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身边的“大好人”

2015-01-19 12:13
党建 2014年12期
关键词:黑颈鹤志愿志愿者

阮定梅:“百姓律师”重维权

赞优秀党员志愿者阮定梅

马鞍山下绽梅香,百姓律师正气扬。

依法维权关弱者,戳奸惩恶抑强梁。

心怀大法行怀远,手有真经鉴有纲。

一片丹心酬盛世,为民幸福为国强。

(作者:吕小兵)

刚到不惑之年的阮定梅有许多头衔:律师、法律顾问、矛盾调解员、特约点评律师等等,然而,她最看重的,还是群众将其称为“百姓律师”。

2007年入党的阮定梅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华冶律师事务所一名律师。她的办公桌上,摆放一块刻有“百姓律师”四个大字的标牌。这是发生在2005年的一场官司。当年,阮定梅接手一起交通事故法律志愿援助案件,在为受害人追索赔偿时遇到重重困难。阮定梅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深入实际调查取证,满腔热情为受害者奔走。后来,案件经过一审胜诉、二审维持原判,又经再审维持一审判决,前后耗时近三年,最终让受害者拿到全部赔偿款。结案后,受害人全家送来了这块“百姓律师”的荣誉牌。

一块“百姓律师”的标牌,仅仅是阮定梅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多年办理维权案件,让阮定梅深深体会到百姓维权的不易。她所承办的法律援助案件,力求精益求精,不留遗憾。因此,她也付出更多的精力和心血,在调查取证、查阅资料、审查证据中,常常工作到深夜时分。她说:“身为律师理应办理一些法律援助的公益性案子,我愿意为咱们老百姓服务。”

为群众维权之余,阮定梅作为马鞍山市妇联法律顾问、马鞍山市阳光学校法律顾问,常年奔走在妇女儿童维权志愿服务道路上。2008年,她志愿担任马鞍山市电台法律栏目特邀嘉宾,义务解答听众来电来访。为了普及法律常识,阮定梅一直坚持参加送法下乡活动,到乡村地头宣传法律知识,义务到社区、街道、企事业单位开办法制课。

项菊世:“幸福驿站”寄深情

临江仙·赞优秀党员志愿者项菊世

遐迩闻名服务站,沟通解惑连心。内容丰富庶黎亲,干群树形象,邻里感情深。

公益天天堪表率,凝心聚力情真。阳光普照谢党恩,宏图中国梦,古域喜迎春。

(作者:张玉璞)

今年57岁的项菊世,2010年入党,浙江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塘汇乡茶园村人,退休前担任村妇女主任之职。2010年退休之后,她当上茶香坊社区的图书管理员。

实际上,这个岗位很平常,每月的薪金只有450元,工作只是打扫一下卫生,记录图书借阅的情况。可是,通过项菊世全身心的投入,这个普通的岗位成为服务居民、反映民情、传递书香的精神文明建设阵地。2010年底,社区成立公益服务站,居民们一致推荐她担任服务站主管。后来,这个服务站又有了新的称谓——“幸福驿站”。

目前,项菊世主管的社区公益服务站,活动多样,亲情多多。如每月10日、20日、30日,都要组织“旬旬戏迷大看台”,给老年人播放戏曲节目。每月18日,还有“月月同享生日会”,给社区65岁以上当月过生日的老人集体祝寿。再有,每月组织“丝丝关怀公益理发”,为社区60岁以上人们免费理发;组织“鹊桥相亲会”,帮助社区青年寻找意中人。此外,她经常为社区群众调解邻里纠纷,帮助居民联系修门锁、修家电、疏通管道等事项,组织眼科义诊、中秋联谊会、广场志愿者服务活动等。

项菊世在志愿服务中坚持从社区需要出发,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确立志愿服务项目。如今,社区公益服务站的重点已经涵盖社会救助、慈善公益、优抚助残、敬老扶幼、治安巡逻、环境保护、科普咨询和法律援助等领域。项菊世坚持全天候接听群众热线电话,倾听居民反映问题,并热心帮助他们解决。

王昭荣:珍稀动物“保护神”

赞优秀党员志愿者王昭荣

山包湿地水云乡,鸟类熊猫戏泽湘。

十六年长追日月,九千时短筑天堂。

引来自在珍稀物,繁衍和谐绿态泱。

鹤舞情缘诗解梦,欣欣环保沐昭阳。

(作者:苏伟)

今年43岁的王昭荣,1990年参加工作,1996年加入党组织。他从报社一名编辑记者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再到大山包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直至现在担任云南公路开发投资公司昭通管理处纪委书记,都在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着“鸟类熊猫”之称的黑颈鹤的保护工作,志愿服务时间达到9000小时,被誉为黑颈鹤的“保护神”。

