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江区加工型辣椒品种比较试验

2015-01-12 02:44梁羽舒鹏林光强邓玲玲代义德卢正
长江蔬菜·学术版 2014年9期

梁羽+舒鹏+林光强+邓玲玲+代义德+卢正刚

摘 要:2013年綦江区农委对7个加工型辣椒品种在海拔340 m的东溪镇和海拔717 m的郭扶镇进行了比较试验,甄选出适宜綦江生长、适应重庆市场、促进椒农增收的3个品种艳椒425、艳椒417和艳椒11号。

关键词:加工型辣椒;品种比较试验;重庆市綦江区

中图分类号:S6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18-0011-03

綦江区把自身定位于重庆火锅原辅料生产基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集中精力打造加工型辣椒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每年进行辣椒比较试验,目的是甄选出适宜綦江生长、适应重庆乃至全国市场的辣椒品种;为綦江老百姓增收提供较为准确的加工辣椒品种信息。2013年,綦江区农委对7个加工型辣椒品种进行了两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比较试验,甄选出了3个品种——艳椒425、艳椒417和艳椒11号。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7个,分别为有艳椒417、渝辣10号、艳椒11号、艳椒425、世农2425、墨香椒、朝天148(CK),由重庆市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设计

①试验地点 綦江区东溪镇上书村10 社,海拔340 m,壤土,前作辣椒;綦江区郭扶镇银盆村3社,海拔717 m,砂壤土,前作水稻。

②试验设置 田间设置3次重复,共21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6.67 m2,长5.13 m、宽1.3 m(包沟),每小区种植2行,窝距45 cm,每行11窝,每小区共22窝,每窝2株。试验区四周种植朝天148作为保护行。

1.3 试验步骤

①育苗 统一育苗,东溪镇农业服务中心统一进行营养钵大棚育苗,时间2013年3月5日,干粒播种。

②翻地、放线、开厢、施肥、地膜覆盖 微耕机翻土。施肥,整个生长过程只施1次基肥,施肥方式是撒施结合沟施,尿素撒施,其他肥料沟施,667 m2用江津尿素15 kg、贵州光勋有机生物肥75 kg、重庆市万植巨丰生态肥业有限公司的万植1号高浓度生态肥75 kg。覆盖地膜。

③移栽 选择晴天,边栽辣椒边淋定根水,对准辣椒窝喷施高效氯青菊脂防地下害虫。东溪移栽时间4月16日,郭扶移栽时间4月18日。

④田间管理 包括除草、理沟、培土、施药。农药杜邦阿砣(22.5%啶氧菌酯悬浮剂)、春雷霉素和高氯·甲维盐分别使用2次,5月1次,6月1次。6月29日结束农药施用。补齐病死苗。

⑤田间记录 重点记录辣椒产量,其次记录采摘时间、果实形状、抗病性、抗旱性。对于辣椒的鲜质量,8月底以前以红椒计,9月以酱色椒计,因为9月温度降低,辣椒转色困难。

2 结果与分析

2.1 采摘时间

艳椒11号最早上市,东溪试验点6月3日,郭扶试验点6月10日。艳椒425和朝天148上市时间较晚,艳椒425开始上市时间东溪试验点6月23日,郭扶试验点7月10日;朝天148开始上市时间东溪试验点7月2日,郭扶试验点7月8日。其他品种上市时间居中。

2.2 抗性比较

①抗病性 4~5月雨水多而集中,东溪试验点发生了根腐病和疫病。艳椒417死苗3株,渝辣10号死苗8株,艳椒11号死苗1株,其他品种没有死苗。郭扶试验点未见病株死亡。

②抗旱性 7~8月连续高温,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少有的干旱年。东溪试验点艳椒417死苗8株,渝辣10号死苗4株,艳椒11号死苗4株, 世农2425和墨香椒各死苗3株,艳椒425和朝天148各死苗1株。郭扶试验点未见干旱死苗。

③其他特性 世农2425与墨香椒皮厚、久晒不干,红熟时皮开裂,市民不欢迎。

2.3 丰产性及经济效益

①丰产性 表1可知,对于两个试验点来说,与对照朝天148比较,除东溪试验点渝辣10号显著外,其余试验品种的产量都达到了极显著差异。东溪试验点,世农2425,平均667 m2产量1 948 kg,居第一;其次是艳椒417、艳椒11号与艳椒425。郭扶试验点,艳椒417,平均667 m2产量 1 463 kg,居第一;其次是渝辣10号、世农2425、艳椒11号。根据表1,综合两个试验点的差异显著性测验结果,丰产性较好的品种是世农2425、艳椒417、艳椒11号和艳椒425。

