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瑞兴:党的创新理论的真情宣讲者

2015-01-19 12:20晓柳
党建 2014年12期
关键词:华瑞理论基层

晓柳

江苏省无锡市委讲师团副团长华瑞兴,是一位立足基层、真情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佼佼者。36年来,他为无锡干部群众送上理论宣讲1000余场,听众超过50万人次,被中宣部授予“全国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

以学习为氧气 当好“理论翻译”

上世纪七十年代,华瑞兴担任无锡第二机床厂车间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副书记。当时工厂里虽然也有理论宣讲,但讲来讲去多是假、大、空的套话,往往台上讲的人“说不清”,下面听的人“睡不醒”。因此,有人说理论是灰色的、无用的。华瑞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之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发表,让华瑞兴耳目一新。他一连看了好几遍,感到“肚子里没有货,脑袋里没有想法,是写不出这样的好文章的”。随后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更让他感到理论是鲜活的、实在的。

在华瑞兴看来,学习就是氧气,支撑着理论宣讲的生命。为当好基层干部群众的“理论翻译”,他经常逛书店、买新书,努力学习和研究政治理论,虚心向专家学者请教,并及时撰写讲稿,提高理论水平和宣讲能力。多年来,他先后撰写了50余万字的理论文章和学习心得,主持参与省市重大招标课题研究20多项,出版专著8部。

用心说话 讲到群众心坎上

“和基层干群在一起,任何时候,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者都不能扮成‘传声筒,脱离实际空谈理论。”华瑞兴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避免“空对空”,他经常深入社区、农村、企业、机关调查研究,并建立了市卫生局、北大街街道等8家宣讲调研基地,从基层干部群众的实践中寻找案例,丰富宣讲内容。针对查找出的话题,他着力用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来表达,“只有用心说话,才能把话说到他们的心坎上”。

每次宣讲前,华瑞兴还要跟活动组织者详细沟通,摸清单位基本情况和听课对象的不同需求,力求做到有的放矢。宣讲中,他增加互动环节,当场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

逐渐地,华瑞兴形成了“旗帜要红、定位要准、联系要紧、标题要短、板块要少、思路要清、信息要新、事例要多、课件要活”的独具特色宣讲法。

前些日子,华瑞兴在社区居民中宣讲如何看待当前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问题时,巧妙地用电视机液晶显示屏的颜色加以说明:以前黑白电视机的色彩非黑即白,现在彩色电视机有1000多万种色,但红绿蓝是它的三原色、主基调和核心元素。群众反映:这样的讲解听得进、好理解、易接受。

“顶天”“立地” 让理论“管用”

“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作为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我要求自己努力做到紧贴实际讲理论,讲对基层干群有用的理论。”华瑞兴说。

每次宣讲,华瑞兴都将其作为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既“顶天”——领会中央的最新精神,又“立地”——联接基层百姓群众所思所想,还要“管用”——根据宣讲单位的实际分门别类提出具体思路,力求达到“受启发、能操作”效果。

宜兴白塔村曾是经济相对薄弱的贫困村。无锡市委讲师团与其结成统筹共建帮扶关系后,华瑞兴深入调研,着力宣讲推进转型发展、实现富民强村的理念。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白塔村走出了一条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之路,成为无锡十大最美乡村,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企业、从领导干部到普通百姓、从江苏到省外,华瑞兴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的步伐从未停歇,获得的荣誉证书堆起来有一米多高。而在他看来,老百姓的笑容、群众一次又一次的热烈掌声,更是对自己宣讲工作最好的回报和最高的嘉奖。

(责任编辑:张少义)

猜你喜欢
华瑞理论基层
基层巡览
唱响家的彩虹,一切没那么糟
这个姐姐,比妈妈还较真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
My 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