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岛抵债是特例,买岛投资是常态

2015-01-05 08:20储殷
世界知识 2015年1期
关键词:岛主领土岛屿

储殷

日前,有媒体报道了委内瑞拉以岛抵债的消息,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表示“这件事不存在,有关报道没有根据”。不过,在这条假消息的背后,却是主权债务与岛屿买卖两个颇为有趣的话题。

总有个别国家会赖账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外债,国家债务是一种极为正常而普遍的政治经济现象。在老百姓眼里,举债肯定不是好事,至少和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大原则有点不太对路;但对于国家来说,举债是一件极为必要的事情,甚至是一种责任。当然,举债总有风险,比如,借来的钱被大吃大喝、发福利、搞腐败浪费掉了,根本没有创造效益;或者,原以为可以通过项目开发来还债,但是市场情况变化了——如油价大跌,这时候项目不仅不挣钱而且还亏钱了,债务也就没法偿还了。就近几年这几次大的主权债务危机而言,希腊的债务危机基本上属于前者,俄罗斯、冰岛的债务危机大致属于后者,而委内瑞拉的债务危机可能两者兼备。

一般来说,一旦一个国家还本付息总额占到当年出口收入20%以上,或当年的负债余额超过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0%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偿债能力就很危了。一旦主权国家还不起债,问题就会变得很复杂。主权债务是一个国家以自己的主权为担保对外借债,可主权这个东西其实是无法拍卖的抵押品。所以很多时候,一些主权国家索性直接赖账,干脆宣布对所有债务进行违约。当然,赖账不仅是一件丢面子的事情,而且对于国家信用的打击极大,会让以后的融资变得非常困难,并让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主政者都不愿意赖账。一般来说,赖账的大多是一些债多反而不愁的极不发达国家,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反正也还不起债务,所以多苛刻的借债条件它们都同意,最后大不了以新债还旧债,再不行就直接要求免债。债主也完全知道借债给它们其实是有去无回,但是有其他的事情需要这些国家合作,所以有时候就把借债当做委婉一点的援助或是“好处费”了。真正让人意外的是阿根廷这样的国家居然也会赖账。2000年的时候,阿根廷的主权债务整整超过了外汇收入的四倍以上,最后的结果就是国家破产,债务也就都违约了。相比较而言,阿联酋就试图做得体面一些,它把债务延期称之为“重组”。那意思就是:虽然现在还不起债,但是像迪拜世界、棕榈岛这样的奢华奇迹却是完全可以盈利的。老实说,这种解释并不令人信服,但是这个坑实在太大了,已经掉进去爬不出来的汇丰、巴克莱、苏格兰皇家银行,估计最后也只能硬着头皮接受阿联酋人的忽悠。

以政策优惠换取债务减免

如果一个国家不想赖账,通常只有采取两个方法,要么和债权国进行双边谈判争取宽限或是减免,要么就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借款。在大多数情况下,向IMF求援是一个非常痛苦的选择,因为IMF不仅不是活雷锋,而且在很多时候它的作派更像黄世仁。它通常会提出一揽子非常严苛的还债计划,基本上是要对一国的经济体系进行全面重组。因为IMF通常认为治理不善才是一个国家陷入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在很多时候,这种经济改革都要求债务国紧缩财政预算、私有化重要资源开发项目,这不仅可能危害当地社会的稳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债务国内政的干涉。IMF不乏救助成功的例子,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韩国政府就是通过向IMF求援而稳定了局势,并在IMF的督促下进行了极为痛苦的改革,从而逐渐从危机中恢复。但是IMF也有失败的例子,比如阿根廷的破产就让IMF在南美洲声名狼藉。

国与国有关于债务的双边谈判,通常就不只涉及经济上的考量。一般来说,以政策优惠换取债务减免是比较常见的情况。比如对债权国的资本开放某些重要的行业,或是在某些重要资源的开发项目中与债权国合作,或是约定以某些资源来以货偿债。这些协议的内容,往往都视两国的具体情势决定,可谈的东西很多,但是岛屿、领土等涉及国家主权的问题,仍然高度敏感。在现代国家的历史上,极少出现以领土偿债的现象,这是因为民族国家的合法性往往与领土完整紧密相连,丢失领土的政府往往比陷入债务危机的政府更容易垮台。

