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情结

2015-01-05 08:32胡正跃
世界知识 2015年1期
关键词:博鳌开幕式领导人

胡正跃

连续九次参加博鳌亚洲论坛

2014年4月10日,我再次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第13届年会开幕式在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主会场举行,李克强总理做主旨演讲,澳大利亚、韩国、老挝、纳米比亚、巴基斯坦和东帝汶六国总理,以及俄罗斯、越南副总理分别致辞。

李总理的讲话紧扣本届年会“发展”主题,向亚洲地区和世界传递出中国致力于增进区域合作的强烈信号,其他国家领导人的发言则表达了重视亚洲发展和互利合作的理念。尤其纳米比亚总理的脱稿讲话风趣幽默,引来全场热烈的掌声。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发言突出强调了本国资源和科技优势,为促进亚洲合作提供了新的角度。

这次开幕式有一个新的安排,即在各国领导人讲话时,大屏幕上配合着播放两张反映该国风貌的图片,既直观,又给观众以暇想。对我而言,看到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自然联想到当年随同胡锦涛主席出席悉尼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场景。看到俄罗斯红场,则勾起当年参加中俄有关跨界水保护谈判期间参观莫斯科市容的美好回忆。韩国选用了汉江的照片,那是我多次去过的地方,这个创造出“汉江奇迹”的国家,正雄心勃勃地准备迎接它的第二次奇迹。老挝的塔銮是位于首都万象的佛教圣地,也是我国领导人到访的必去之处,夕阳映照下的佛教建筑宁静、安详而又庄严。越南的独柱寺是该国引以为豪的著名古建筑,也是我多次陪同国内代表团组访问的景点之一。而对我触动最深的是巴基斯坦的一张图片。中巴两国边界的界碑稳稳地伫立在雪域高原之上,凸显了两国山水相连、密切合作的兄弟情谊。东帝汶和纳米比亚我尚未去过,前者的照片是一片蓝色海洋,后者是热情奔放的民族舞蹈,相信也都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非政府国际组织。经过十几年打造,迄已取得长足发展,影响力不断上升。与此同时,结合论坛年会开展的国事活动日趋增多,形式也从简单的双边会见发展到与正式国事访问或重要国际会议相结合,成为我国开展对外交往的一个重要舞台。

2014年已经是我连续九次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了。前六次是作为外交部主管官员去工作,后三次则是以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代表团顾问身份与会。

见证博鳌亚洲论坛的创立和成长

我与博鳌亚洲论坛结缘甚早。早在论坛酝酿之初就有所参与。1999年10月8日,时任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和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首次非正式商谈相关问题,当时我就在现场。那次会晤为“论坛”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论坛正式成立后的几年,我在马来西亚工作。马来西亚是论坛26个发起国之一,马哈蒂尔总理应邀出席了成立大会,马来西亚前副总理穆萨先生参与了论坛筹划工作,而来自马来西亚的资深外交官辛格先生则应聘为论坛首任秘书长。因此,我们在使馆很自然地会关注论坛进展,并努力做好相关协调联系工作。记得时任论坛中方首席代表陈锦华先生到吉隆坡访问时,我还陪他到穆萨先生办公室拜访。穆萨先生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设想和意见,受到中方的重视。2004年,我在吉隆坡举办离任酒会,正在当地作私人旅行的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先生在朋友陪同下赶来出席。我们也谈及博鳌论坛相关话题,他对论坛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2006年,我重返外交部亚洲司工作。自此连续六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国事活动便成为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论坛涉及外交部的任务主要有四项:第一是邀请外国领导人与会。每年年初我们就开始协调,先在部内,再通过驻外使馆与外方联系,最终名单往往到会议临近时才能敲定。第二是领导人会谈、会见,有大量文稿工作需要完成。第三是开幕式。由于有多国领导人出席,事先统筹就显得十分重要,包括礼宾安排、发言时间分配及同声传译的配备等,环环紧扣,不容有误。第四是接待工作。这是难度最大的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机场迎送、住房分配、交通保障、安保工作等等,牵涉诸多中央和地方部门,需要反复协调甚至事先演练。为此,我们每年都必须提前去海南,直到领导人主要活动结束。

记得2008年4月,胡锦涛主席首次在三亚喜来登酒店草坪上为来访的多国国家元首举行欢迎仪式,这是一个创举。电视播出后,观众纷纷来电表示赞赏。但我们的工作量和难度却成倍增加。国事活动,从检阅仪仗队到会谈、会见均在三亚举行,而开幕式仍放在博鳌,转场便成为一大工程。我和我的同事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直到开幕式实况转播时,我们才松了一口气,坐在台下静听各国领导人的发言。

2011年4月1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在三亚举行。这是金砖国家从四个扩大到五个之后的首次会议。之所以将会议放在三亚,也是为了方便各国领导人次日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两场活动既有分工,也有交叉,例如文艺晚会是在三亚喜来登酒店露天广场举行,参加博鳌论坛会议的所有嘉宾都赶过去出席。好在当时高铁已建成。我那次分工主管的工作主要在博鳌,涉及金砖会晤的任务一是去三亚机场迎接各国领导人,二是组织好与会领导人出席文艺晚会。那台晚会由央视统筹打造,糅合了中外文艺元素,既国际,又唯美。