1997年,王昭荣到边远贫困的昭通市大山包乡担任乡长助理。他与生态摄影家孙德辉一道,发起成立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王昭荣历任协会秘书长、主席,主编会刊《黑颈鹤》、慈善副刊《爱之源》,主编《黑颈鹤与我们同在》、《情牵黑颈鹤》等“滇东北鹤文化”系列丛书,发表各类作品300多万字。

多年来,王昭荣带领志愿者,多方争取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全球绿色资助基金等国际机构对于保护黑颈鹤的援助支持,同时组织志愿者在黑颈鹤越冬栖息地投放了数万公斤食物,以确保黑颈鹤安全越冬。有统计,目前飞来大山包乡越冬的黑颈鹤已达1300多只,占全球黑颈鹤种群总数8000只的1/6,而1992年来此过冬的黑颈鹤只有350只。

保护黑颈鹤的同时,王昭荣还广泛动员爱心志愿者资助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从2005年至今,发放上海爱心志愿者募集的“妙舍助学基金”34万元,资助大山包乡1500多人次就读大中小学,还有“香港明爱”投资19万元用于修建校舍,让当地群众享受绿色环保带来的效益,进而以实际行动保护黑颈鹤。

刘桂华:春风送暖邻里间

浣溪沙·赞优秀党员志愿者刘桂华

送暖嘘寒常访贫,解囊相助见精神。党旗之下誓言人。

胸有朝阳追绮梦,情牵故土润芳茵。欣看小巷万家春。

(作者:谢华)

今年65岁的刘桂华,是湖北省鄂州市凤凰街道莲花山社区一名退休党员,1992年加入党组织。刘桂华退休十几年来,干过义务巡逻员、监督员、楼长、“爱心助残小组”志愿者等多种志愿工作。她热心公益事业,热情帮助邻里,坚持扶危助困,广施善行,为社区老弱病残群体送去亲人般的温暖。

平日里,刘桂华时常为邻里街坊寻医问药。若是知道谁在生活上有了困难,她总要送去一些生活用品。一旦了解到社区有了特别困难的居民,她也积极向社区领导反映,让特困家庭及时得到政府的救助。她说:“每当看到在自己的帮助下,别人能够顺利地度过困境的时候,我会从心底里涌出一种难以言说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刘桂华的家庭并不富裕,她每月只有为数不多的退休金,可是,她总在惦记着一些生活有困难的居民。有一户居民,男主人患上了严重的肝病,孩子才5岁多,女主人感到生活艰苦,一走了之。得知这一情况,刘桂华拿出300元钱,上门看望。此后,她经常到这家走访,鼓励一家人积极地生活。

刘桂华有一句口头禅:“邻里有大爱,人间有真情。”多年来,她努力倡行和构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区氛围。在她的带动下,左邻右舍相处和睦,邻里之间相互照应,心往一处想,共创社区和谐。

夏婉莹:“阳光行动”助残疾

南歌子·赞优秀党员志愿者夏婉莹

大爱深如海,心灵点亮灯。阳光善举献真情。五色路铺,盲友内心明。

燕语当明杖,莺声指路程。慢调斯理为倾听。此处无声,掀起浪涛声。

(作者:毕忠信)

1981年出生的夏婉莹,2006年入党,现任中国通用机械工程有限公司综合管理一部副经理兼公司团委书记。2013年起,她组织公司青年志愿服务团队与中国盲人图书馆开展对接活动,以“阳光行动”服务残疾人。

夏婉莹认为,开展可持续性志愿服务活动,不能靠发号施令,要靠广大员工自觉自愿。她与中国盲文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深入探讨,萌生了富有创新性的招募流程——即先感受再招募。

实践表明,在组织员工参观体验图书馆后,公司团委收到很多青年员工的真情反馈。多数员工表示,要为残疾人做点事情,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播撒一片阳光。随后,公司团委发出爱心志愿服务队助盲活动倡议书,得到积极响应。目前,夏婉莹组织的志愿团队累计服务时间已达260多个小时。

“好的,我马上去接您。”这是夏婉莹接到盲人电话求助后说的一句话。“把你的祝福跟所有人分享,因为分享就跟感恩一样,分享出去愈多,你回收的愈多……”这是盲人朋友送给夏婉莹的一段读书感。盲文图书馆举办的读书会,夏婉莹都会准时出现,她要为朋友们读书,每一次读书都是字正腔圆,语调舒缓。她力求每一段文字、每一个词汇都诵读的情真意切。“我愿意将声音化作一双慧眼,带着视障朋友领略五彩斑斓的世界。”这是夏婉莹的内心告白。