以岛偿债的经典案例

当然,以领土偿债的方式也不是完全没有,现代社会最为经典的以岛偿债的故事就发生在联合国的两个常任理事国英、美之间。1940年,英国正处于抵抗纳粹德国最危险的时刻,急需美国的援助。英国首相丘吉尔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达成协议,用50艘驱逐舰和其他一些装备换取纽芬兰、巴哈马、牙买加、圣卢西亚、特立尼达等岛屿。这桩诡异的交易其实是非正式达成的,罗斯福动用了总统特权,没有提交国会表决;而丘吉尔只是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向下议院报告了此事。为了避免英国人难堪,一方面,美国人采取了和英国人窃取香港一样的方式,称只是对这些岛屿租借99年;另一方面,丘吉尔为了掩饰用领土换军舰的耻辱,称其实英国只用了巴哈马、牙买加等六个岛去交换美国的驱逐舰,而纽芬兰和百慕大这两个岛屿则是“赠借给好朋友美国的礼品”,以感谢美国的慨然相助。这个奇怪逻辑表达的含义有两层:第一,英国还是很富足,跟美国做交易如此慷慨,是有身份的表现;第二,通过这桩交易,英国得到的不仅是50条“破船”,更是一个强大而可靠的盟友。

在现代社会,几乎不可能有国家以购买或是租借的方式来获得他国领土,但是私人资本获得岛屿的途径却相对便利。时至今日,岛屿转让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全球市场。一方面是可购买的岛屿数量众多。无论是私人所有岛屿的转让还是国家岛屿的出租出售,都屡见不鲜。无论是加勒比海上的荒岛,还是印度洋、太平洋上拥有一定人口的度假岛屿,以及地中海上意大利、法国、希腊的岛屿,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购买或是租赁。另一方面则是这些岛屿种类齐全、价格灵活,从面积只有1000多平米、价值几千美元的加拿大内湖岛屿,到面积几十平方公里、价值上亿美元的加勒比度假天堂,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近几年,由于许多拥有岛屿的国家如希腊、冰岛等纷纷陷入经济危机,岛屿市场十分兴旺,这方面做得最大的德国维拉迪私人岛屿公司已经买卖了1200余个岛屿,其负责人维拉迪因此被称为世界岛王。

买岛并非获得领土

必须指出的是,买岛并不是从售卖岛屿的国家获得领土,岛主对岛的所有权仍然从属于该国主权之下,岛屿也仍然处于该国的法律管辖范围。它的实质其实相当于外国人购买不动产。任何一个国家,对于其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都非常重视,也因此对于购买岛屿有着极为严格细致的规定。一方面,大多数国家都不会售卖涉及国家安全尤其是处于重要战略位置的岛屿。另一方面,所谓的售卖通常也附加了许多条件,岛主没有在岛上为所欲为的权力。比如加拿大就对很多售卖岛屿有严格的环保规定,岛主不得砍伐树木甚至不得建设永久性港口,泰国甚至不允许购买者在岛上建设房屋。而根据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法律,岛主甚至无权干涉原住民在岛上的传统狩猎活动。

中国富人已经开始进入全球岛屿买卖市场,购买岛屿甚至成为了一种新的投资方式,但在很多时候,购买岛屿其实是风险很大的投资行为。如果缺乏对于出售岛屿国家相关法律的了解,购买岛屿很可能带来很大的损失。比如在意大利,地产的转移通常伴随着债务的转移,也就是说,岛屿购买者通常要承担出售人的全部债务。而在希腊,由于深陷经济危机的政府正在计划对土地所有权大幅度增税,因此,购买岛屿虽然便宜,但是拥有岛屿却因为必须支付重税而变得十分昂贵。做一个岛主是一件听起来很快意的事情,但却面临诸如医疗、交通、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浪漫常常不便宜,投资往往充满风险。

(作者为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国观智库特约研究员)

猜你喜欢
岛主领土岛屿
中俄核能合作项目核岛主设备安装正式开启
国防小课堂 领土
北极岛主
我画上一座岛屿(四首)
琉球的领土地位与自决权
蜿蜒曲折的岛屿迷宫
没有大海,如何会有岛屿
三代压水堆核电站核岛主设备安全特征分析
《陌生领土》:考验还是幼稚
“无人岛岛主”抽奖闹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