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花脸论要

2015-01-12 22:41韦小兵
戏剧之家 2014年23期
关键词:花脸秦腔剧种

韦小兵

摘 要:秦腔花脸是秦腔的重要行当之一。本文从秦腔花脸的戏曲剧种特点、民族美学特征、地域文化特色三大理论层面,对秦腔花脸的要点进行了重点论述。

关键词:秦腔;花脸;剧种;特点;美学;特征;地域;特色

中图分类号:I23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2-0042-01

秦腔是我国民族戏曲中的一个重要剧种,花脸是秦腔行当中的一个重要行当。秦腔花脸既具有全国戏曲花脸艺术的共性特征,又具有本剧种的个性特征,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完美融合。

研究探讨秦腔花脸的本体美学特征,对于提升秦腔花脸的美学品位、深化其美学意蕴,不仅具有重要的理性思辨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作用。为此,本文结合笔者个人多年来秦腔花脸表演的艺术实践及其心得体会,对秦腔花脸从美学视角谈几点拙见,以期引起关注与讨论。

一、秦腔花脸的戏曲剧种特点

秦腔花脸的第一个要点,是戏曲剧种特点。

秦腔作为我国民族戏曲剧种之一,属于地方戏曲范畴。据我国权威工具书《辞海》(缩印本)对“秦腔”词条的释义:“秦腔戏曲剧种。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一般认为明中叶以前在陕西、甘肃、山西一带的民歌基础上形成。音调激越高亢,以梆子击节,唱词基本为七字句,音乐为板腔体。明末清初流传南北各地,对许多剧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梆子腔(乱弹)系统中的代表剧种。流行于陕西的秦腔,以西安乱弹(中路秦腔)为主,又有同州梆子(东路秦腔)、西路秦腔(西府秦腔)和汉调桄桄(南路秦腔)等支派。现存传统剧目的二千七百余个。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文艺工作者曾用秦腔形式,创作演出《血泪仇》等现代戏,对于革命宣传和艺术改革都起了积极作用。建国后整理的传统戏《赵氏孤儿》《三滴血》《火焰驹》等影响较高。”由此可见,秦腔在悠久的历史中,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

二、秦腔花脸的民族美学特征

秦腔花脸的第二个要点,是民族美学特征。

秦腔作为我国民族戏曲之一种,具有鲜明的民族美学特征。中西美学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注重艺术的伦理价值;西方传统美学则强调美与真的统一,更加重视艺术的认识价值。中国传统美学强调艺术的表现、抒情、言志;西方传统美学则强调艺术的再现、模仿、写实。”与西方戏剧写实主义美学特征不同,中国戏曲以写意主义美学为主导。“写意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戏曲表演中主要为对时间空间限制的突破,以及动作、布景的虚拟。合在一起,就造成了一个与实际的生活形态相去甚远,艺术的韵律承受着心意流荡的天地——当然,不会是一个逼真的幻境。”

写意主义的民族戏曲美学,在舞台表演中又任借虚拟化、夸张化、程式化等各种手段得以具体呈现出来。虚拟化与写实相对,是以虚代实的表演方式,例如无门的开门关门、无楼梯的上下楼梯。或者以部分实物代替全部实况,如以鞭代马、以桨代船等等。同样,秦腔花脸的表演艺术,也必须强化写意的民族美学特征。

三、秦腔花脸的地域文化特色

秦腔花脸的第三个要点,是地域文化特色。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其实,地域文化也是民族文化复合体中核心的构成部分,地域文化特色越鲜明,民族文化的特色也就越浓厚。

广袤的八百里秦川,辽阔的西北黄土高原,铸就了西北文化粗犷豪放、激越高亢的特征,称得上是气概非凡、气势高标。正因为如此,陕西人唱秦腔不叫“唱秦腔”而叫“吼秦腔”,一个“吼”字,道出了豪迈之气。正因为秦腔长于表现英雄气概与雄壮、悲愤的情感,所以明末陕西农民起义军领袖把秦腔中的“西调”(同放梆子)写为“军戏”,以壮义军之威。

因此,秦腔花脸在表演中必须彰显陕西文化的地域文化特征。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范例。例如秦腔著名剧目《火焰驹》,描写宋代兵部尚书李缓被奸臣王强陷害入狱。李缓次子李彦贵自幼与黄璋之女订婚。黄璋见李家遭变,竟想悔婚,杀死伍不反诬彦贵,彦贵被判死刑。马贩艾廉深感李缓之恩,骑奇马“火焰驹”连夜赶往李缓长子彦荣处服信。彦荣赶到法场救下彦贵。查获王强通敌密信,上奏朝廷,为国除奸。

秦腔名家刘毓中在主演该剧时,就着力打造出秦腔花脸的地域文化特色。他出科于西安易俗社,小生、武生、须生、老生戏皆能,文武兼擅。他在武生戏《殷桃娘》中扮演项羽一角,在武生的基础上吸收了花脸的表演方法,堪称一绝,赢得了“活霸王”的美誉。而他在主演《火焰驹》(饰黄璋)一角又,又融花脸、须生表演艺术为一炉,创造出唱腔慷慨激昂、淳厚朴实,表演稳健壮美的艺术风格,自成一派。其根本所在,就在于以地域文化特色为艺术之根。因此《火焰驹》拍成电影,发行于国内外,为秦腔赢得了殊荣。

参考文献:

[1]辞海[M]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2]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花脸秦腔剧种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有猫如弟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花脸一朵朵
乱谭小剧种
《中国小剧种的抢救与研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