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中国—东盟互联互通之路

2015-01-05 08:37李晨阳
世界知识 2015年1期
关键词:滇越铁路法国人东盟国家

李晨阳

自从2009年东盟提出加快内部的互联互通以来,我国顺势把加强与东盟的互联互通、支持东盟内部的互联互通作为提高中国与东盟的相互依赖度和经济一体化水平、夯实中国与东盟关系基础的重要途径,互联互通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也成为每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面时必谈的话题之一。中国在2009年设立了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并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的信贷,以支持东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去的几年里,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仍有一些重大项目没能有效推动,如中缅陆水联运、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中缅铁路等。

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新战略,目前中国正在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出资400亿美元建立丝路基金。从纯粹的经济角度看,中国与东盟的互联互通应该会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但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下,外部因素的干扰仍不可小觑。表面上一些国家对与中国的铁路连接热情很高,有的也加入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但事实上,东盟国家民众对与中国互联互通还是有着复杂心态的,所以在实施过程中会不会出现突发的问题值得我们做好事先的预案。

笔者在广西、云南的调研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了有关部门对加速与东盟互联互通的心情之迫切,很多官员对东盟部分国家的反应不够热切表示难以理解,强烈要求学者们多做东盟国家各个阶层的工作,让东盟国家的官员和百姓接受与中国互联互通是互利双赢的观念和事实。但观念的转变是最难的。

上个世纪初滇越铁路的修建是一个不应该被遗忘的个案。19世纪90年代,完全占领了印度支那的法国试图修建从越南河内到昆明进而到四川宜宾的铁路;与此同时,占领了整个缅甸的英国试图修建一条从缅甸到昆明最终连接重庆的铁路。后来真正付诸实施的是滇越铁路,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现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的开始。

尽管今天人们对滇越铁路的正面评价在逐渐增多,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少有人肯定这条铁路对云南乃至整个西南发展的积极作用,个别持肯定观点的官员甚至遭到了处理。甚至到了21世纪,还有学者和媒体对滇越铁路大加鞭挞。如《文史天地》2011年第1期上的文章还在说“法帝国主义利用中国的人力、物力修筑滇越铁路,是清朝外交史上又一件令人痛心的奇耻大辱”。对滇越铁路抨击最厉害的是云南学者发表在《东南亚研究》1990年第3期的《法国修筑滇越铁路是件“好事”吗?》。这篇文章认为,“滇越铁路的筑成,是帝国主义套在中国人民身上的又一根铁链,也是插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一支吸血管”,“法国的商品直接从越南大量进入云南市场,使云南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迅速解体,脆弱的民族工业受到严重的打击”。

我们当然要承认法国人修建滇越铁路主观上不可能是为了帮助越南和中国的发展,而且在修建过程中法国人的诸多暴行也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尤其是数万中国劳工惨死在工地。此外,法国强迫清廷签署的《中法会订滇越铁路章程》很多条款是不合理的,如铁路沿线的无主土地要无偿划拨给铁路建设公司,老百姓的土地则要清廷出钱购买后交给法国人;铁路修成后,法国人的经营期长达80年,如果中国要回购,则要还清所有的修筑费用和运营成本,等等。在滇越铁路的修建过程中,云南人民一直没停止过反抗,沿途的民众曾经向法国人发射带毒的弩箭,在上风口点燃干辣椒,法国人在个别地区不得不改变路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1910年滇越铁路的通车改变了云南的历史发展轨迹,第一次使云南从国家的边缘地带成为有限度地接触西方文明的前沿,并一度成为保卫辛亥革命成果、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在抗战期间保存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基地之一。

笔者在此想强调的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做法与结果肯定与100多年前法国殖民主义的行为是有天壤之别的,但还是有不少人试图给中国戴上“新殖民主义”的帽子。面对一些别有用心者的抹黑,我们该怎么办?我们今天在东南亚国家修建现代化的交通线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改变当地民众自古以来的生产、生活方式,无异也是一场文明的冲突,并且可能还有人会煽动当地民众与中国对抗,我们该怎么办?

如何使东南亚国家民众的观念与我们一致起来,并且愿意和中国互联互通,是摆在政策制定者和学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猜你喜欢
滇越铁路法国人东盟国家
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爱国主义教育视角下滇越铁路档案资源建设策略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法国人的风俗习惯
法国人为什么要“废除”数学?
“黄背心”在法国人气走低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Joke笑话
滇越铁路云南段研究述评①
抗日战争时期的滇越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