②经济效益 对于两个试验点来说,艳椒425的产值产值最高,其中东溪试验点与对照朝天148及其他5个品种比较,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东溪试验点,艳椒417、艳椒11号和世农2425与对照朝天148差异不显著。郭扶试验点,艳椒417、渝辣10号、艳椒11号、世农2425与对照朝天148差异不显著。根据表1,综合两个试验点的差异显著性测验结果,经济效益较好的品种是艳椒425、艳椒417、艳椒11号和世农2425。

③综合排名 由表2可知,经过品种比较试验和对产量、产值的差异显著性测验,并结合重庆市场价格行情,以上7个加工型辣椒品种中适合綦江地区种植的第一品种是艳椒425,虽然其产量不突出,但其抗疫病、抗根腐病和抗干旱能力都强,加之艳椒425可鲜食、干制、泡制、油制,目前重庆市场批发价和零售价都处于较高地位,经济效益特好。第二品种是艳椒417,但其抗病性和抗旱性都较弱,如果种植的话,选地很重要,必须选3 a内未种植过茄科作物、水源方便的地块种植。第三品种是艳椒11号,虽然其产量和产值都没有优势,但成熟期早,抢早上市,可以填补重庆市场早期加工型辣椒不足的空白,綦江区加工型辣椒早期价位较高,2013年零售价6.5元/kg,是峰期上市的2倍,所以綦江区可以适量发展艳椒11号。

3 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参试的7个品种中,综合表现最好的为艳椒425,其抗病、抗旱能力强,经济效益特好,不足之处在于产量不突出。其次为艳椒417和艳椒11号,其中,选地对艳椒417很重要;而虽艳椒11号然产量和产值都没有优势,但成熟期早,抢早上市,可以填补重庆市场早期加工型辣椒不足的空白,綦江区可以适量发展该品种。

摘 要:2013年綦江区农委对7个加工型辣椒品种在海拔340 m的东溪镇和海拔717 m的郭扶镇进行了比较试验,甄选出适宜綦江生长、适应重庆市场、促进椒农增收的3个品种艳椒425、艳椒417和艳椒11号。

关键词:加工型辣椒;品种比较试验;重庆市綦江区

中图分类号:S6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18-0011-03

綦江区把自身定位于重庆火锅原辅料生产基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集中精力打造加工型辣椒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每年进行辣椒比较试验,目的是甄选出适宜綦江生长、适应重庆乃至全国市场的辣椒品种;为綦江老百姓增收提供较为准确的加工辣椒品种信息。2013年,綦江区农委对7个加工型辣椒品种进行了两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比较试验,甄选出了3个品种——艳椒425、艳椒417和艳椒11号。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7个,分别为有艳椒417、渝辣10号、艳椒11号、艳椒425、世农2425、墨香椒、朝天148(CK),由重庆市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设计

①试验地点 綦江区东溪镇上书村10 社,海拔340 m,壤土,前作辣椒;綦江区郭扶镇银盆村3社,海拔717 m,砂壤土,前作水稻。

②试验设置 田间设置3次重复,共21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6.67 m2,长5.13 m、宽1.3 m(包沟),每小区种植2行,窝距45 cm,每行11窝,每小区共22窝,每窝2株。试验区四周种植朝天148作为保护行。

1.3 试验步骤

①育苗 统一育苗,东溪镇农业服务中心统一进行营养钵大棚育苗,时间2013年3月5日,干粒播种。

②翻地、放线、开厢、施肥、地膜覆盖 微耕机翻土。施肥,整个生长过程只施1次基肥,施肥方式是撒施结合沟施,尿素撒施,其他肥料沟施,667 m2用江津尿素15 kg、贵州光勋有机生物肥75 kg、重庆市万植巨丰生态肥业有限公司的万植1号高浓度生态肥75 kg。覆盖地膜。

③移栽 选择晴天,边栽辣椒边淋定根水,对准辣椒窝喷施高效氯青菊脂防地下害虫。东溪移栽时间4月16日,郭扶移栽时间4月18日。

④田间管理 包括除草、理沟、培土、施药。农药杜邦阿砣(22.5%啶氧菌酯悬浮剂)、春雷霉素和高氯·甲维盐分别使用2次,5月1次,6月1次。6月29日结束农药施用。补齐病死苗。

⑤田间记录 重点记录辣椒产量,其次记录采摘时间、果实形状、抗病性、抗旱性。对于辣椒的鲜质量,8月底以前以红椒计,9月以酱色椒计,因为9月温度降低,辣椒转色困难。

2 结果与分析

2.1 采摘时间

艳椒11号最早上市,东溪试验点6月3日,郭扶试验点6月10日。艳椒425和朝天148上市时间较晚,艳椒425开始上市时间东溪试验点6月23日,郭扶试验点7月10日;朝天148开始上市时间东溪试验点7月2日,郭扶试验点7月8日。其他品种上市时间居中。

