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和焦裕禄精神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宝贵财富

2015-01-19 12:18马玉玲
党建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三害林县红旗渠

马玉玲

不久前,我参加“中央党校体验式教学走进河南”活动,耳闻目睹了红旗渠和焦裕禄的故事。两个故事,是那么生动鲜活,那么真实感人。它触碰了我们的思想,进入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的灵魂受到洗礼、精神得到升华。两个故事,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和“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两种精神,教育、鼓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着理想和目标积极进取、发奋图强。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其中蕴藏着的精神气质,更值得深挖细掘、拓展延伸、学习弘扬。

学习和弘扬两种精神,就是要坚定信念、立足群众。林县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求水、找水、引水,成了当地群众最强烈的愿望。与此同时,因黄河改道而造成的风沙肆虐,旱涝成灾、盐碱遍地,让兰考人民饱受苦难,治沙、治涝、治碱成为关乎百姓生存、刻不容缓的大事。以杨贵为班长的林县县委和以焦裕禄为班长的兰考县委,听取群众呼声,尊重群众意愿,团结带领群众修建红旗渠、彻底除“三害”,改天换地、重塑河山,使林州、兰考旧貌得以换新颜。林县县委和焦裕禄同志,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把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放在首位,把体现人民群众意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符合人民利益作为制定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诠释。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红旗渠精神和焦裕禄精神,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想问题时多琢磨琢磨,看是否具有群众观点、站在群众立场、践行群众路线;办事情时多掂量掂量,看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一切为着人民的福祉、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学习和弘扬两种精神,就是要解放思想、勇为人先。林县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本地并没有可持续的水源。但是,他们敢想:跨地区、跨省界、跨流域,劈开太行山,引入樟河水;他们敢做:在自然灾害频发、缺少资金来源的情况下,不怨天尤人,不消极等待,而是主动出击,想方设法自筹资金,为工程的开工建设提供了基本保障;他们敢干:红旗渠全长1525.6公里,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个渡槽,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完成土石砌方2225万立方米。面对如此浩大的工程,10万林县人民,硬是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和大山巨石作斗争,修建出一个“中国的水长城”,创造出叹为观止的人间奇迹。同样,兰考是河南省最贫穷、最困难的县。数百年来,人们面对那黄沙漫漫、盐碱茫茫束手无策。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焦裕禄毫不畏惧、迎难而上,以一种逆势而上的豪气喊出了“拿出共产党员的气魄,跟老天爷拼一拼”,“革命者就是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口号,并创造性地制定了一套简便易行、实用管用的方法除“三害”,以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描绘着改变兰考的新蓝图。当前深化改革,必然会遇到许多新的矛盾、新的困难和新的问题。只有秉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像当前修红旗渠的英雄群体和焦裕禄同志一样,立下“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雄心壮志,我们才有可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开辟有效的发展路径。

学习和弘扬两种精神,就是要尊重规律,崇尚科学。为修建红旗渠,林县县委的同志,深入高山峡谷、山庄窝铺勘探地形地貌,考察水源状况,摸清摸准“太行山的脾气”,结合群众和专家的意见提出修渠方案。在施工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及时纠错,修正方案、调整策略,科学进行领导。为彻底根除“三害”,焦裕禄同志虚心学习,拜群众为师,从群众中获取抗灾救灾的智慧。他重视调查,查风口,测地图,探流沙,不吃别人嚼过的馍,积累和掌握第一手资料。正是因为有这么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工作作风,林县红旗渠建设和兰考除“三害”战役才能取得全面胜利。实事求是是我党的思想路线,但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并不容易。它需要有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胆略和智慧,不断克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毛病,还需要有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务实的精神。为此,领导干部要虚怀若谷,既要学好理论,更要眼睛向下,甘当群众的小学生,以求在群众中听到真话,在实践中寻得真谛,在现象中发现本质,在工作中把握规律,真正实现民主科学决策,规范高效运行。

学习和弘扬两种精神,就是要敢于担当,善作善成。在当时大多数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修建红旗渠这么巨大的工程,吃苦受累不说,还要担很大风险,弄不好还会劳民伤财成千古罪人。林县领导顶着被误解、被告状、被调查的压力,冒着被调离、被处分、被撤职的风险,紧盯目标,在不可能中求可能,在国家要求所有大型工程下马进行修整时,实事求是地根据情况留下数百名技术水平高、战斗力强的民工凿通咽喉工程青年洞,为红旗渠的最后建成赢得主动,办成了人民迫切希望办成的事。无独有偶,当年缺粮让兰考县浮肿病蔓延,焦裕禄悄悄从外地买粮食,专案组对此事进行调查,他据理力争道:“让百姓吃上饭,这政治错误又能错到哪里去!”为了彻底驱除“三害”,他不顾自己越来越重的肝病,与群众一道日夜奋战在抗灾一线。他用生命绘制的那张蓝图,三年后奇迹般变成现实。重温红旗渠和焦裕禄的故事不难发现,人民群众之所以能够不怕流血牺牲、不惧严寒酷暑,铁了心地跟党走,就是因为党的领导干部得民心、顺民意、解民忧,饱含着对完成使命的强大自信,充满着对肩负责任的坚定执著。他们是群众信得过的“主心骨”和领路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其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经历着重重的挑战与考验,这就需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拿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以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开拓进取、奋勇拼搏。通过深入学习红旗渠精神和焦裕禄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持艰苦奋斗,坚持无私奉献,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加强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责任编辑:黄武)

猜你喜欢
三害林县红旗渠
红旗渠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世说新语》:周处除三害
“红旗渠精神”感动我
红旗渠的“难”
周处除三害
把红旗渠精神这杆旗扛起来传承好
拍摄电视剧《红旗渠》就是要让当代人不忘初心
《红旗渠》
周处勇除“三害”(下)
周处勇除“三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