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人民沃土中的艺术之花

2015-01-19 13:14杨连元
党建 2014年12期
关键词:梅派京剧院梅兰芳

杨连元

梅兰芳先生,中国京剧艺术的一面大旗,他在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影响,至今绵延不绝,他所创立的梅派表演艺术,堪称经典。京剧艺术需要承前启后,梅兰芳大师的艺术影响离不开忠诚于京剧事业的流派传人。这里,应该首推国家京剧院梅派表演艺术家李胜素,一位来自燕赵大地平常农家的京剧明星,在几十年的艺术拼搏中,她秉承对于京剧事业的非凡执著和毅力,百折不回,历久弥坚,在梅派艺术的传承上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今年“十一”前后,李胜素在北京上演了《穆桂英挂帅》和《霸王别姬》两出梅派经典大戏。她所饰演的爱国女将穆桂英、凄楚哀婉的美虞姬,深深打动了台下的观众。两场演出一票难求,好评如潮。十月下旬,她又率国家京剧院一团前往法国巴黎、马赛和昂热三大城市,演出五场传统京剧《白蛇传》,作为中法建交50周年庆典活动之一。她所饰演的剧中人——一位情深意长的美妙女神白素贞,又一次在异国他乡展示京剧的神韵。

还在2005年,同样是这出名剧《白蛇传》,李胜素唱响英伦三岛,清歌雅韵,余音绕梁,英国观众个个为之倾倒。当地媒体将李胜素评为“五星级”艺术家,也是最高的等级。多幅楚楚动人的演出剧照,铺天盖地呈现在各大报刊上。当地媒体评论说:“这是来自中国的艺术天使,她让京剧艺术美不胜收。”

为圆京剧之梦

李胜素生于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一个农民之家,在6个兄妹当中排行老四。至今很少有人相信,眼前这位婀娜多姿的“女婵娟”,从小还有男孩的性情,聪明倔强,只要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不怕吃苦,甘于受累。

河北大地也是中国戏曲之乡,京剧、梆子、豫剧、丝弦流传甚广。李胜素小小年纪学过三年豫剧,在学员班里属她年龄最小,而基本功练得最棒。回忆当时的练功场景,她告诉记者,诸如涮腰、毯子功、翻跟头等等技巧,就在麦场上,把麦秸一铺,练就起来;要不就在地上挖一个坑,从地上往坑里翻,练腰功、跟头功。当时,家里人都心疼啊,谁家的闺女舍得干这个!母亲问她:“孩子,苦吗?”她一句话也不说,反而练得更欢了。采访中,她对记者说:“当年练得苦,今天再大的压力也不怵。有这样一种恒心,什么困难也不在话下了。”

学了三年豫剧,李胜素考入河北省艺校,专工京剧旦角表演。一唱京剧,她更为痴迷了,那么好听的旋律,那么漂亮的身段,如鱼得水,她的艺术天性充分发挥出来。毕业之后,她被分配到河北省邯郸市京剧团,再往后,剧团面临散伙了。此时,武打片热映,正值青春靓丽、武功尚好,李胜素成为那些“侠女除霸”影视片的第一人选,在银幕上挺火。可是,李胜素的心中,无论如何割舍不掉一种京剧艺术的情结。她说:“当时就觉得,只有在京剧舞台上,自己才能迸发青春事业的火花。”她一直期盼着,再演自己所挚爱的京剧,再唱婉转动听的西皮二黄。她一直不死心,为圆京剧之梦。

迈入梅派艺术殿堂

京剧艺术行当多样,流派纷呈。行当分为生旦净丑,流派有梅尚程荀。梅尚程荀四大流派,梅兰芳的艺术影响最大。梅派艺术也是李胜素多少年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她告诉记者,梅先生有三大突出特点,即爱国、敬业、革新,这是首先应该继承的。再有,梅大师的唱腔甜美圆润,委婉动听,酣畅淋漓,表演上讲究中正平和,温文尔雅,每个身段都透着美,给人们一种美妙高深的艺术享受。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李胜素迈入梅派艺术的殿堂,赶上了几位德艺双馨的好老师。启蒙老师是省艺校的京剧前辈齐兰秋。1979年李胜素入校,专工旦行表演,前后七年,齐兰秋倾囊相授。1996年,齐兰秋病逝,治病期间,李胜素多次探望,送去钱物,回报师恩。

