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缺失与对策

2015-01-06 09:07董红干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18期
关键词:政治课评价课堂

董红干

《普通高中思想课程标准》要求:思想政治课要提高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面对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新要求;使其具有良好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从实践层面可以发现,“灌输式”、“填鸭式”教学仍是当前政治课教学的主要特点。从教学过程看,学生缺乏主动性;从培养结果看,学生缺乏创造性。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

从大量教学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主体陛的缺失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学生自主陛缺失。在日常政治课教学中,学生总是按部就班地等待着教师的种种教学指令,如课前导学的内容,学生等待着教师来布置;课上探究什么问题,学生也等着教师来安排。

二是学生课堂交往性缺失。现在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课堂交往的形式,主要是教师与全班学生间的单向交往,或是教师与个别学生间的单向交往,而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小组之间、教师与小组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多向立体交往严重缺失。即使少部分教师组织了小组合作学习,但在展示交流时,敢于表现自我的学生仍然是“少数精英”。

三是学生能动性缺失。在课堂上,当教师想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时候,学生并不习惯也不领情,不敢也不愿积极表现自己,年龄、年级段和表现欲呈反相关:年龄愈大,年级段愈高,表现欲愈差,学生已经习惯于“你讲我听”了。

四是学生创造性的缺失。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应不上来,即使一些知识靠机械重复而背上了,仍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能灵活实现知识的迁移,不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一些热点时事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方式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必要的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不能对国家的发展、自己的前途进行理性的思考和探索。

二、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

从现行教育教学活动范围来看,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主体性缺失。

一是知识的缺失。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很广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其源头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的学生被封闭在学校的小天地内,过的仍然是“三点一线”的生活,对社会、对时代的真实情况缺乏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思考。

二是空间的缺失。课堂教学的空间布局是:前面是讲台,教师高高在上,而学生在下面分组而坐。加之目前大班额的状况,使得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小组间的交流更不便利。每个学生仍是以独立的个体身份在课堂中学习,其后果是强化了学生的自我封闭意识。

三是标准的缺失。教学评价就像指挥棒,影响着教师的教授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政治课是德育工作最主要的途径,本应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目标,这绝不是一张考试卷所能检测和反映出来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政治课效果的检测,无论是学业水平测试还是高考,仍然是以分数论英雄。

四是方法的缺失。在实际教学中,单一的知识传授似乎成了很多教师唯一的教学手段,考试的高分成了部分教师唯一的追求目标。学生不需要有自己的问题,也不需要形成和提出自己的意见。这种单向的知识传授方法,使学生丧失了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三、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肩负着教书育人重大历史使命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制订出相应的对策。

一是应让学生成为学习的责任主体。要让学生承担起学习责任,改变其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担当。我们应根据考纲、学情、教情,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和研讨的内容和程序。

要实现师生角色的准确定位。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师仅仅是学生的指导者、引路人、合作者。

二是要创造融洽的氛围,让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释放潜能。基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优势地位,创造融洽氛围的目标应主要由教师来担当。

要优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政治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尊重他们的人格;要能创设和谐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要改变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可尝试通过建立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在班级的学生之间建立起多向的帮学群体。

三是要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要凸显政治学科的特点,提供条件,让学生参与。可创设隋景,将社会的重点热点问题、与青少年成长和学科教学有关的新闻等材料引人课堂,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让学生分享教学的决策权。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作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有能力进行自主选择。作为教师,我们要满足学生的这种愿望,让学生分享教学的决策权。

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中获得收益。课堂上的各种活动,尤其是提问、训练的设计,要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实际。

四是要把学习的任务还给学生。实现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思考如何以自己的“教”去唤起学生的“学”。

要形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让参与学习、自主学习、选择学习、合作学习成为教学的常态,使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学会自主、学会合作。

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动手,才能真正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

五是应让学生得到公正全面准确的评价,坚持评价的全面性。政治教学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要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政治素质、思维品质。

注重评价标准的生成性。评价标准需要设计者随隋境变化而变化,体现知、情、意、行的统一,不能仅仅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要实行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思想政治表现的评价,要更为关注其发展和进步的动态过程,看结果更看过程。要能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

每个学生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各自精彩的。我们作为教育者、引领者,更应该让其个性得到张扬,让其精彩得到释放。为达此目的,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就是很好的途径,我们每位政治教师都应躬身践行,义无反顾,走出一条与新课改相一致的真正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道路。

(编辑 刘泽刚)

猜你喜欢
政治课评价课堂
欢乐的课堂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答案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谈谈“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在农村中学政治课的运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写字大课堂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