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治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2015-01-19 12:16刘红凛
党建 2014年12期
关键词:政绩观管党治党

刘红凛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仅要求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而且还要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范围,为党依法执政提供了充足的法律依据,对全党厉行法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坚持从严治党,坚守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才能赢得民心、赢得公信,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起万众一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为何要抓好党建

从历史或理论上看,“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的党建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是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基本指导原则。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治党不力的现象?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与是否“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密切相关。

在现实中,我们党也建立了党建工作责任制;然而,一些有悖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现象也比较常见,比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有的强调党的建设要“围绕中心任务来展开”,却忘记了“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甚至将“党的建设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误读为“党的建设要围绕经济工作来进行”,以至于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却忽视了党的建设。还有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仅仅停留在文件中、会议上和口头上,一年召开几次会议说说、布置一下就打发了。还有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党建务虚、经济务实”,“抓党建不容易出成绩、抓经济容易出成绩”,以至于“重业务、轻党建”,形成“党建与业务两张皮”。

总的说来,造成“四风”等党建问题的原因很多。就个人因素而言,有的党员干部未能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未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也有的错把公权当私权、错把潜规则当行为规范、错把党的教育当“耳旁风”、错把权力监督当“摆设”,以至于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谋求个人功名利禄的工具。就全党而言,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现实中的党建问题,也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没落到实处有关,与没有把握好从严治党的规律有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所言:“历史和现实特别是这次活动都告诉我们,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

如何才能抓好党建

新时期,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党”八项要求,首先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方面,各级党组织要清醒地认识到,党组织的政绩观不同于政府和企业的政绩观,党组织应该把抓好党建作为首要任务。这是因为,政党、政府、企业的性质、使命不同,各自的责任与工作重心也不同,其政绩观自然有所不同。政府侧重强调管理、服务与效率,企业侧重强调生产、效率与效益,政党则要侧重讲政治、抓党建、管干部。试想,经济发展问题,若党组织不抓,还有政府、企业等来抓;党建问题,若党组织不抓、书记不抓,还有谁来抓?另一方面,各级党组织的政绩观应该立足于党的性质、宗旨与使命,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这里的“大局”,就是要巩固党的领导与执政地位、实现长治久安与长期执政、早日实现“中国梦”。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既要算好眼前账、更要算好长远账,既要算好经济账、更要算好“政治账”。试想,“如果我们党弱了、散了、垮了,其他政绩又有什么意义呢?”

其次,各级党组织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建设主线、战略布局、目标与任务”来抓党建、看政绩。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党建目标。各级党组织应清醒地认识到:若脱离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主线、战略布局与目标任务,党的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失去抓手、看不到问题,就不可能取得应有的成效。

再者,各级党组织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对各级党委而言,要坚持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考核,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坚决防止“一手硬、一手软”;对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而言,要集中精力抓党建,其政绩首先要看抓党建的实效;对党员干部个人而言,也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把“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牢记在心头,落实到行动上。

怎样才能提高党建成效

首先,要认真学习、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从严治党“八项要求”。这八项要求中,“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可谓“八项要求”之要领,“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可谓从严治党之保障,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可谓从严治党之必须、现实之急需;只有如此,才能久久为功、避免“四风”问题反弹,才能使领导干部敬畏人民、赢得群众的认同与支持。“从严管理干部”可谓从严治党的重点与关键;党要管党,关键是要管好党员尤其是管好干部,只有“选好、用好、管好”干部,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才能使广大干部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实乃从严治党之道、党的建设科学化之要;如此,才能实现科学治党与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统一,才能使党的建设沿着正确轨道前行。

其次,要把握新时期“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创新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强调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相关创新点很多,比如:改革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不唯票、不唯分、不唯GDP、不唯年龄,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与权力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致力于建立“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国家治理与党的建设共同推进、国家法律规范体系与党内法规体系共同完善,既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又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要求党员干部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这些创新点,为开辟“从严治党”新局面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

最后,需要有力举措、科学方法来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从严治党之所以成效显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措施得力、方法科学。在今后的从严治党中,一方面,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六条”成功经验值得发扬光大,即突出重点、聚焦问题,坚持“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坚持“正人必先正己”、首先从中央做起;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两结合;严字当头、从严从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真实抓、抓真实”;层层压紧、上下互动,坚持问题导向,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着力,积小胜为大胜;相信群众、敞开大门,以群众满意作为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另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的成功要诀,如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与信心,对“四风”与“腐败”问题的“零容忍”,自上而下的以身作则,标本兼治、德法相济、综合治理的科学制度与机制等,也值得继续发扬光大。

(作者为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蓉)

猜你喜欢
政绩观管党治党
制度治党,让“沉疴毒瘤”无处藏身
从建党、管党到治党: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历史演进
坚行建党管党治党要求 弘扬党的特色本色
研讨话题二:全面从严治党,是否严过了头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准确把握“三对关系”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六个关键词助你领会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政绩看“观”不看“官”
我所认为的贵族
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