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建设

2015-01-19 12:14李捷
党建 2014年1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

李捷

思想立党,是中国共产党自革命战争时期起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始终保持团结统一和创新活力的一大政治优势。改革开放35年的历程证明,一个民族要站在文明的高峰,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政党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离不开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保证。

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创立并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邓小平理论科学地阐述了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强国之路,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科学发展观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题主线,详尽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深入阐释了党的十八大精神,丰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讲话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同时又必须不断适应新时代、回应新挑战、解决新问题,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基本国情、人民实践,推动在实践创新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从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必须坚持科学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判断党情、国情、世情,科学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要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科学制定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到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

——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主义,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永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生机和活力。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

——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是方向,也是形象。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思想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保持生机活力的一大法宝。要把它转化为增强全党团结、统一全党意志的强大动力,还要靠坚持不懈的思想理论武装。

首先,全党上下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思想理论武装的体制机制。我们有总书记率先垂范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有每年一次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制度,有从中央部委、各省市区党委到市委、县委的中心组学习制度,有从中央到基层的宣讲制度。这些都是不脱产的理论学习。还有从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到市委党校、县委党校的各类党政领导干部脱产学习培训制度,脱产学习和在职学习相结合的干部选学制度,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浦东干部学院的学习培训制度等等。这些构成了覆盖各级党组织的思想理论学习培训体系。

第二,形成了形式多样的党员领导干部培训学习教材。在党校教学中,形成了以“三基本”、“五当代”为基本内容的课程和教材体系。“三基本”,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五当代”,即当代世界经济、当代世界科技、当代世界法制、当代世界军事和中国国防、当代世界思潮。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和井冈山干部学院,围绕延安精神和井冈山精神,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党性党风教材体系。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体现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面向时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材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还组织编写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世界社会主义500年》、《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读本》等党员领导干部学习读物。

第三,党报党刊在思想理论武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报党刊,除了刊发新闻报道,都专门办有要闻要论专版和理论专版,通过刊发领导人的重要讲话、文章,刊登思想理论研究专家学者的文章,对全党进行思想理论教育。

第四,定期开展党性教育活动。改革开放初期,开展了为期两年多的整顿工作,清除“文化大革命”帮派体系和极左思潮的影响。世纪之交,全党开展了“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的“三讲”活动。从那时起,基本上每五年就会进行一次全党性的教育活动,包括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创先争优活动,以及还在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些教育活动,都会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确定一个主题,在中央和各部门、各省市区设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分期分批地整体推进。每一次教育活动,都会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都会广泛征求党内党外各方面的意见,都会制定整改落实的措施,形成效应,建立长效机制。

第五,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和红色资源,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每当“七一”党的诞生纪念日、“十一”国庆节、“八一”建军节、以及“五四”青年节等重要纪念日,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诞辰,还有井冈山、延安等革命根据地创建纪念日等,各级党组织都会组织党员参观座谈,重温入党誓词,结合参观内容上党课。实践证明,这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

第六,多种形式积极推进党的思想理论普及工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组织中央宣讲团,奔赴全国各地巡回宣讲,各省市区也组织下基层宣讲团。中宣部组织编写《理论热点面对面》系列通俗读物,直面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制作播出《百年潮·中国梦》电视理论专题片,以及《毛泽东》、《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电视连续剧,受到普遍欢迎。同时通过互联网、微博、微信、手机等移动载体,将党的思想理论读物、视频进行传播,也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人才

坚持和弘扬思想立党、思想建党优良传统,深入持久进行思想理论创新和思想理论武装工作,关键在于持续不断地培养造就一批批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思想理论建设人才。在这方面,从2004年至今持续开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马克思主义学科、教材、教学体系建设同步发展。为扭转马克思主义研究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被边缘化的局面,中央制定《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编辑出版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在此基础上,编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思想政治课教材,以及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科学社会主义概论》、《政治学概论》等一大批专业基础课教材。这些教材在高校中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也推动了许多高校相继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进一步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体系建设。

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队伍后继有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开展以来,根本改变了原先队伍涣散、人员老化的状况,人才培养呈现可喜局面。在各个研究项目和教材编写组中,设立若干个首席专家,以及主要成员,以他们为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团结带领了数万人的专家学者和骨干教师队伍,直接参与教材编写。在编写教材中增长才干,实现传帮带,实现新老交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还加大了对毕生奉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事业的专家学者事迹业绩的宣传力度,为广大中青年理论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今年,还首次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面向全国高校招收100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业博士生,深受广大青年学者欢迎。

第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队伍的定期培训。中宣部和教育部在中央党校、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等,每年举办理论研究和教学骨干研修班、培训班,还根据教学需要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各类课程的骨干教师培训班,效果显著。每年暑期,中宣部组织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专家学者到改革开放第一线进行国情调研。近年来,还在思想理论队伍中普遍开展了面向基层、面向实践第一线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在新闻宣传战线持续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第四,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研究基地建设。多年来,各地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思想理论研究基地。这些研究基地,围绕中央中心工作和国家发展大局,推出一大批科研成果,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思想理论骨干人才。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是一项持续不断的、代代相传的神圣事业。它与党的思想力量息息相关,与党的命运紧密相连。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和宣传,加强对各种错误思潮的应对和批驳,加强网上舆论斗争,特别是还要进一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总之,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作者为《求是》杂志社社长)

(责任编辑:陈蓉)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