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与“戴”

2015-01-12 07:54刘倩
枣庄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义项本义孔洞

刘倩

(西南大学国际学院,重庆 400715)

“穿”与“戴”

刘倩

(西南大学国际学院,重庆 400715)

对母语是汉语者来说,“穿”与“戴”的看似简单,却很少有人能对它们的用法加以合理的区别与解释。本文将从“穿”和“戴”字的基本词义解释入手;另外从动作发生的过程是否要通过孔、洞、缝隙等,受事对象是否是主要的、必需的,是否可再加别的同类受事者等三个方面对这两个词的区别进行探讨。

穿;戴;区别 ①

红极一时的电视连续剧《蜗居》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老外Mark在跟郭海萍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发现海萍经常会头痛,所以好心的他便送给海萍一个帽子作为礼物,可是二人又纠结于到底应该是“穿帽子”还是“戴帽子”。Mark问海萍为什么帽子和眼镜只能用“戴”,而衣服和鞋却只能用“穿”。海萍一时回答不出来,后来便问她的丈夫苏淳,苏淳也说不清楚。

《蜗居》这部电视剧虽然过去5年了,可是对于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许多人今天依旧难以说出所以然来。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跟它接触,以至于很多习惯用法已经深入到我们的脑海,而至于为什么要这么用,我们却说不出来。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面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我们绝不能以“习惯用法”的解释来涵盖一切问题的答案。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细小的知识点也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下面本文将从“穿”和“戴”字的基本词义解释入手,另从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做出解释。

一、基本词义解释

“穿”字,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穿,通也,以牙在穴中。”在《说文解字文白对照》中对这句话的解释是:“穿谓穿透;使破成孔洞,以牙在穴中象示鼠类以牙咬打洞。”[1](P657)因此,按照这个意思来理解,“穿”作用的对象首先必须是实际存在的具体物体,而且是原本完整、自身没有任何孔缝或洞隙的物体。而《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中对“穿”的其中几个解释是:“①破;透:把纸~了个洞|水滴石~。②用在某些动词后,表示破、透或彻底显露:射~|磨~|看~了他的心思|戳~阴谋诡计。③通过(孔洞、缝隙、空地等):~针|~过森林|从这个胡同~过去。④用绳线等通过物体把物品连贯起来:~糖葫芦|用珠子~成珠帘。⑤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鞋|~穿衣服。”[2](P192)结合《说文解字》可以看出,《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穿”的解释,第一个义项是“穿”的本义,而后面的几个义项都是本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穿”的对象就不仅仅是无孔无洞的、具体存在的物体了,还可能是原本就有孔缝或洞隙的物体,甚至也可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中对“戴”字动词义项的解释是:①把东西放在头、面、颈、胸、臂等处:~帽子|~花|~眼镜|~红领巾|披星~月|不共~天之仇。②拥护尊敬:爱~|感~。[2](P243)在这里,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戴”的动词义项①。追根溯源,关于“戴”字,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分物得增益曰戴。从異(“异”的繁体字),声。”[3](P381)从甲骨文字形来看,“異”像一个人两手分开高举,扶住头上的东西。后来“異”字只当“不同”或“怪异”讲,由繁体简写而成“异”字。同时为它的原来的本义增加了一个声符,另造一个新字即“戴”字。[4](P42)由“戴”字发展演变的历史,可以看出,“戴”字的本义就是“异”字的本义,即“用头顶着”或“附加在头顶上”的意思,这个解释刚好印证了《现代汉语词典》中“戴”字的动词义项①,因此,为什么“帽子”用“戴”的问题也便清晰了。而“戴”字的动词义项②便是从该字的本义中引申出来的,其受事者是被拥护、受尊敬的对象,犹如负在人的头顶,令人敬仰。

(“异”字的甲骨文字形)

二、从三个方面的分析比较

了解了“穿”字和“戴”字的来源和基本词义后,本文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这两个字进行对比辨析,进一步区分两个字的使用条件和使用对象。

(一)动作发生的过程是否要通过孔、洞、缝隙等

根据《说文解字》对“穿”的解释,“牙在穴中”。提到“穴”,就包含一个“室”的概念,也就是空间。“通也”,即要使受事对象通透。再结合《现代汉语词典》中“穿”字的义项,可以看出,使用“穿”字,必须至少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该动作的受事对象必须有孔、洞、缝隙等空间的存在;第二,施事对象自身躯干的某一部分必须要通过这个孔、洞、缝隙。而我们平时所说的“穿衣”“穿裤”“穿鞋”“穿袜”等都符合这一定义:“穿衣”是头和胳膊要通过孔洞,“穿裤”是腿要通过孔洞,“穿鞋”“穿袜”是脚通过孔洞。既然受事对象与“穿”字搭配,必然要有“通过孔、洞、缝隙等空间”的一系列动作,而完成该动作便带有一定的过程性,这需要施事对象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对该空间的跨越。如衣、裤、鞋、袜等受事对象的作用空间都相对较大,因此完成这一动作过程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戴”字,根据《说文解字》,最初只有“附加在头上”之意,可理解为受事对象只能是“与头有关”的相关物体,即“帽子”之下所包含的小类,如“戴钢盔”“戴头盔”“戴军官帽”等等。随着词义的不断发展,“戴”的受事对象就不仅仅局限于头部这一个部位了,把受事对象以不同的方式,如别、扣、架、套、披、围等动作,使之出现在身体的相应部位,也可以用“戴”字来表示。如:手表、项链可以是别在身上或者扣在身上的,眼镜可以是架在身上的,手套可以是套在身上的,围巾可以是披在身上或围在身上的,等等。因此,“戴手表”“戴项链”“戴眼镜”“戴手套”“戴围巾”等用法都是受事对象直接附着在施事者身体的某个部位,不必透过像衣裤鞋袜等物体所附带的大的孔洞空间。

