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栽培甜玉米品种鄂甜玉6号的种植密度筛选试验

2015-01-12 02:47余才良朱晋刘昔猛徐长城
长江蔬菜·学术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种植密度

余才良+朱晋+刘昔猛+徐长城

摘 要:为了研究春季栽培时,不同定植密度对甜玉米品种鄂甜玉6号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对2 800、3 200、3 500、4 000株/667 m2 4个种植密度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春季栽培时3 200~3 500株/667 m2为鄂甜玉6号最适宜的种植密度,其产量较高。

关键词:甜玉米品种;鄂甜玉6号;春季栽培;种植密度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18-0014-03

鄂甜玉6号是由武汉汉龙种苗有限责任公司选育,湖北省2012年审定的加工鲜食兼用的黄粒型杂交超甜玉米新品种。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市场流通与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甜玉米的需求数量日益增多[1],如何利用春季温、光、水、土等适宜的自然资源优势条件发展甜玉米生产,是能否缓解甜玉米市场供求矛盾的关键。而春季甜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抗逆性和商品外观有较大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鄂甜玉6号春季播种密度比较试验,以期摸索出适宜的春季播种密度及栽培技术,供种植甜玉米的地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在武汉市黄陂区武湖农场沙口分厂内进行,黄壤土质,pH值7.5,肥力中等,排灌条件较好。试验共设4个处理,667 m2种植株数分别为处理1:2 800株,处理2:3 200株,处理3:3 500株,处理4:4 000株。按密度从小到大顺序排列,3次重复;小区长8 m,小区宽3.4 m,小区面积27.2 m2,5行区,等行种植,收中间3行计算产量,计产面积16.0 m2。底肥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15-15-15)50 kg;8~10叶期每667 m2施尿素30 kg作穗肥,试验密度具体设计见表1。

1.2 田间管理

①整地施肥 试验地用拖拉机旋耕碎土,露地直播前按试验设计开沟起垄,并在垄中间开沟施底肥,每垄(两行)施三元复合肥(15-15-15)600 g,耙土盖肥,整平垄面。

②定植 4月5日露地直播,4月6日喷施金都尔防除田间杂草,土蚕一支灵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③大田管理 整个生育期加强田间管理,松土锄草;5月29日施穗肥,每667 m2用尿素30 kg;在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以及吐丝初期分别施杨枝把和将军令药液,防治卷叶螟和玉米螟虫。

整个试验期间气候较为正常,没有特大风灾、旱灾、涝灾等自然灾害性天气发生,只在大嗽叭口期轻度干旱,但对试验结果没有影响。

1.3 调查方法

采取分期定株观测每个处理的第3行,从第6株开始连续测定10株,10 d观测1次,分别记载株高、抽雄期、散粉期、穗位高、吐丝期、双穗株数以及纹枯病、大小斑病等发病株数;收获小区中间3行全部果穗计产;每个小区随机取10个正常果穗进行室内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春季不同栽培种植密度的全生育期比较

不同种植密度对鄂甜玉6号春季栽培生育期影响不明显,各处理播种至吐丝天数75~77 d,全生育期94~96 d(表2)。

2.2 春季不同栽培种植密度的植株性状比较

各处理观测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密度增大,鄂甜玉6号春季种植株高、穗位增高,空秆率加大,双穗率下降(表3)。

2.3 春季不同栽培种植密度的抗逆性比较

各处理观测结果显示,2 800株/667 m2处理及3 200株/667 m2处理的鄂甜玉6号春季种植病毒病、青枯病、倒伏率、倒折率均为0,大斑病、小斑病等级分别为1.2、1.1,纹枯病发病率分别为5.1%、8.2%;随种植密度加大,3 500株/667 m2处理和 4 000株/667 m2处理,鄂甜玉6号春季种植大斑病、小斑病等级与处理1和处理2差别不大,但纹枯病发病率、倒伏率、折倒率明显增大(表4)。