2.2 抗性比较

①抗病性 4~5月雨水多而集中,东溪试验点发生了根腐病和疫病。艳椒417死苗3株,渝辣10号死苗8株,艳椒11号死苗1株,其他品种没有死苗。郭扶试验点未见病株死亡。

②抗旱性 7~8月连续高温,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少有的干旱年。东溪试验点艳椒417死苗8株,渝辣10号死苗4株,艳椒11号死苗4株, 世农2425和墨香椒各死苗3株,艳椒425和朝天148各死苗1株。郭扶试验点未见干旱死苗。

③其他特性 世农2425与墨香椒皮厚、久晒不干,红熟时皮开裂,市民不欢迎。

2.3 丰产性及经济效益

①丰产性 表1可知,对于两个试验点来说,与对照朝天148比较,除东溪试验点渝辣10号显著外,其余试验品种的产量都达到了极显著差异。东溪试验点,世农2425,平均667 m2产量1 948 kg,居第一;其次是艳椒417、艳椒11号与艳椒425。郭扶试验点,艳椒417,平均667 m2产量 1 463 kg,居第一;其次是渝辣10号、世农2425、艳椒11号。根据表1,综合两个试验点的差异显著性测验结果,丰产性较好的品种是世农2425、艳椒417、艳椒11号和艳椒425。

②经济效益 对于两个试验点来说,艳椒425的产值产值最高,其中东溪试验点与对照朝天148及其他5个品种比较,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东溪试验点,艳椒417、艳椒11号和世农2425与对照朝天148差异不显著。郭扶试验点,艳椒417、渝辣10号、艳椒11号、世农2425与对照朝天148差异不显著。根据表1,综合两个试验点的差异显著性测验结果,经济效益较好的品种是艳椒425、艳椒417、艳椒11号和世农2425。

③综合排名 由表2可知,经过品种比较试验和对产量、产值的差异显著性测验,并结合重庆市场价格行情,以上7个加工型辣椒品种中适合綦江地区种植的第一品种是艳椒425,虽然其产量不突出,但其抗疫病、抗根腐病和抗干旱能力都强,加之艳椒425可鲜食、干制、泡制、油制,目前重庆市场批发价和零售价都处于较高地位,经济效益特好。第二品种是艳椒417,但其抗病性和抗旱性都较弱,如果种植的话,选地很重要,必须选3 a内未种植过茄科作物、水源方便的地块种植。第三品种是艳椒11号,虽然其产量和产值都没有优势,但成熟期早,抢早上市,可以填补重庆市场早期加工型辣椒不足的空白,綦江区加工型辣椒早期价位较高,2013年零售价6.5元/kg,是峰期上市的2倍,所以綦江区可以适量发展艳椒11号。

3 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参试的7个品种中,综合表现最好的为艳椒425,其抗病、抗旱能力强,经济效益特好,不足之处在于产量不突出。其次为艳椒417和艳椒11号,其中,选地对艳椒417很重要;而虽艳椒11号然产量和产值都没有优势,但成熟期早,抢早上市,可以填补重庆市场早期加工型辣椒不足的空白,綦江区可以适量发展该品种。

摘 要:2013年綦江区农委对7个加工型辣椒品种在海拔340 m的东溪镇和海拔717 m的郭扶镇进行了比较试验,甄选出适宜綦江生长、适应重庆市场、促进椒农增收的3个品种艳椒425、艳椒417和艳椒11号。

关键词:加工型辣椒;品种比较试验;重庆市綦江区

中图分类号:S6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18-0011-03

綦江区把自身定位于重庆火锅原辅料生产基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集中精力打造加工型辣椒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每年进行辣椒比较试验,目的是甄选出适宜綦江生长、适应重庆乃至全国市场的辣椒品种;为綦江老百姓增收提供较为准确的加工辣椒品种信息。2013年,綦江区农委对7个加工型辣椒品种进行了两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比较试验,甄选出了3个品种——艳椒425、艳椒417和艳椒11号。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7个,分别为有艳椒417、渝辣10号、艳椒11号、艳椒425、世农2425、墨香椒、朝天148(CK),由重庆市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设计

①试验地点 綦江区东溪镇上书村10 社,海拔340 m,壤土,前作辣椒;綦江区郭扶镇银盆村3社,海拔717 m,砂壤土,前作水稻。

②试验设置 田间设置3次重复,共21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6.67 m2,长5.13 m、宽1.3 m(包沟),每小区种植2行,窝距45 cm,每行11窝,每小区共22窝,每窝2株。试验区四周种植朝天148作为保护行。

