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小型煤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标准的探讨

2015-01-08 02:07雷兴龙
中国科技纵横 2014年12期
关键词:清洁生产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

雷兴龙

【摘 要】 针对福建省煤矿开发利用特点及其环境影响,分析了福建省煤炭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标准存在的一些不适用问题,提出了完善煤炭开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的分析及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 煤矿 清洁生产 环境保护 环境影响评价

1 引言

煤炭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建成后再对工程进行调整难度很大。面对煤矿的这一特点及其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因素的复杂性,清洁生产所提倡“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无害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解决煤矿环境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75%的工业燃料和动力,以及60%的化工原料来自煤炭,一次能源消费量中煤炭比例占到70%,煤炭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作为主要能源这一格局将不会改变[1]。因此,做好煤矿的资源与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运用清洁生产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煤矿的资源与环境保护问题显得极其重要。

2 煤炭采选业清洁生产标准体系

根据《清洁生产标准 煤炭采选业》(HJ446-2008),指标包括露天开采类、井工开采类和煤炭洗选类。煤炭采选业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技术指标分为三级:一级为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清洁生产指标原则上包括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废物回收利用指标、矿山生态保护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等七类。

3 福建省煤炭资源赋存与开发利用的情况

3.1 福建省煤炭资源赋存情况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总体格局为西多东少、北富南贫,主要集中分布在经济欠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6个省区,这些地区煤炭资源总量达到4.19万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2.8%。福建省煤炭资源储量为25.57亿吨,占不到全国煤炭资源储量的0.06%[2]。福建省矿区含煤地层大部为晚二叠世龙潭煤组,煤层数从几层至几十层,如龙岩地区的坑炳煤矿含煤达76层,可采和局部可采者10余层,龙岩苏邦矿区含煤19层,可采煤3层,局部可采煤10层;少数矿区的含煤系为早侏罗世的梨山统,如邵武煤矿和建瓯煤矿均属早侏罗世的梨山统煤系,含可采煤均为一层[3]。

3.2 福建省煤炭开发利用情况

相对北方煤炭赋存情况,福建省赋存煤层均为薄煤层,储量小,构造复杂,现有煤矿生产能力为3~30万吨/年,均为地下井工开采。福建省煤炭主要作为动力煤,煤质一般为特低硫—低硫,低灰—中灰,含硫量一般小于1.5%,灰分一般小于25%,通过井口设置独立的捡矸、筛分系统选配煤后,产品即可满足清洁生产中相关指标要求(硫份≤2.0%,灰分≤22%)。因此,福建省煤矿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主要分析井工开采类和煤炭洗选类中煤炭运输、贮存与破碎筛分等清洁生产指标要求。

由于福建省赋存煤层的特性,清洁生产标准中部分指标不适用,主要有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中的煤矿机械化掘进比例、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比例和原煤入选率,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中的土地资源占用,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的采煤煤矸石产生量,废物回收利用指标中的当年抽采瓦斯利用率和矿井水利用率。

4 煤炭开采项目环评中清洁生产的分析及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的建议

清洁生产标准中适用于福建省煤炭开采项目的大部分指标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应严格按相应的清洁生产标准执行,本文主要针对不适用于福建省煤炭开采项目的部分指标从环境影响评价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提高煤矿清洁生产水平。

4.1 煤矿机械化掘进比例和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比例的分析与提高

福建省赋存煤层为薄煤层,储量小,构造复杂,一般采用走向长壁式后退式方法采煤[4]。薄煤层和构造复杂导致了井下采区回采工作面小,机械化设施在井下无法布置,限制了井下采煤机械设施的应用,导致煤矿机械化掘进比例和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比例指标无法达到要求。煤矿项目煤炭储量少,生产能力小进一步限制了煤矿企业在井巷建设与采煤设施的资金投入。因此,应结合福建省煤矿企业煤炭资源赋存、生产能力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包括“关小建大、重组一批、关闭一批”、“2015年底前淘汰6万吨/年以下煤矿,2018年底前淘汰9万吨/年以下煤矿”、“停止新建生产能力低于30万吨/年的煤矿开办许可”、“扩建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低于9万吨/年的不予扩建核准”等煤炭产业政策,井下采煤必须使用隔爆防漏型煤电钻、煤矿用液压凿岩机、煤矿用电容式发爆器等采煤设备要求,进一步提高福建省煤炭企业清洁生产水平。

