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将加大反恐力度

2015-01-05 08:15李伟
世界知识 2015年1期
关键词:巴塔谢里夫利剑

李伟

“巴塔”的逆天行径或将引发巴反恐政策的深度调整,促使巴军方进一步打压恐怖分子,对巴局势影响深远。

2014年12月16日,巴基斯坦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省会白沙瓦一所军办子弟学校遭到巴基斯坦塔利班(简称“巴塔”)袭击。据报道,当天大约有七名恐怖分子假扮成军警,身穿自杀式炸弹背心,从该校防备松懈的后院墙翻入校园,依次进入教室和礼堂,对正在上课和考试的学生进行无差别射击,并劫持部分人质,还在校园内放置自制炸弹伺机引爆。巴军警赶到后,恐怖分子又与军警展开激战,引爆自杀式炸弹,造成进一步的伤亡。整个过程持续了约八个小时,直至晚上恐怖分子才被全部击毙。该事件共造成140多人死亡,其中大部分为学生。

这是自2007年10月“铁娘子”贝·布托竞选集会恐袭案以来巴境内发生的最严重恐袭事件,引发国际社会强烈谴责。“巴塔”的逆天行径或将引发巴反恐政策的深度调整,促使巴军方进一步打压恐怖分子,对巴局势影响深远。

“利剑行动”令“巴塔”雪上加霜

“巴塔”的此次恐袭引发巴国内外一致声讨。总理谢里夫称这是“国家的悲剧”,宣布进行为期三天的全国哀悼。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印度总理莫迪也迅速发声谴责。甚至连一向与“巴塔”同气连枝的阿富汗塔利班,以及“基地”组织也对这一行为表示强烈愤慨,称其为“非伊斯兰行为”。

“巴塔”袭击该校原因有二:一是为报复巴军方2014年6月15日开始的“利剑行动”,该行动至今已击毙恐怖分子约1800人,令自2013年以来深陷分裂危机的“巴塔”雪上加霜。2013年11月初,“巴塔”头目哈基姆拉被美军无人机炸死,“巴塔”内部围绕新头目人选展开激烈争斗,最终现任头目法兹卢拉意外上位。因为法兹卢拉并非出自巴传统部落区,多年在阿富汗活动,在“巴塔”内部缺乏根基,故其上任后难以统筹和协调“巴塔”各派势力。2014年以来,包括原头目哈基姆拉所在的马哈苏德派等多股力量另立山头。巴军方展开“利剑行动”后,法兹卢拉又被迫逃往阿富汗。因此,法兹卢拉迫切需要干点“大事”为自己正名,以扩大在巴境内影响力。而该学校有军方背景,是“巴塔”的“理想”袭击目标。“巴塔”在事后的声明中也宣称,“利剑行动”攻击了他们的家庭,此次袭击就是为了让军方人员也感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二是该校实行男女同校的西式教育,被“巴塔”认作是“非伊斯兰”。“巴塔”成员极端保守,反世俗、反西方、反政府,尤其反对民众接受教育,此前该组织就曾袭击过提倡妇女教育权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拉拉。

巴反恐政策或有重大调整

谢里夫上任以来,其反恐之路可谓一波三折。一开始谢里夫积极推动政府与“巴塔”和谈,但和谈并不顺畅,两轮和谈最终都无果而终。2014年6月“巴塔”袭击卡拉奇国际机场后,军方最终发动“利剑行动”围剿恐怖分子,但谢里夫和军方的清剿目标和力度仍有保留。此次恐袭事件发生后,巴政府和军方均强硬表态,并迅速做出多项新的反恐部署,巴反恐政策或有重大调整。

一是巴选择性反恐政策或将松动。为对抗印度和牵制阿富汗,以在地缘政治争夺中维护其安全和战略利益,巴军一直对涉印和涉阿恐怖组织网开一面,有人还认为巴三军情报局甚至秘密支持“哈卡尼网络”等恐怖势力。“利剑行动”以来,巴军打击的主要是“基地”组织、“乌伊运”、“伊斯兰圣战联盟”、“东伊运”等外籍恐怖分子和巴政府眼中与政府对立严重的“坏巴塔”,而对“虔诚军”、“穆罕默德军”和“哈卡尼网络”等“好巴塔”视若不见。但事实上各类恐怖势力在巴境内盘根错节,常常相互借助对方的暴恐网络躲避打击和搞恐袭,增加了巴军方的打击难度。此次恐袭事件发生后,谢里夫表示,巴军将继续对巴境内恐怖分子发动军事攻势,不管“好巴塔”还是“坏巴塔”。巴陆军参谋长拉希勒也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打击包括“哈卡尼网络”在内的所有恐怖分子,以铲除恐怖分子及其帮凶。