再一位老师是刘秀荣,新中国戏曲院校培养的第一代京剧艺术家,《白蛇传》就是其亲授。李胜素1987年拜刘秀荣为师,文武并重,获益匪浅,师生往来直到现在。1990年,李胜素调到山西省京剧院,又遇到一位好老师——梅兰芳的弟子刘元彤。这位老艺术家把自己毕生的艺术积累都掏给了眼前这个得意门生。1991年,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李胜素精彩亮相,一出梅派名剧《红线盗盒》技压群芳,获得最佳表演奖,就是他们师生的心血之作。1995年,李胜素梅花奖专场演出,一个晚上演出四个折子戏:昆曲《游园惊梦》、京剧《廉锦枫》、《红线盗盒》、《孟丽君》。除了《孟丽君》,前三出都是梅兰芳经典剧目。随后,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欣然收她为徒。拜师那天,梅葆玖对刘元彤有感而发:“梅派艺术需要接班人,咱们共同扶持胜素这棵好苗子!”刘元彤喜极而泣:“梅派艺术后继有人,我也能报答恩师了。”

今年8月3日晚上,国家京剧院一团在京上演热门大戏《杨门女将》。台上的穆桂英,青春靓丽,身手不凡,唱腔扮相感觉都像李胜素。其实,这个青年演员就是在李胜素的一招一式传授中走上舞台的。李胜素担任一团团长后,重视人才培养,忙里偷闲教学。她对记者有感而言:“说实话,教戏比演戏还累。京剧艺术要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我有一份责任啊!”

讲述中国故事,乐此不疲

一部浩繁的京剧史,很大篇幅都是老生和旦角的联袂佳作,像谭鑫培与王瑶卿、梅兰芳与周信芳、马连良与张君秋、李少春与杜近芳等。“演员好找,搭档难寻”。2001年,李胜素作为特殊人才从山西省京剧院调入国家京剧院一团,很大程度上因为遇到同在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学习的老生名家于魁智。两人从京剧《野猪林》开始合作,在舞台形象、艺术气质、人物交流、审美情趣上,都显得那么贴切融洽,相得益彰,被观众誉为“黄金搭档”。于魁智评价李胜素:“她在台上那种轻松自如、忘我入戏之境,也感染了我、引领着我。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艺术家。”

从此,两位艺术家相伴相随,先后合作演出过《四郎探母》、《满江红》、《袁崇焕》、《走西口》、《弹剑记》、《兵圣孙武》、《大唐贵妃》、《太真外传》等一系列传统戏、新编戏,并在党和国家重大庆典活动中频频露面。同时,他们去了宝岛台湾,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到过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一路唱响京剧艺术,讲述中国故事,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乐此不疲。

艺术行程上,李胜素可谓渐行渐远;而对于观众的热情与真诚,她说自己还是“老样子,什么时候都不要忘了我就是一个演员,还是广大观众的一个老朋友,没有观众的热捧,也没有我们京剧演员的舞台”。从艺以来,李胜素到过很多地方演出,台下彬彬有礼,台上一丝不苟。当年在山西省京剧院,李胜素唱遍三晋大地。在深入基层慰问“太原-旧关”高速公路和万家寨引黄工程建设者演出中,她顶风冒雪到达现场,乘火车是硬座,休息时是帐篷,吃的喝的都和工人一个样。她没有一点怨言,还与不少工友交上朋友,至今仍有联系。

近年来,在山东招远偏僻乡镇的路边村头,在辽宁抚顺雷锋团、雷锋连的俱乐部,在浙江新昌一些企业的车间现场,在很多大学临时搭建的舞台上,李胜素倾心演唱,轻歌曼舞,仪态万方,引得台下掌声雷动。她对记者说:“为人民服务是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艺术带给人们的就是欣赏和欢乐,而从事艺术生产就要付出劳累与艰辛,这是躲不掉绕不开的过程,不能让观众失望,这是我们的艺术良知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梅派京剧院梅兰芳
浅谈京剧梅派艺术中和之美
梅兰芳以情打假
梅兰芳以情打假
论《太真外传》青衣唱腔创作的超越意识
梅葆玖先生病逝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名旦梅兰芳
上海京剧院半年挣了一年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