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日战争看未来我国反侵略战争准备

2015-01-08 23:50王继安
国防 2015年7期
关键词:经验教训抗日战争

王继安 刘 华

从抗日战争看未来我国反侵略战争准备

王继安 刘 华

内容提要: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取得彻底胜利的反侵略战争。这场战争启示我们:分裂与内乱是诱敌入侵的直接动因,遏制战争,必须积极维护团结与统一大局,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国富民强是抗敌入侵的根本支撑,准备战争,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的深厚源泉,进行战争,必须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努力发挥人民战争的根本优势;人民军队是克敌制胜的中流砥柱,赢得战争,必须着眼提高打赢能力,加速推进军队的质量建设。

关键词:抗日战争 经验教训 战争准备

作者:王继安,济南军区综合训练基地军官训练教研室副教授,大校;刘华,济南军区综合训练基地军官训练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大校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与国家主权进行的时间最长、斗争最残酷、牺牲最惨烈的一场战争,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唯一取得彻底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然而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沉重灾难却让人难以忘记。回顾这场战争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对做好未来反侵略战争准备有着深刻的启示。

一、分裂与内乱是诱敌入侵的直接动因,遏制战争,必须积极维护团结与统一大局,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

毋庸置疑,日本侵略中国源于它称霸世界的野心、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以及日本少壮军官的冒险。但导致战争爆发的最直接的诱因,是当时中国国内的分裂与内乱。回顾1931年以前的民国历史,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随之而来的却是长期的军阀割据与混战。1928年之后,虽然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但各路新旧军阀依然保持了一定独立性,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明争暗斗并未停止,其中1930年4~11月的中原大战,双方投入兵力在110万以上,消耗军费5亿元,战火波及20余省,双方死伤30多万人。

特别是国民党因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与理念不同,执意“清党”“剿共”,引发了长达10年的内战,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造成极大损失。由于当时中国未能彻底建立起统一的国家军政体系,没有完整的国防,没有形成全民族团结一心、共同抗敌的合力,日寇的侵略由局部扩大到全中国。因此,中国的分裂与内乱,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略的契机。

在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作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性决定,经过抗日反蒋、逼蒋抗日、联蒋抗日三个阶段和一系列艰巨复杂的斗争,于1937年9月正式形成了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队和各党派均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分裂对抗,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前线军民抗日,后方全国救亡,从根本上扭转了抗日战争的被动局面,对于赢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见,民族的团结与统一,是遏制外敌入侵、确保国家安全的首要条件。唯有团结,才能形成巨大的民族合力;唯有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政权分立这一中华民族世代相承的价值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切实强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理念,增强民族凝聚力,从而为国家的国防与安全环境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

二、国富民强是抗敌入侵的根本支撑,准备战争,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暴力从来都是以经济力为基础的。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民族生死存亡的基础。在世界近代史上,凡是经济落后的国家,几乎都遭遇过历史性的劫难。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人民一个多世纪以来得出的最刻骨铭心的教训。旧中国政治衰败腐朽、经济积贫积弱,特别是武备废弛、军事落后,无力保卫国家的安全和发展。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饱受外国列强侵略,中华民族灾难深重,中国近代史可以说是一部遭列强任意宰割的屈辱史和悲剧史,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史。日本在侵华战争之初,拥有经济上的巨大优势,但由于战争潜力不足,经不起长期的消耗,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殆尽,再也无力支撑战争,最后彻底失败。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但也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总数35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实践证明,经济水平制约战争的发生、发展,制约战争的时间和规模,影响战争的走向和结局,反侵略战争必须以经济实力作后盾。

新中国通过60多年的和平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国家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当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尚未发展到所有国家都对我客观平等相待的程度,尚未发展到一些军事大国不敢对我寻衅生事的地步,我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必须紧紧抓住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将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凝心聚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综合国力的整体跃升。

三、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的深厚源泉,进行战争,必须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努力发挥人民战争的根本优势