张素霞:“心灵热线”惠民众

行香子·赞优秀党员志愿者张素霞

一朵霞红,光耀瞳瞳。正人间、温暖千丛。心理咨询,热线沟通。为灾区兴,社区稳,学区聪。

神州感动,大爱星空。洛阳花,绽放由衷。倾心公益,乐在其中。历几多晴,几多雨,几多风。

(作者:常柏林)

“我愿做一滴水,流进您干涸的心田;我愿做一支蜡烛,照亮您眼前的黑暗;我愿做一片彩霞,映红一处蓝天。”这是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纪委监察局党员志愿者,也是一位注册心理咨询师张素霞的真情承诺。

今年48岁的张素霞,1998年入党,2004年参加志愿者服务。10年来,她组建了“西工区心理志愿者服务队”,利用业余时间走进学校,深入农村,服务社区,开办公益性心理健康知识讲座1000多场,受众群体达5万多人。与此同时,她多次深入偏远山区,了解搜集留守儿童和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情况资料,协助有关部门着手进行学生心理健康和留守儿童心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撰写多篇调研文章,为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建言献策。

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张素霞随即赶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相继进驻德阳、绵竹、什邡等地受灾群众安置点,实施心理安抚和疏导,在特殊环境下连续超负荷工作。

2009年,张素霞倡议组建“心理志愿者服务队”。他们与洛阳市教育局共同开设尾号为“995”的“伴你成长,心理健康”两条公益热线,接受家长和学生电话咨询。目前,公益热线接听解答咨询多达8000人次,特别是中考、高考之前的公益心理疏导,深受学生和家长关注。

王寿林:耄耋之年育新苗

赞优秀党员志愿者王寿林

园丁花甲未休耕,廿载无私献晚晴。

济弱扶危教善举,健身修己示心诚。

雏鹰展翅君助力,海岛护花根有声。

辛苦忘怀唯一愿:少年强盛九州兴!

(作者:赵丽萍)

今年80高龄的王寿林是一位退休教师,1980年入党,退休之后即投入志愿服务工作。他在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小长山乡海岛办起家庭辅导站,把村屯的孩子们组织起来,成立海岛少年义工队,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敬老爱老、扶贫助困、绿化环境的道德意识。

1994年,王寿林从教育岗位退休,返回老家小长山乡。他发现当地的教育条件相对落后,那些“海岛娃”还不能像城里的孩子那样,尽情享受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整日忙于生产的乡亲们,也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于是,王寿林办起家庭辅导站,把村屯的孩子们组织起来,开展有意义的课外活动。

最初,王寿林自费为孩子们买了乒乓球拍、羽毛球拍等文体用品,组织孩子们开展强身健体活动,同时排练文艺节目。文体活动之余,他还组织行军拉练,野炊生活,磨练孩子们的意志。每到寒暑假,王寿林都要走遍村屯的沟沟岔岔,挨家挨户走访学生家庭,给家长和孩子们讲解安全度假和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多年来,王寿林经常带领孩子们帮助残疾人、孤寡老人擦玻璃、打扫环境卫生等,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孩子们的尚善之心。

如今,每到寒暑假,在外读书的海岛学生们,就像走亲戚一样,来到“王爷爷”家里看望他。许多家长还领着孩子找到王寿林,让他为孩子升中专、考大学当参谋。大家信任这位老人,因为老人把自己的晚年都花费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上。

蔡秀兰:奥运志愿奔波忙

天仙子·赞优秀党员志愿者蔡秀兰

军旅生涯三十六,巾帼英雄仍战斗。拼将热血化辉煌,人累瘦,心依旧,

笑伴夕阳披彩绶。

共产党员钢铸就,无畏无私无浊垢。为民服务不停留。胸宽厚,情传授,志愿之光穿宇宙。

(作者:刘志昌)

今年78岁的蔡秀兰,53年党龄、36年军龄。蔡秀兰说:“志愿服务是我人生的加油站,是履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誓言的永久岗位。”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在部队领导的支持下,蔡秀兰投入志愿服务中,组织成立英语口语训练班,义务为40多名战士教英语。

2005年,北京招募奥运志愿者,蔡秀兰通过测试考察,成为“市民讲英语”项目志愿者。已届七旬的蔡秀兰,在两年多时间里,每天乘坐公交车,往返几十公里,坚持把外语讲座送到社区。她运用自己的外语专长,耐心辅导,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深受市民欢迎。