2.4 春季不同栽培种植密度的果穗性状比较

各处理间果穗长度为19.5~23.5 cm,穗粗4.8~5.5 cm,秃尖长0.8~1.5 cm,变幅较小;千粒质量在310~365 g,变幅较大;穗行数13.5~14.0行,变幅较小,行粒数33.0~37.0粒,变幅较小。产量方面,以3 200~3 500株/667 m2处理的较高,与其他两个处理相比,产量达到显著水平。随着种植密度加大或减少均呈降低趋势;各处理对果穗品质基本没有影响(表5)。

3 小结与结论

春季种植在不同播种密度下,鄂甜玉6号播种至吐丝期70~75 d,全生育期94~96 d;鲜穗品质总分84~86,变化不大;4 000株/667 m2处理有空秆现象;密度低时,纹枯病相对较轻,密度大时,纹枯病相对较重;3 500株/667 m2和4 000株/667 m2处理有部分倒伏、倒折现象;每667 m2鲜穗产量738.3~852.2 kg,3 200~3 500株/667 m2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另2个密度处理。

综上所述,鄂甜玉6号春季种植比较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 200~3 500株/667 m2。种植密度过低,不能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种植密度过高,抗病性、抗倒性降低,小穗多,商品外观差。

参考文献

[1] 高广金,谢建平,杨艳斌,等.甜玉米鄂甜玉4号秋季栽培播期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08(8):47-48.

摘 要:为了研究春季栽培时,不同定植密度对甜玉米品种鄂甜玉6号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对2 800、3 200、3 500、4 000株/667 m2 4个种植密度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春季栽培时3 200~3 500株/667 m2为鄂甜玉6号最适宜的种植密度,其产量较高。

关键词:甜玉米品种;鄂甜玉6号;春季栽培;种植密度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18-0014-03

鄂甜玉6号是由武汉汉龙种苗有限责任公司选育,湖北省2012年审定的加工鲜食兼用的黄粒型杂交超甜玉米新品种。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市场流通与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甜玉米的需求数量日益增多[1],如何利用春季温、光、水、土等适宜的自然资源优势条件发展甜玉米生产,是能否缓解甜玉米市场供求矛盾的关键。而春季甜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抗逆性和商品外观有较大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鄂甜玉6号春季播种密度比较试验,以期摸索出适宜的春季播种密度及栽培技术,供种植甜玉米的地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在武汉市黄陂区武湖农场沙口分厂内进行,黄壤土质,pH值7.5,肥力中等,排灌条件较好。试验共设4个处理,667 m2种植株数分别为处理1:2 800株,处理2:3 200株,处理3:3 500株,处理4:4 000株。按密度从小到大顺序排列,3次重复;小区长8 m,小区宽3.4 m,小区面积27.2 m2,5行区,等行种植,收中间3行计算产量,计产面积16.0 m2。底肥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15-15-15)50 kg;8~10叶期每667 m2施尿素30 kg作穗肥,试验密度具体设计见表1。

1.2 田间管理

①整地施肥 试验地用拖拉机旋耕碎土,露地直播前按试验设计开沟起垄,并在垄中间开沟施底肥,每垄(两行)施三元复合肥(15-15-15)600 g,耙土盖肥,整平垄面。

②定植 4月5日露地直播,4月6日喷施金都尔防除田间杂草,土蚕一支灵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③大田管理 整个生育期加强田间管理,松土锄草;5月29日施穗肥,每667 m2用尿素30 kg;在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以及吐丝初期分别施杨枝把和将军令药液,防治卷叶螟和玉米螟虫。

整个试验期间气候较为正常,没有特大风灾、旱灾、涝灾等自然灾害性天气发生,只在大嗽叭口期轻度干旱,但对试验结果没有影响。

1.3 调查方法

采取分期定株观测每个处理的第3行,从第6株开始连续测定10株,10 d观测1次,分别记载株高、抽雄期、散粉期、穗位高、吐丝期、双穗株数以及纹枯病、大小斑病等发病株数;收获小区中间3行全部果穗计产;每个小区随机取10个正常果穗进行室内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春季不同栽培种植密度的全生育期比较

