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斗村:自然与人文和谐之美

2015-01-19 05:18谭元勇
党建 2014年12期
关键词:贵州大学红豆杉苗家

谭元勇

在贵州省境内延绵数百里的山水画廊三板溪库区乘船而上,进入锦屏县河口乡文斗村,青山绿水扑面而来。

大山把文斗村别在半腰上,茂密高大的古树把村寨层层围住,一栋栋苗家吊脚楼镶嵌在青黛之中,村脚“点”上一片碧绿的湖水。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仅村寨周围就有近千株上百年古树,其中不乏如红豆杉等国家保护植物。村庄放眼望去,宛如一幅水墨画,自然生态与人类和谐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眼前。

在寨门附近的石碑中,有一块立于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的“六禁碑”。“禁不俱(拘)远近杉木,大小树木,不许任人小儿砍削,罚银十两。”“禁四至油山,不许乱伐乱捡。如有人违,罚银五两……”这个身居大山深处的苗寨,两百多年前就有了强烈的环保意识。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一件以碑记形式留存下来的古代少数民族生态保护实物资料。这块碑也被誉为“民族环保第一碑”。

生态保护观念早已根植文斗人的内心。今天的文斗人建立了村级绿化基金,每植一棵银杏、红豆杉、香樟等珍稀树苗并成活的,一律从基金中拿钱奖励,20—200元不等。曾有商人出资100万元购买村里的一批古红豆杉。100万元,对于世世代代辛苦劳作的村民来说,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数目,但村民们都坚决不同意,说是就是1000万也不卖。

在数百年的生态环保文化积淀中,自然已经成为文斗人不能割舍的一部分,爱自然护自然是自觉,也是责任。几位村民还受邀到贵州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高校开办生态保护的讲座,把这种理念和传统传播给大学生们,影响更多的人。

(责任编辑:郭慧)

猜你喜欢
贵州大学红豆杉苗家
谢以家绘画作品欣赏
南方红豆杉营林价值和造林技术探讨
苗家歇饮
一颗柿子
苗家小阿妹
醉了雷山(敬酒歌)
档案见证贵州大学百年文脉
红豆杉如何入药
百年贵大生生不息
阮明舒的红豆杉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