4.2 原煤入选率的分析与提高

原煤入选率指年入选原煤量占年原煤生产总量的百分比。福建省煤质一般为特低硫—低硫,低灰—中灰,含硫量一般小于1.5%,灰分一般小于25%,通过捡矸、筛分系统选配煤后,产品即可满足清洁生产中“硫份≤2.0%,灰分≤22%”的要求,原煤入选率一般很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重点控制区内没有配套高效脱硫、除尘设施的燃煤锅炉和工业窑炉,禁止燃用含硫量超过0.6%、灰份超过15%的煤炭,居民生活燃煤和其它小型燃煤设施优先使用低硫低灰份并添加固硫剂的型煤”,以及环办[2014]30号《关于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的通知》要求“新改扩建煤矿项目,必须配套煤炭洗选设施”,因此新改扩建煤矿应根据煤质特性配套适宜的煤炭洗选设施,已有煤矿也应积极配套建设相应设施提高煤炭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原煤入选率。

4.3 煤矿土地资源占用的分析与提高

土地资源占用指煤炭企业地面设施占地面积与设计可采资源储量之比。因福建省煤矿储量小,设计可采资源储量较少,导致土地资源占用较大,一般是清洁生产指标的几倍至几十倍。为提高土地资源占用指标水平,可通过充分利用地形合理布置地面设施、提高煤矸石综合利用减少矸石堆场占地面积、办公生活区设计为高层建筑、辅助服务设施有效利用周边村镇等措施减少煤炭开采项目地面设施占地面积,提高土地资源占用清洁生产水平。endprint

4.4 采煤煤矸石产生量的分析与煤矸石防治措施

采煤煤矸石产生量指开采一吨煤炭产生煤矸石的量。福建省赋存煤层为薄煤层,构造复杂,导致了煤矸石产生量较大,一般是清洁生产指标的十几倍至几十倍,采煤夹矸产生量可达0.3吨/吨,掘进矸产生量更大。受煤层赋存条件限制,提高采煤煤矸石产生量清洁生产水平较难,只能通过加强井下工作面管理来减少煤矸石产量,提高煤矸石综合利用率、加强煤矸石堆场管理与污染防治来减轻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

4.5 当年抽采瓦斯利用率的分析与瓦斯防治措施

当年抽采瓦斯利用率指当年矿井抽采瓦斯利用量占当年矿井抽采瓦斯量的百分比。根据安监总煤装[2011]162号《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福建省煤矿一般为瓦斯矿井,不具备井下瓦斯抽采利用条件。煤矿应做好瓦斯防治工作,包括加强井下通风管理、加强矿井通风设施的检查维护、配备专门的瓦斯检查员、制定严格的瓦斯监测检查制度、严格采煤工作面的放炮制度、井下爆破中严禁放明炮糊等措施[6]。

4.6 矿井水利用率的分析与提高

矿井水利用率指年矿井水利用总量占年矿井水产生总量的百分比。受福建省水资源丰富,煤矿矿井水一般较大,煤炭企业生产规模小,煤炭开采用水量少,煤矿往往分布山区,周边无大型工业用水企业等因素限制,矿井水利用率很低,一般小于15%,远低于清洁生产要求。煤矿工业生产用水包括井下除尘用水、井上除尘用水、地面绿化用水、消防用水、地面清洗用水、地面冲洗用水等。煤炭企业应加强矿井水达标处理,完善矿井水回用的管线建设,生产用水充分利用回用矿井水,矿井水回用量占工业用水的比例可大于80%,甚至煤矿工业生产用水可全部使用回用矿井水,达到清洁生产标准要求。

5 结语

目前我国拉动内需、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宏观经济政策促进了煤炭需求。要保证煤炭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保证煤炭资源的安全、稳定供给。一方面要充分合理利用好国外煤炭资源,另一方面要立足国内,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开发国内各类煤矿是缓解煤炭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针对煤炭开发利用的复杂情况,未雨绸缪及时调整和完善清洁生产标准、严格煤炭开采项目的准入条件、加强煤炭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保护煤炭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和谐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郭兴红.清洁生产是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洁净煤技术,2004,10(4):12-13.

[2]崔村丽.我国煤炭资源及其分布特点[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24):181-182,198.

[3]邬丽琼,郭亚飞.福建省煤炭资源分布特征与利用[J].煤炭科学技术,2005,33(6):74-76.

[4]温庆华.薄煤层开采现状及发展趋势[J].煤炭工程,2009,(3):61-62.

[5]陈建平,王志宏,郑景华.阜新矿区煤矸石对环境污染及其防治[J].露天采矿技术,2006,(3):38-40.

[6]高文涛.论做好煤矿矿井通风的技术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2,(18):16-18.endprint

猜你喜欢
清洁生产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基于多手段教学的《清洁生产》教改研究与实践
浅析山东地区煤炭清洁生产和高效利用
油田企业清洁生产初探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