不同种植密度对鄂甜玉6号春季栽培生育期影响不明显,各处理播种至吐丝天数75~77 d,全生育期94~96 d(表2)。

2.2 春季不同栽培种植密度的植株性状比较

各处理观测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密度增大,鄂甜玉6号春季种植株高、穗位增高,空秆率加大,双穗率下降(表3)。

2.3 春季不同栽培种植密度的抗逆性比较

各处理观测结果显示,2 800株/667 m2处理及3 200株/667 m2处理的鄂甜玉6号春季种植病毒病、青枯病、倒伏率、倒折率均为0,大斑病、小斑病等级分别为1.2、1.1,纹枯病发病率分别为5.1%、8.2%;随种植密度加大,3 500株/667 m2处理和 4 000株/667 m2处理,鄂甜玉6号春季种植大斑病、小斑病等级与处理1和处理2差别不大,但纹枯病发病率、倒伏率、折倒率明显增大(表4)。

2.4 春季不同栽培种植密度的果穗性状比较

各处理间果穗长度为19.5~23.5 cm,穗粗4.8~5.5 cm,秃尖长0.8~1.5 cm,变幅较小;千粒质量在310~365 g,变幅较大;穗行数13.5~14.0行,变幅较小,行粒数33.0~37.0粒,变幅较小。产量方面,以3 200~3 500株/667 m2处理的较高,与其他两个处理相比,产量达到显著水平。随着种植密度加大或减少均呈降低趋势;各处理对果穗品质基本没有影响(表5)。

3 小结与结论

春季种植在不同播种密度下,鄂甜玉6号播种至吐丝期70~75 d,全生育期94~96 d;鲜穗品质总分84~86,变化不大;4 000株/667 m2处理有空秆现象;密度低时,纹枯病相对较轻,密度大时,纹枯病相对较重;3 500株/667 m2和4 000株/667 m2处理有部分倒伏、倒折现象;每667 m2鲜穗产量738.3~852.2 kg,3 200~3 500株/667 m2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另2个密度处理。

综上所述,鄂甜玉6号春季种植比较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 200~3 500株/667 m2。种植密度过低,不能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种植密度过高,抗病性、抗倒性降低,小穗多,商品外观差。

参考文献

[1] 高广金,谢建平,杨艳斌,等.甜玉米鄂甜玉4号秋季栽培播期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08(8):47-48.

摘 要:为了研究春季栽培时,不同定植密度对甜玉米品种鄂甜玉6号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对2 800、3 200、3 500、4 000株/667 m2 4个种植密度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显示,春季栽培时3 200~3 500株/667 m2为鄂甜玉6号最适宜的种植密度,其产量较高。

关键词:甜玉米品种;鄂甜玉6号;春季栽培;种植密度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18-0014-03

鄂甜玉6号是由武汉汉龙种苗有限责任公司选育,湖北省2012年审定的加工鲜食兼用的黄粒型杂交超甜玉米新品种。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市场流通与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甜玉米的需求数量日益增多[1],如何利用春季温、光、水、土等适宜的自然资源优势条件发展甜玉米生产,是能否缓解甜玉米市场供求矛盾的关键。而春季甜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抗逆性和商品外观有较大影响,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鄂甜玉6号春季播种密度比较试验,以期摸索出适宜的春季播种密度及栽培技术,供种植甜玉米的地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在武汉市黄陂区武湖农场沙口分厂内进行,黄壤土质,pH值7.5,肥力中等,排灌条件较好。试验共设4个处理,667 m2种植株数分别为处理1:2 800株,处理2:3 200株,处理3:3 500株,处理4:4 000株。按密度从小到大顺序排列,3次重复;小区长8 m,小区宽3.4 m,小区面积27.2 m2,5行区,等行种植,收中间3行计算产量,计产面积16.0 m2。底肥每667 m2施三元复合肥(15-15-15)50 kg;8~10叶期每667 m2施尿素30 kg作穗肥,试验密度具体设计见表1。

