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育技术探索与实践

2015-01-08 02:02黄克立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12期
关键词:操作技能基础计算机

黄克立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221)

计算机教育技术探索与实践

黄克立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221)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担负着信息技术在各学科领域的普及与应用的艰巨任务。为了使当代大学生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本文就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结合专业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

结合专业 计算机操作技能 教学改革

教育部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教育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应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中心。目前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各专业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应该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上发挥作用。

1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1.1 教学内容比较多,但学时却不断减少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概括起来大致三个方面的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 、常用软件使用、信息技术与素养的相关知识,教学内容较多。然而,近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扩招,教学相关硬件设施却得不到相应的扩充,导致本门课程的实训条件极度匮乏,各院校只好将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课时进行压缩。

1.2 教学模式落后,仅局限于应试

每年两次大规模的国家和各省区等级计算机考试,以及社会对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过分看重,扭曲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方向,也让片面追求过级率的人们彻底颠覆了本门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由于认识的误区,导致教师们将教学内容按等级考试大纲要求选定,教学重点也与等级考试一致,甚至不少学院的对本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也仅仅以过级率作为指标。课堂上尽管教师们绝大多数都采取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精心制作了图、文、声、像俱全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为了学生更高的等级考试过级率,大多教师只能将“满堂灌”替换成了“满屏灌”,学生无法接受,更谈不上消化吸收。面对学习习惯差、学习方法差、学习态度差的高职学生,这种应试教育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很难培养出与专业岗位相适应的人才。

1.3 教学目标单一,对学生帮助不大

由于认识的误区,院系领导认为这门课程无非就是让学生学会现代办公工具,学生需要计算机等级证书以帮助就业,致使各院校上下一致,将这门原本应该是为学生所学专业铺就路基的技能性教学变成了应试教育。任课教师疲于传授所有的应试知识点及各种应过技巧,学生忙于各种理论知识的死记更背。诸多因素,造成该门课程出现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消积接受知识。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一信息社会必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素质,对学过的知识由于是死记硬背得来,缺乏融会贯通及灵活运用,大多数同学还没到毕业,就已经将相关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忘得一干二净。

1.4 仅停留在理论的传授,不重视实践教学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该门课程更多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但实际在很多学校的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往往各占一半的学时,由于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机会来巩固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往往是刚学过不久即会完全忘掉,学生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取得优秀的人数极少,教学效果很差。

2 结合专业的教学改革思考

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对于每一个专业而言都有不同的教学目的。按照现有教学模式,仅仅以应试教育为目的进行教学,即使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级率达到100%,如果不能结合专业进行教学,我认为这门课程的教学还是有所欠缺的。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教学,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重新进行取舍,进一步分配教学重点,调整教学目标,并选取适合的课程考核方式,才能达到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

2.1 结合专业的教学目标

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提高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但是针对不同的专业,这门课程中要求学生的操作技能也应该有所不同。作为某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要对本门课程在所属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清楚的认识,同时对学生知识体系也应该有所了解,充分认识本门课程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以及为后续哪些课程奠定相应的基础,不能仅仅以提高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级率为最终目的。只有清楚认识结合专业进行教学的目标后,教师才能调整教学内容,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2.2 结合专业的教学内容

根据已经调整好的教学目标,选择结合专业的教学内容。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应结合专业应用,教学内容要实用化,应将最新的科研成果 、最新技术发展引入教学,使学生参与本专业和计算机相关问题的研究开发工作,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材的选择方面,在以往单位教材统一、教学大纲统一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引进国内外优秀教材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或是选择内容先进实用性较强的国内外重点教材,并注意教材内容的更新。另外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重难点也应有适当的调整。例如,针对会计专业的学生,由于社会岗位工作中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较多,而基本的文件处理较少,教学中Excel就应该作为整个教学的重点,尤其是与财务相关的函数及数据透视表等知识点更应重点介绍,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的时候还必须了解软件较高层次的应用,而Word部分就可以轻轻带过;针对建筑专业的学生,Word部分教学中的重点则变成了平面图形的制作;针对文秘专业的学生教学,Word部分则应该作为重点,各种公文的排版格式及模版文件的处理等则成了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内容的取舍、重难点的把握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尤其考验教师全方位的知识体系。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一般由公共基础部的专任教师担任,所以学生所在系的教研室负责人、专业教师、实训单位都要全力配合任课教师选择好教学内容,并提供专业的教学任务或者案例,确保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顺利进行,能让学生掌握与专业相结合的相关计算机操作技能。

2.3 结合专业的教学模式

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虽然各院校现在都采用了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且在传统的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训课程的学时分配各占一半。但是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实训教学应该还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应该让理论知识的传授在学生实训中得到实现,并让学生水到渠成的自然理解记忆。另外,教学中要精心准备与专业相关的案例或者实训任务,并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专业意识,强化专业技能,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4 结合专业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效果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而又十分重要的环节。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应侧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机试考核来评定成绩。我本人认为,计算机一级考试只需要考机试即可,因为笔试往往都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相关的答案,对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意义不大。在近几个学期的教学中,我努力实施项目化教学,结合专业实际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思路;学生在解决项目化任务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的改进学习方法,不断创新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得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我认为高职院校不应该仅仅以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级率来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也不应该仅仅以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举办各种技能大赛等活动,用技能大赛的成果来评价教学的效果。

3 教学改革的保障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推进需要院校大力支持。首先,教育教学设施及经费投入方面: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硬件条件——如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要保障教学中的网络通畅,保证教学设施的能正常使用,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各院校要加大对教学的投入,改善教师的科研条件,提供科研经费和设备。其次,教师业务能力方面:要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肯钻研并具创新意识的教学队伍,并做好教师队伍中老中青的传帮带。院校要为教师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提供与高水平的大学交流合作的机会,提供教师到行业锻炼的机会,从多角度、全方位提高高师资水平。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的创新教学观念,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改革,才建立完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培养出与社会岗位相结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1]王利等.计算机基础教学调研报告.计算机教育,2004,(1).

[2]艾明晶,王丽,焦福菊.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5,(2).

[3]申永胜.关于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11).

[4]张芳.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0,(03).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课题号:2012zz24)。

黄克立(1975-),男,广西南宁人,广西大学在职研究生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技术。

猜你喜欢
操作技能基础计算机
“不等式”基础巩固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整式”基础巩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北京再办塔机司机操作技能竞赛
PDCA循环在护生中医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