二是加大对恐怖分子的惩处力度。就在事发当晚,巴军空袭了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的多个恐怖分子据点,并持续搜捕与此案有关的恐怖分子,截至目前已打死数十名恐怖分子。12月17日,谢里夫在白沙瓦召开全国政党大会,商讨反恐大计。同时,谢里夫还批准允许对制造恐怖袭击的恐怖分子处以死刑。此前,为了与欧盟达成贸易协议,巴基斯坦从2008年起暂停了死刑执行。目前,已有至少六名恐怖分子被执行死刑。未来数周还将有500名恐怖分子被执行死刑。此外,巴基斯坦还将设立专门的军事法庭,审判与恐怖主义相关的案件。

三是与阿富汗联合打击在巴阿边境流窜的恐怖分子。巴阿边境管控难度大,两侧居住的又同为普什图人,恐怖分子常年流窜于此以躲避巴阿两国的军事打击。而卡尔扎伊执政时期,巴阿关系不睦,双方反恐合作停滞不前。阿富汗新总统加尼上台后,双方反恐合作迈上新台阶。此次学校遇袭后,谢里夫称将与阿富汗共同打击恐怖分子,拉希勒迅速赶往阿富汗商谈反恐合作,就捉拿躲藏在阿的“巴塔”头目法兹卢拉和阿在巴阿边境另一侧反恐等事宜进行沟通。12月23日,在巴基斯坦访问的阿富汗陆军参谋长卡里米和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指挥官坎贝尔也表示,将全力清除阿富汗的恐怖分子,支持巴基斯坦打击恐怖主义。阿富汗库纳尔省警方12月23日称,阿军方在过去12天内,对该国东部与巴基斯坦临近的地区发动军事打击,击毙了至少151名塔利班武装分子,另有至少100名武装人员受伤。

对巴局势影响深远

白沙瓦惨案亦将对巴内政、外交等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一是谢里夫面临的反对党压力得到缓解。2014年下半年以来,谢里夫政府极为狼狈。自8月16日起,巴两大反对党正义运动党和人民运动党在伊斯兰堡发起反政府的万人大游行,要求谢里夫辞职。抗议活动愈演愈烈,后来虽然在各方斡旋下暂时得以平息,但正义运动党和人民运动党领袖伊姆兰·汗和卡德里仍坚持抗议到底,定于12月中下旬举行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抗议活动。但此次恐袭事件发生后,巴国内迅速达成反恐共识,伊姆兰·汗也宣布结束反政府抗议活动,因为“巴基斯坦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团结”。

二是军方地位或持续上扬。军方在巴政治构架中举足轻重,巴建国60余年,军方执政时间长达32年。虽然自上任陆军参谋长以来军方就坚持“不干政”的原则,但仍保持其强势地位,掌控巴安全与外交大权。谢里夫上任初期,携大选大胜之威,在军政关系上颇为强势,不顾军方反对坚持与“巴塔”和谈,与印度搞缓和,并越级提拔拉希勒为陆军参谋长。但后来,谢里夫的和谈政策无功而返,而拉希勒逐步羽翼丰满,出动重兵围剿恐怖分子,更是在协调反对党与谢里夫的矛盾中出尽风头,欧美智库甚至称军方这期间实现了“软军变”,军方已经压制了谢里夫。从目前看来,巴将推行更加符合军方利益的深化反恐政策,未来谢里夫政府对军方的依赖或将增多。

三是南亚未来或将面临“安全阵痛”。一方面,巴阿两国的联合打击或加剧恐怖分子的报复行动,短期内巴阿两国的恐怖袭击或将增加。另一方面,巴深化反恐行动或迫使一些“好巴塔”重新审视与政府间的关系,或将进一步促使阿巴境内恐怖分子抱团取暖,令巴阿暴恐形势更加复杂。若巴不能对这些恐怖势力进行有效管控,其可能“外溢”袭击印度、阿富汗等目标,对巴印和巴阿关系构成巨大危害。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巴塔谢里夫利剑
巴塔头目在阿富汗被炸死
用好安法利剑 维护长治久安
巴塔未上的最后一课
巴塔历险记
环保督察,利剑出鞘
利剑出鞘
亮出质疑的“利剑”
巴塔发言人效忠“伊斯兰国”遭解职
来块儿糖庆祝吧
巴内政部长称 谢里夫已接近叛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