这里要注意的是,虽然手表、手铐、脚镣、项链等也有孔洞缝隙的存在,但没有包裹起来,形成较大的空间。而衣裤鞋袜等物体都存在包裹孔洞所形成的相对较大的空间。因此手表、手铐、脚镣、项链等物体虽然也是要通过身体的某个部位,但不用“穿”。

(二)受事对象是否主要的、必需的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穿”的义项⑤“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体上”,身上的衣服、鞋袜自然是现实生活中主要的、必需的;而“戴”是“把东西放在头、面、颈、胸、臂等处”,因此相比之下,“戴”的便是次要的、装饰的。

这一种解释与《蜗居》中所给出的解释是一致的。海萍说,用“穿”的对象都很重要,用“戴”的对象都不太重要。比方说,人们不穿衣服就出不了门,不穿裤子就出不了门,冬天不穿袜子就出不了门,但帽子、项链、眼镜、手表,都属于附属品,不是每个人都必须拥有的装备。苏淳对于海萍的解释是这样补充的:穿是一种生活必需或者是礼仪必备,戴是一种锦上添花。

的确,“穿”的对象是为了防寒驱冷,为了满足人体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出现的,另外,人不穿衣也是一种缺少礼貌礼仪的表现,人们怎么能不穿衣服、裤子、鞋子而行走在大街上呢?因此,“穿”的对象在人身体上必须要有的。而说到“戴”,就让人联想到一个词“佩戴”,“戴”的对象只是为了起到搭配其它衣物穿着效果的作用,是一种附属物,起装饰作用或具有某种特殊用途(如“戴眼镜”“戴口罩”等),因此,“戴”的受事对象并不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而是根据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才慢慢出现的,是为了满足人类基本生活需要以外的、更高层次的追求。

(三)是否可再加别的同类受事者

这里提到的同类受事者指的是同用“穿”或同用“戴”的对象。用“穿”来引导受事对象的,一般外面或表面还可以在再加别的同类受事者:比如身上穿了衣服,外面还可以再穿别的衣服;腿上穿了秋裤或毛裤,外面还可以再穿牛仔裤;脚上穿了袜子,外面还可以再穿鞋子,等等。而“戴”,指“佩戴”,一般来说,佩戴了某种物品以后,该物品的外面或表面便不会再佩戴别的同类物体了,如“戴眼镜”“戴帽子”“戴戒指”,等等。戴了眼镜不可能在眼镜之上再戴眼镜,戴了帽子不可能在帽子之上再戴帽子,戴了戒指不可能在戒指之上再戴戒指……

看似简单的“穿”字和“戴”字也会引起如此多的解释,足以说明了汉语的博大精深。有些用法在我们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看来虽是习惯用法,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针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学习者却不能做出最精准的解释,这就告诉我们平时留心细小问题的重要性。

以上解释依然无法做到绝对正确,因为语法在新产生的时候,肯定是一个动词按某种规则搭配一组名词,而名词所指代的事务因时代或其它原因会发生某些变迁,但是其搭配的动词却往往因循惯例而被保留了下来,由此也就无法实现精确定义了。同样,“穿”与“戴”的使用也发生着变化,所以,到底用“穿”还是“戴”,在具体生活中还是要精挑细选。

[1][东汉]许慎著,李恩江,贾玉民主编.说文解字文白对照[M].喀什: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2002.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东汉]许慎著,汤可敬撰.说文解字今释[M].长沙:岳麓书社,1997.

[4]钟应春.说“穿”道“戴”[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6,(9).

[责任编辑:吕 艳]

"Chuan"and"Dai"

LIU Qian
(International Colleg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Chuan"and"Dai"seems easy for those whose native language is Chinese,but there is quite few number of people who can tell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This article will try to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Chuan"and" Dai"from the basic meanings of them.In addition,three aspects will be discussed,including whether the action takes place through holes,cracks,etc.,whether the object is necessary or required,and whether other objects using the same verb can be added.

Chuan;Dai;differences

H136.1

A

1004-7077(2015)03-0051-03

2015-04-27

刘倩(1990-),女,山东烟台人,西南大学国际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方向)研究。

猜你喜欢
义项本义孔洞
一种面向孔洞修复的三角网格复杂孔洞分割方法
孔洞加工工艺的概述及鉴定要点简析
韩嚼牙
“酉”字初探
强动载作用下孔洞汇合对延性金属层裂损伤演化过程的影响*
“自”的本义是鼻子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大连书家之张本义
Enhanced Precision
高应变率下延性金属中微孔洞贯通行为的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