第二天在博鳌举行的开幕式和随后的午宴也都进行得很顺利和流畅。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上台演讲时捧着一台手提电脑,在听他人讲话时,他也在用电脑做记录。那是俄罗斯国家元首首次应邀出席论坛年会开幕式,颇具象征意义。此外,我们还首次尝试在午宴上安排了一组弦乐四重奏,来宾反映很好。

常来参加论坛的邻国领导人

这些年来,据我记忆,在亚洲国家中,派领导人出席论坛开幕式次数较多的有缅甸、老挝、柬埔寨、斯里兰卡、巴基斯坦、蒙古国和东帝汶等,这些都是我们的重要近邻。领导人之间利用多边场合保持经常走动并就共同关心的课题交换意见,不仅对双边关系有益,对促进地区稳定和繁荣也起着建设性的作用。

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在位多年,曾多次来博鳌。当年斯国内战尚未结束,他每次讲话都不忘带一张地图,介绍战场形势,争取同情和支持。今天,该国已走上和平发展之路,中斯两国友好合作全面推进,博鳌也部分见证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缅甸领导人吴登盛无论过去作为总理还是后来成为总统,都坚持出席论坛。他每次都要重申致力中缅“胞波”友谊的基本立场,这同中方想法完全一致。

蒙古国政坛近年政党轮替频繁,但无论谁上台,都重视对华关系。蒙古国是个内陆国家,希望更多参与地区合作进程,博鳌论坛为蒙方提供了一个扩大对外交往的舞台。

老挝和柬埔寨领导人每次来博鳌,无论是双边会谈还是大会发言,都强调加强双边合作的真诚愿望,得到了中方积极回应。柬埔寨洪森首相喜欢在会见结束后即向随行记者介绍会谈成果,柬媒体也会在第一时间予以报道。

出席2014年开幕式的巴基斯坦总理谢立夫是政坛元老,长期致力对华友好。他曾率政党代表团多次访华,同我领导人会见。他作为资深政治家的形象和谈吐均给我留下很深印象。我们在陪同我国领导人访巴时,曾数次到他家里做客,每次都受到热情招待。谢立夫出任总理后,两国高层对扩大互利合作进一步提出了宏伟设想,实属预料之中的事。

东帝汶总理夏纳纳·古斯芒也是中国的老朋友。早在该国正式独立之前他就同老搭档、前总统奥尔塔一起访京。当时部里派我到机场接机,并陪同二位参访长城,到前门品尝大碗茶。转眼间,这个年轻的国家已走过十多个年头,虽然国内局势时有起伏,但总体形势向好,同中国的关系一直保持稳定发展。

现任论坛理事长福田康夫先生系日本前首相,他2014年的致辞简短而深刻,体现了较好的平衡感。福田康夫无论在朝在野,多年来一直同中方保持交往。2008年,胡锦涛主席应邀访日就是他作为首相主持接待的。现在人们通常所称中日关系“四个政治文件”中的“第四个文件”正是那次访问时发表的“联合声明”。

在大屏幕上看到博鳌论坛的两位元老级人物拉莫斯先生和霍克先生,大家都会觉得很亲切。从1999年首次会见胡锦涛副主席至今,他们将这15年光阴中的很大一部分奉献给了博鳌亚洲论坛,至今仍在为论坛的发展献计献策。他们资历很老,但从无架子,在每次宴会上都会主动离开主桌,去和其他嘉宾握手、碰杯、合影留念。

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和马来西亚前总理巴达维,这两位重量级人物的名字在2010年博鳌论坛理事会改选后出现在理事名单上。我因为在这两个国家常驻过,对二位较熟悉。

此次在博鳌重遇吴作栋先生,他主动用华语同我们交流。我向他提及1997年访问南京、苏州时游览玄武湖和太湖的情况,他依稀记得当年的情景,并称太湖的白鱼很鲜美。巴达维先生早年担任过外交部长,他见面时总称我是马来西亚的老朋友。这几年,每次出席博鳌论坛活动,他总是早早地来到会场,等待其他嘉宾的到来。这或许是当外长时养成的习惯吧。

吴作栋和巴达维都有丰富的从政经验,国际人脉资源丰厚,善于同企业界交朋友。我确信他们的加入定能为论坛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在过去的九年里,我同博鳌结下了深深的情缘,很高兴能参与博鳌论坛的一些具体工作,见证诸多历史片断,结识一批有识之士。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博鳌亚洲论坛的历程正是这样。过去十几年,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业已走出了一条正确发展并富有自身特色的道路。

(作者为外交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特派员,图片为作者提供)

猜你喜欢
博鳌开幕式领导人
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上的“半身少年”
“博鳌方案”,答时代之问
公共关系(博鳌)合作组织名单
《人民日报》十九大开幕式报道话语分析
领导人这样说“健康”
如何成为优秀领导人
领导人的访美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