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形势 掌握新规律大力培养高素质出版人才

2015-01-22 14:49李宏葵
中国期刊年鉴 2015年0期
关键词:出版业人才专业

李宏葵

把握新形势 掌握新规律大力培养高素质出版人才

李宏葵

人才是衡量一个行业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和关键要素,是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支撑。出版业是将人类精神创造物质化、社会化、扩大化的行业,是依靠人才、需要人才、造就人才的行业。当前,我们正处于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关键时期,正大力推进由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由传统业态向新兴业态、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的转型升级,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出版人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建设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出版人才队伍的主要依托。着眼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出版业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健康发展,高校要把握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掌握人才成长培育的新规律,努力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出版人才。

一、全面审视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形势

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涵。出版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人民群众需要。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正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出版业正大力推进融合发展和深化改革,建设出版强国。出版人才培养要全面审视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围绕新常态,遵循大逻辑,把握好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和主线。

第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看培养讲忠诚精英型出版人才的新要求。出版业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的重要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布局,对出版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版业的责任更加重大、使命更为艰巨,需要在宣传好中国道路、弘扬好中国精神、凝聚好中国力量上实现更大作为。作为主要依靠人才发展的文化行业,出版业的第一资源是人才资源,标杆型的精英人才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迫切需要出版业有一大批忠诚于党和人民、素质作风优良的优秀人才,率先垂范、引领示范,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坚持正确导向,推出精品力作,引导社会舆论,认真落实“两个巩固”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

第二,从全面深化改革看培养高素质市场化出版人才的新期待。从文化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近年来,改革是出版业的发展主线。目前,出版业拥有 49 家出版传媒类上市集团,绝大多数出版单位都实现了转企改制,出版物流通发行主要依靠市场化方式进行,2013年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 1.8 万亿元,继续成为文化产业的支柱行业。可以说,出版业的产业化形态已经越来越成熟。2014 年 10 月,总局印发了《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行业改革发展。这迫切需要出版业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市场化人才,既懂文化活动规律,又懂市场经济规律,善于把握出版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制作、复制和发行特点,坚持以社会效益为首,切实实现经济效益,不断壮大出版经济的质量和规模。

第三,从全面融合发展看培养跨媒体复合型出版人才的新需求。当前,网络和数字技术裂变式发展,带来出版格局的深刻调整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新兴出版迅猛发展,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出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全面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出版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和刘云山、刘奇葆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对融合发展做过重要讲话或批示。2014 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总局印发了《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推动融合发展,既是重大的战略部署要求,也是行业的产业技术需要。这就迫切需要出版业有一大批跨媒体复合型出版人才,具备融合发展思维,熟悉多种出版技术,掌握跨媒体出版流程,占领出版领域的制高点,推动出版业的转型升级。

二、深刻把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规律

培养出版专业人才,必须要尊重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规律。比如要以德为先、立德树人,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出版职业道德教育等;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加强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推动一二三课堂联动培养等。

随着社会大环境和出版业、教育业的发展进步,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式和载体也出现了新特点、新情况。实践中要根据这些新特点、新情况,研究和把握其中的新规律,切实提高出版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结合高校出版专业本科教育的特点,以下四个方面是需要在人才培养工作中重点贯彻落实的。

第一,注重宽口径、专业化的全产业链培养。行业越融合发展,不同出版载体间的界限越模糊,单一介质的出版生产流程越弱化,掌握全媒体出版能力成为出版人才的必需。同时,行业越发展壮大,经济形态越多样复杂,从工作室到小微企业,再到出版集团,从简单的产品制作到文化产业,再到跨界资本运作,都将可能成为出版人才的工作平台。因此,培养出版专业人才,要按照宽口径、专业化的思路,以出版产业链条为参考依据,打破出版专业各个培养方向的界限,大力拓宽教学知识技能领域,使学生既熟悉掌握出版产业链全链条的各个环节、各个工种,又基本了解出版产业上游下游各个相关产业类型的情况,成为一专多能、适应性强的优秀人才。