2008年,蔡秀兰成为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志愿者。她身兼五职,一天到晚不知疲倦,快乐地忙碌着。她负责整理志愿服务联合会上万份档案资料,内容详实,管理精细。她与志愿者广交朋友,是志愿者眼中可亲可敬的“知心奶奶”。她精心爱护办公区域周边的花草树木,一有时间即浇水培土,积极倡导绿色生活。6年多来,她为国内外志愿者组织和个人介绍志愿服务经验体会200多场次,在志愿者群体中,特别是青年志愿者群体中引起热烈反响。

王瑞琴:社区群众贴心人

赞优秀党员志愿者王瑞琴

践行宗旨奋蹄忙,巾帼夺魁美誉扬。

仁德普施挥晚锦,爱心联网著华章。

帮危救急空巢暖,种绿栽兰满庭芳。

菊灿枫红情不老,丹心皓首梦无疆。

(作者:封玉华)

今年74岁的王瑞琴,1974年入党,现任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街福林里社区党委委员、五大道文体团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在社区居民的眼里,她还是一位好楼长,一位忠于职守的巡逻队队员,一名献身于社区公益事业的志愿者。

王瑞琴为带好社区健身队,考取了国家级体育健身指导员资质,同时管理着6支文体团队,常年带领群众晨练健身。她带领的团队连续三年在全市居民柔力球比赛中夺得第一名,还在第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柔力球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并被评为全国先进团队。

王瑞琴处处为居民着想。为了改变单元楼房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她张罗建立了电话联络网,编织一张全楼邻居参与的“爱心互助网”,解决了老人出门忘带钥匙、危重病人不能及时通知亲属,及下水道堵塞抢修等问题。

生活中的王瑞琴很注意点滴节约。为了节约用水,坚持一水多用,连淘米洗菜的水都要充分利用。她还把节水节电的窍门、经验抄录下来,印成小册子,送给街坊邻居,推而广之,带动街坊邻居崇尚节俭,杜绝奢侈。

王瑞琴热衷于居住环境的美化,热心传播邻里之间的亲情爱心。她在楼道墙壁装饰很多健康有益的治家格言、卫生小常识,在楼道各个角落摆上各种花卉植物,以陶冶楼院居民的高雅情趣,不断提高街坊邻里的生活品位。王瑞琴所在的楼院,干净整洁,楼梯清洁无尘土,楼道玻璃明亮照人,其所在楼院多次评为文明楼院标兵,王瑞琴一家也多次被评为文明家庭。这处楼院被社区居民誉为“我们的绿色家园”。

钮骏:“阳光小屋”快乐哥

鹧鸪天·赞优秀党员志愿者钮骏

大爱无疆志愿牵,阳光小屋笑声喧。患儿走出无情谷,亲友迎来希望田。

倾肺腑,沥心肝,慈悲化作万千丹。死神却步平安驻,生命之春绿满园。

(作者:焦俊芳)

在上海市儿童医院血液科病房住院治疗的孩子们,都认识一位叫“钮哥”的年轻人。36岁的“钮哥”是该院精神文明办公室(社工部)主任,也是阳光爱心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十几年来,他从一个志愿者变为成熟干练的“总协调”,而“阳光小屋”在志愿者们呵护下更有吸引力、亲和力。

“钮哥”名叫钮骏,1998年开始从事志愿服务工作,2001年入党。2004年,钮骏作为上海市第七批赴滇志愿者接力队队长,带领11名志愿者,在迪庆藏族自治州开展为期半年的志愿服务。多年来,他坚守在志愿者岗位上,传播“快乐志愿”理念,吸引数万名志愿者参加阳光爱心活动。同时,他多方募集250万元资金,帮助过30多名家庭困难患儿治疗。

从去年起,钮骏联手高校的社会学教师,还有医务社工、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相继开展“用音乐去爱”、“画出梦想”、“机器人社团”等公益活动。他的理想是,运用社会工作理念,设计专业活动方案,通过专业志愿者实施,以缓解重病患儿治疗期间的压力,提升患儿生存技能,最终链接社会关系,开始新的生活。

多年来,有1万多人报名成为上海市儿童医院的志愿者。他说:“通过我们的活动,能够激发全社会志愿者的兴趣和活力,带去关怀和温暖,帮助孩子们减缓痛苦,对我来说就是两个字——快乐。”(责任编辑:杨连元)

猜你喜欢
黑颈鹤志愿志愿者
The Price of Beauty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志愿者
归来吧!精灵(连载六)
归来吧!精灵(连载四)
神奇的黑颈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共15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