抗日战争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国民党在政治上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在军事上则采取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所以,尽管国民党军队许多官兵对日军的进攻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战场的战局仍非常不利,先后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亦迁都重庆。

中国共产党则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条依靠人民群众全面抗战的路线,领导广大抗日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战争的伟力之最浓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分成许多支队,勇敢地向敌人的后方挺进,在广大农村建立根据地,深入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战场。人民群众对战争的支援,不仅体现于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更体现于直接支援配合我军的战场作战。八年抗战中,先后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建立了19个抗日根据地,发展了200多万民兵、1000多万人民自卫军,配合主力部队广泛开展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造成了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未来反侵略战争,无论武器装备如何信息化,作战样式如何变化,战争伟力植根于民众的基本规律不会改变。因此,坚定不移地贯彻人民战争思想,是我军赢得未来反侵略战争的基本指导思想。当前,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民战争,绝不是以往人民战争的简单重复,人民群众支援和参加人民战争的方式和手段必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依据战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要加强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问题研究,紧紧围绕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形态、人民战争制胜功能、市场经济条件、军队质量建设、武器装备的现有条件和可能发展等因素,探寻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指导规律,找出人民战争的新对策和新战法。要深入进行全民国防教育和动员,切实增强广大民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自觉强化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领土完整的使命感责任感。要充分挖掘人民群众支援战争的巨大潜力。平时要做好经济动员潜力调查摸底,掌握高新技术人员和先进装备器材的发展变化情况。要注重合力制胜,坚持传统战法与现代战法相结合、军事手段与非军事手段相结合、有形作战与无形作战相结合、地面战场与海空天电战场相结合,从而最大程度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

四、人民军队是克敌制胜的中流砥柱,赢得战争,必须着眼提高打赢能力,加速推进军队的质量建设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在敌后展开了全面的对敌作战,先后取得了平型关、阳明堡、韦岗、蒋家河等战斗的胜利。迫使日本侵略军腹背受敌,停止了正面战场的进攻,而以其主要兵力把守占领区,对国民党则加紧政治诱降。在战略相持阶段,我八路军、新四军相继取得了齐会、香城固、陈庄、黄土岭、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的胜利。1943年,粉碎了日伪军的大扫荡;从1944年起,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攻势作战,使日军龟缩于主要城市和交通线上;至1945年8月,解放区扩大到95万平方公里,人民军队扩充到91万人。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等抗日军队,共参加对日军作战12.5万次,抗击的日军占侵入关内日军总数的56%,抗击的伪军占其总数的95%,毙、伤、俘及投诚的日军共计52.74万人,毙、伤、俘及反正的伪军共计118.67万人。人民军队不愧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

未来反侵略战争,必将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人民军队在战争中的主力军作用将更加凸显。军队战斗力的强弱直接决定和影响着战争的胜负。因此,必须着眼提高打赢能力,加速推进军队的质量建设。要加快武器装备的发展步伐,把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摆在战略位置,加大建设力度,重点发展能有效制敌的“撒手锏”武器装备,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优化武器体系结构,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搭设坚实的物质平台。要牢固确立战斗力标准,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全军各项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是否有利于提高战斗力来衡量和检验各项工作,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要深入研究信息化战争的特点规律,着力解决制约战斗力生成提高的矛盾和问题,切实搞清部队遂行作战任务的作战指导、战法运用、指挥协同、综合保障等重大问题,完善作战方案。要强化战斗精神培育,努力锻铸官兵敢打必胜、不怕疲劳、连续作战、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意志。

参考文献:

[1]姚延进等.使命——人民武装力量履行使命80年光辉历程.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何 荷)

中图分类号:E2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2-4484(2015)07-0036-03

猜你喜欢
经验教训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起始地
——这里,打响了中国人民4年抗战的第一枪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宝珊——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
NASA经验教训信息系统简介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追寻红包记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崭新创举
九月三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