第二,注重创新型、实践型的产教一体培养。出版业是内容产业、创意产业。随着市场活力不断释放、人们精神力量不断激发,创业、创新、创意将越来越成为出版业的标志性特点。出版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旨在培养动手能力突出的应用型人才,更加需要紧跟市场变化、密切联系实际。因此,要建立学校和行业单位、教育与产业市场共同协作的一体化培养平台,使课堂、实验室与生产车间、办公室、流通市场有效对接,把教材、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与出版物、员工培训手册、企业研发设备互为补充,将学校教师与产业优秀人才打通使用,大力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实践训练,推动学校教育与入职培训、创业实践与见习实习、学校专业考试与职业资格考试等的衔接转换,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注重国际化、网络化的开放融合培养。国际化、网络化是当今社会的两个重要特征。对于以知识技能传授为重要内容的行业,教育的国际化、网络化步伐更是不断加快,国际教育学院、海外留学互助、慕课、网络教学与考试等现象在高校极为寻常。出版业位居社会发展前沿,对社会发展变化反应灵敏,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要紧紧跟随国际化、网络化的教育趋势,探索开放融合的培养方式,加强学生国际化培养力度,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和国际化教育教学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出版能力;积极采用网络化手段,搭建开放式培养体系,既让学生得到网络工具带来的知识学习便利,大大扩充知识容量,也强化学生的网络思维和掌握运用网络的能力。

第四,注重精细化、卓越型的个性定制培养。当今时代,科技日益发达,特别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精细化方式在社会各行各业日益突出。对于高等教育行业来说,在从精英教育迈入大众教育十多个年头之后,培养卓越型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近年来,教育部大力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精英型的高素质优秀人才。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要结合出版业的实际,针对出版产品“有高原缺高峰、出版人才数量多精英少” 的现实情况,积极探索精细化的培养方式,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和行业发展需要,科学统筹各方面的教育教学资源,制定详细的个性培养方案,通过强化导师指导、实施弹性学制、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教育培养等方式,努力培养一批高精尖人才,引领带动行业更好发展。

三、扎实推进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工作

培养出版专业人才,既需要各个高校紧密合作、主动出击、承担重任,更需要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发挥好组织统筹、指导管理和桥梁纽带作用,制定好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总方案、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凝聚推动各个高校为出版业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应该重点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各项标准。标准就是方向、就是尺度。有了科学的标准,质量才有保障。出版工作实践性强,理论性相对较弱,所以,长期以来各个高校的出版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靠自己摸索,缺少相对统一的科学标准。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出版专业人才培养上质量、上水平,不利于出版学科的积累和发展。目前,教指委在这方面已经做了有益的工作,制定了一些专业技术标准。下一步,需要继续努力、加大力度,围绕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就业规模等,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拟订技术标准,为各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第二,切实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模式。作为实践性突出的专业,产教结合是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但是“教无定法”,而且现实实践发展变化速度极快,根本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完善模式可以套用。教指委要指导各相关高校,立足所在地域出版业的发展特点,结合自身目标定位,积极探索富有特色、内涵深厚的培养模式。比如人文社科底蕴深厚的高校,可以重点培养古籍出版、学术出版等出版人才;理工科背景、特别是信息学科发达的高校,可以重点培养科技出版、数字出版等出版人才;经济发达、出版业基础较好地区的高校,可以重点培养经营管理、创新创意等方面的出版人才。这样才能百花齐放,优化完善出版业人才队伍结构。

第三,大力建设核心课程和精品教材。课程、教材是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是体现教育教学标准的重要载体。目前,教指委集思广益,已经科学制定了出版专业的核心课程。下一步,我们要根据各个专业方向的不同和各个学校的特点,明确相应的核心课程体系,以此作为重点,加强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努力使每门核心课程都能成为校级乃至省级、国家级的精品课程。教材是课程的主要依托。要组织高水平的专家力量,精心编写高质量的精品教材,努力体现科学性、实用性和前沿性,为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第四,努力构建优秀师资队伍。作为实践型、应用型的专业,出版专业的师资队伍对人才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个别高校的出版专业教师实践经验较少,甚至对行业非常陌生,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教指委要根据行业新特点、新变化,加强出版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注重引导出版专业教师积极走进行业、走近市场,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推动优秀出版人积极走向高校,担任客座教授、兼职导师等职务,在课程教授、实践实习、参赛指导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切实帮助,不断壮大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师资力量。

时代发展、形势变化,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地位不会变,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不会变。高校出版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社会、行业发展的新情况、新形势,切实掌握运用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新特点、新规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提升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真正使人才服务大局、服务发展,为我国出版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不断推动新闻出版强国建设取得新成就、开创新境界。

(作者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人事司副司长;本文系作者在北京召开的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上讲话)

猜你喜欢
出版业人才专业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编辑的应对方法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