1.2 田间管理

①整地施肥 试验地用拖拉机旋耕碎土,露地直播前按试验设计开沟起垄,并在垄中间开沟施底肥,每垄(两行)施三元复合肥(15-15-15)600 g,耙土盖肥,整平垄面。

②定植 4月5日露地直播,4月6日喷施金都尔防除田间杂草,土蚕一支灵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③大田管理 整个生育期加强田间管理,松土锄草;5月29日施穗肥,每667 m2用尿素30 kg;在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以及吐丝初期分别施杨枝把和将军令药液,防治卷叶螟和玉米螟虫。

整个试验期间气候较为正常,没有特大风灾、旱灾、涝灾等自然灾害性天气发生,只在大嗽叭口期轻度干旱,但对试验结果没有影响。

1.3 调查方法

采取分期定株观测每个处理的第3行,从第6株开始连续测定10株,10 d观测1次,分别记载株高、抽雄期、散粉期、穗位高、吐丝期、双穗株数以及纹枯病、大小斑病等发病株数;收获小区中间3行全部果穗计产;每个小区随机取10个正常果穗进行室内考种。

2 结果与分析

2.1 春季不同栽培种植密度的全生育期比较

不同种植密度对鄂甜玉6号春季栽培生育期影响不明显,各处理播种至吐丝天数75~77 d,全生育期94~96 d(表2)。

2.2 春季不同栽培种植密度的植株性状比较

各处理观测结果显示,随着种植密度增大,鄂甜玉6号春季种植株高、穗位增高,空秆率加大,双穗率下降(表3)。

2.3 春季不同栽培种植密度的抗逆性比较

各处理观测结果显示,2 800株/667 m2处理及3 200株/667 m2处理的鄂甜玉6号春季种植病毒病、青枯病、倒伏率、倒折率均为0,大斑病、小斑病等级分别为1.2、1.1,纹枯病发病率分别为5.1%、8.2%;随种植密度加大,3 500株/667 m2处理和 4 000株/667 m2处理,鄂甜玉6号春季种植大斑病、小斑病等级与处理1和处理2差别不大,但纹枯病发病率、倒伏率、折倒率明显增大(表4)。

2.4 春季不同栽培种植密度的果穗性状比较

各处理间果穗长度为19.5~23.5 cm,穗粗4.8~5.5 cm,秃尖长0.8~1.5 cm,变幅较小;千粒质量在310~365 g,变幅较大;穗行数13.5~14.0行,变幅较小,行粒数33.0~37.0粒,变幅较小。产量方面,以3 200~3 500株/667 m2处理的较高,与其他两个处理相比,产量达到显著水平。随着种植密度加大或减少均呈降低趋势;各处理对果穗品质基本没有影响(表5)。

3 小结与结论

春季种植在不同播种密度下,鄂甜玉6号播种至吐丝期70~75 d,全生育期94~96 d;鲜穗品质总分84~86,变化不大;4 000株/667 m2处理有空秆现象;密度低时,纹枯病相对较轻,密度大时,纹枯病相对较重;3 500株/667 m2和4 000株/667 m2处理有部分倒伏、倒折现象;每667 m2鲜穗产量738.3~852.2 kg,3 200~3 500株/667 m2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另2个密度处理。

综上所述,鄂甜玉6号春季种植比较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 200~3 500株/667 m2。种植密度过低,不能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种植密度过高,抗病性、抗倒性降低,小穗多,商品外观差。

参考文献

[1] 高广金,谢建平,杨艳斌,等.甜玉米鄂甜玉4号秋季栽培播期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08(8):47-48.

猜你喜欢
种植密度
不同种植密度对烟后秋甜玉米金甜钰6号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
甘蔗套种马铃薯多种密度栽培技术研究
优化种植密度下的甘薯产量形成特性研究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的研究
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中薯5号产量的影响
濮椒4号早春塑料大棚种植密度试验
不同播期、种植密度及整枝方式对黄秋葵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