1.3 试验步骤

①育苗 统一育苗,东溪镇农业服务中心统一进行营养钵大棚育苗,时间2013年3月5日,干粒播种。

②翻地、放线、开厢、施肥、地膜覆盖 微耕机翻土。施肥,整个生长过程只施1次基肥,施肥方式是撒施结合沟施,尿素撒施,其他肥料沟施,667 m2用江津尿素15 kg、贵州光勋有机生物肥75 kg、重庆市万植巨丰生态肥业有限公司的万植1号高浓度生态肥75 kg。覆盖地膜。

③移栽 选择晴天,边栽辣椒边淋定根水,对准辣椒窝喷施高效氯青菊脂防地下害虫。东溪移栽时间4月16日,郭扶移栽时间4月18日。

④田间管理 包括除草、理沟、培土、施药。农药杜邦阿砣(22.5%啶氧菌酯悬浮剂)、春雷霉素和高氯·甲维盐分别使用2次,5月1次,6月1次。6月29日结束农药施用。补齐病死苗。

⑤田间记录 重点记录辣椒产量,其次记录采摘时间、果实形状、抗病性、抗旱性。对于辣椒的鲜质量,8月底以前以红椒计,9月以酱色椒计,因为9月温度降低,辣椒转色困难。

2 结果与分析

2.1 采摘时间

艳椒11号最早上市,东溪试验点6月3日,郭扶试验点6月10日。艳椒425和朝天148上市时间较晚,艳椒425开始上市时间东溪试验点6月23日,郭扶试验点7月10日;朝天148开始上市时间东溪试验点7月2日,郭扶试验点7月8日。其他品种上市时间居中。

2.2 抗性比较

①抗病性 4~5月雨水多而集中,东溪试验点发生了根腐病和疫病。艳椒417死苗3株,渝辣10号死苗8株,艳椒11号死苗1株,其他品种没有死苗。郭扶试验点未见病株死亡。

②抗旱性 7~8月连续高温,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少有的干旱年。东溪试验点艳椒417死苗8株,渝辣10号死苗4株,艳椒11号死苗4株, 世农2425和墨香椒各死苗3株,艳椒425和朝天148各死苗1株。郭扶试验点未见干旱死苗。

③其他特性 世农2425与墨香椒皮厚、久晒不干,红熟时皮开裂,市民不欢迎。

2.3 丰产性及经济效益

①丰产性 表1可知,对于两个试验点来说,与对照朝天148比较,除东溪试验点渝辣10号显著外,其余试验品种的产量都达到了极显著差异。东溪试验点,世农2425,平均667 m2产量1 948 kg,居第一;其次是艳椒417、艳椒11号与艳椒425。郭扶试验点,艳椒417,平均667 m2产量 1 463 kg,居第一;其次是渝辣10号、世农2425、艳椒11号。根据表1,综合两个试验点的差异显著性测验结果,丰产性较好的品种是世农2425、艳椒417、艳椒11号和艳椒425。

②经济效益 对于两个试验点来说,艳椒425的产值产值最高,其中东溪试验点与对照朝天148及其他5个品种比较,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东溪试验点,艳椒417、艳椒11号和世农2425与对照朝天148差异不显著。郭扶试验点,艳椒417、渝辣10号、艳椒11号、世农2425与对照朝天148差异不显著。根据表1,综合两个试验点的差异显著性测验结果,经济效益较好的品种是艳椒425、艳椒417、艳椒11号和世农2425。

③综合排名 由表2可知,经过品种比较试验和对产量、产值的差异显著性测验,并结合重庆市场价格行情,以上7个加工型辣椒品种中适合綦江地区种植的第一品种是艳椒425,虽然其产量不突出,但其抗疫病、抗根腐病和抗干旱能力都强,加之艳椒425可鲜食、干制、泡制、油制,目前重庆市场批发价和零售价都处于较高地位,经济效益特好。第二品种是艳椒417,但其抗病性和抗旱性都较弱,如果种植的话,选地很重要,必须选3 a内未种植过茄科作物、水源方便的地块种植。第三品种是艳椒11号,虽然其产量和产值都没有优势,但成熟期早,抢早上市,可以填补重庆市场早期加工型辣椒不足的空白,綦江区加工型辣椒早期价位较高,2013年零售价6.5元/kg,是峰期上市的2倍,所以綦江区可以适量发展艳椒11号。

3 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参试的7个品种中,综合表现最好的为艳椒425,其抗病、抗旱能力强,经济效益特好,不足之处在于产量不突出。其次为艳椒417和艳椒11号,其中,选地对艳椒417很重要;而虽艳椒11号然产量和产值都没有优势,但成熟期早,抢早上市,可以填补重庆市场早期加工型辣椒不足的空白,綦江区可以适量发展该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