3

中医学认为该疾病是脑络瘀阻所致脑失所养,造成精神、神志、肢体功能、语言能力障碍等,是一种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复杂,在临床上常见是由于风火热毒痰等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结局[7]。在本方中,君药胆南星、钩藤、大黄,分别具有润肺化痰、通腑泄热、镇心安神作用;瓜蒌宽胸利气,石菖蒲开窍豁痰、醒神益智,远志祛痰安神,共为臣药;竹茹、丹参、黄芪活血化瘀,破瘀蓄,通血脉;芒硝有很好的通腑泄热作用,是大承气汤主要药物之一;甘草调和诸药,总之,全方共奏化痰通腑泄热作用,是针对缺血性中风发病机制而设。从现代药理学角度看,钩藤、大黄等有明显的扩张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血脂、抗血液凝聚、增强血管通透性、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8];丹参等活血药物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提高大脑耐缺氧能力,有很好的溶栓效果,特别是丹参等,目前已广泛制成中药制剂,运用在临床上。结合相关报道,该方的作用主要是减少梗死面积,降低梗死程度,清除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进入机体,缓解烦躁、便秘等临床症状,改善胃肠功能[9]。研究称,化痰通腑泻热方中要结合西医药物治疗[10],而本次研究仅单纯西医治疗,但在结果上和研究类似,分析原因可能和本次研究为急性期,治疗及时恰当有关,且与纳入样本较少,随访时间较短也有一定关系。但就临床实际情况来说,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出现昏迷等患者则优先西医处理,必要时可鼻饲予中药汤剂治疗,但仅仅是辅助治疗,非急诊首选方法。报道称,对缺血性中风治疗强调的是辨证论治,要随证加减,如肝阳上亢则要加大钩藤等剂量,并配合以天麻等平肝潜阳药物等[11]。

结果显示,运用化痰通腑泻热方后,患者在临床疗效上明显增加,且在NIHSS评分、CRP、Hcy上也得到明显改变,特别是在生活质量上得到提高,这符合现代医学对缺血性中风治疗的观点,即不仅仅是抢救生命,更注重对恢复后自理能力的恢复和生活质量不下降[12]。这点在本次研究中得到很好体现,这值得日后继续探讨。

就中医汤剂来说,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往往病情急,病情发展迅速,而中医药汤剂煎煮费时,且个体差异大,需进行辨证,故日后的重点是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相结合,研制成一种有效的中医药制剂,能及时静脉滴注,这或许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1] 王建华,王永炎.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3,10(4):215-217.

[2] 马丽虹,李冬梅,李可建,等.系统评价蚓激酶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1):2817-2819.

[3] 施凯莉.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的辨证施护[J].光明中医,2014,29(11):2411-2412.

[4] 肖蕾,赵建国,张圆,等.针药结合排毒通腑法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便秘的疗效评价[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0(6):441-443,446.

[5] 周莉,高颖,邹忆怀,等.综合治疗方案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41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1):46-51.

[6] 姚宏军,李丽.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7(4):458-459.

[7] 孟占鹏.化痰通络汤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性中风30例[J].河南中医,2013,33(11):1888-1889.

[8] 刘新胜,崔书克.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2,32(1):129-131.

[9] 郭根艳.缺血性中风辨治思路[J].河南中医,2012,32(8):1022-1023.

[10]李建村.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性缺血性中风101例[J].河南中医,2012,32(6):743-744.

[11]邵聪,杨景青,李长生,等.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进展[J].河南中医,2014,34(3):433-434.

[12]戚畅.应用通泻化痰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 (痰热腑实证)临床观察[D].长春:长春中医学院,2005.

The cilnical effect of Huayu Tongfu Xiere Decoction on Acute Ischemic Stroke

DIJie,CUI Chunxia,LIU Zhong.TCM Hospital of Victory Hospital of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Bureau,Shandong,Jinan 257000,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cilnical effect of Huayu Tongfu Xiere Decoction on acute phase of ischemic stroke.Methods:96 patients were divided groups,with each group of 48 cases.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Huayu Tongfu Xiere Decoction.Changes in the related indexes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Results:the curative effect and the control group clinical recovery rate,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observation group(P<0.05);the quality of life,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physiological functions,physical pain,general health,vitality,social function,emotional function,mental health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NIHSS score,CRP,Hcy,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Huayu Tongfu Xiere Decoction has good effect on acute phase of ischemic stroke.

Acute phase of ischemic stroke;Acute phase of ischemic stroke;Clinical effect

R255.2

B

1004-745X(2015)04-0715-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5.04.055

2015-03-05)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ZR2010HL017)

猜你喜欢
通腑急性期中风
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柔红霉素药物急性期心肌损伤的相关性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观察通腑平喘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分析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
通腑逐瘀汤治疗创伤后腹胀122例
自拟通腑理气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