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药学特点与开发研究思路

2015-01-23 09:48阿古拉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医药学蒙药蒙医

阿古拉

(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蒙医药学认为,人的生命节律与宇宙变化节律息息相关。人体是小宇宙,生命体恒动不息,但有始有终。内外协调则康,失调则病,紊乱则危,不相依则亡。蒙医药学说特点是指与西医学及其他医学体系相对而言,任何一种医学均以人体及疾病为其研究对象,这是所有医学具有的共性。然而,它们对人体的观察和研究方法则不相同,如在研究人体、病理、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上,有着各自的特点。

蒙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蒙医药学以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独到的临床疗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冲击,蒙医药学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蒙医药学怎样才能在新世纪的科技浪潮中逐步成长,如何科学合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蒙医药学,这是我们蒙医界一项迫切的、艰巨的任务。下面就如何理解蒙医药学特点,并对其如何进行开发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1 蒙医药学的基本特点

蒙医药学最基本的特点,可概括为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两个方面。

1.1 整体观念:蒙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临床各学科。它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所谓整体观念,即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和事物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整个宇宙也是一个整体。蒙医从这一哲学观念出发,提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结构相互联系,人体的各种功能相互协调,彼此为用。在发生病变时,体内的各个部分相互影响。同时,蒙医认识到人体与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体的自身健康。整体观念是蒙医的一种思想方法,它贯穿于蒙医基础、诊断、养生和治疗等多个领域中。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以脑和心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蒙医药学把脑和心脏视为生命之源。人体是由心、肺、肝、脾、肾等五脏,胃、小肠、大肠、胆、膀胱、生殖器六腑,以脑为主的脊髓、白脉系统,骨骼、肌肉,以及眼、耳、鼻、口、舌、体表窍等共同组成的。其中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器官,所有的器官都是通过白脉系统而相互联系起来的,而且这种联系有其独特的规律。即以心脏、小肠、舌构成心系;肺、大肠、鼻构成肺系;肝、胆、目构成肝系;脾、胃、口构成脾系;肾、膀胱、耳构成肾系。每一个系以脏为首,证明了五脏的中心地位。脑、脊髓、白脉构成白脉系,它连接各个脏腑器官,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

人体是以心、脑为主体,由脏腑、脉道、器官共同组成的结构严密、分工有序的整体,有条不紊地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在生理活动过程中,心、脑起着主宰整个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如果心、脑功能不正常,则会危及五脏、六腑和全身。因此,蒙医历来十分重视对心、脑的调养和保护。

蒙医药学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体,即重视人体某一个部位的病变对其他部位的影响。以预测病情的演变为例,如五脏中某脏有病,常会影响其他脏腑器官;再如临床常见的肾病,不但肾本身的功能减退,同时也影响到耳,出现听力差、耳鸣、耳聋,影响膀胱,多见遗尿,甚至大小便失禁,全身浮肿。

蒙医药学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亦从整体出发,察外和内,是蒙医药诊病的思想方法之一。如观察五官是否有病理变化,结合诊脉,观面色甚至观察耳廓,也能间接得知全身情况。在治疗疾病时,应注重脏、腑、形、窍之间的联系,脏腑与三根、七素的联系,查找病因,推断病情发展规律,确定治疗法则。

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人生活在天地之间、自然环境之内,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可以说,人和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所以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人又是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社会的变迁必然对人体产生影响,当然人又反过来影响社会。社会和人体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是指蒙医药学十分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如季节、昼夜、地理环境等对人体的影响。季节对人体的影响非常明显,人体随着季节的变化,体内各器官的功能也出现变化。昼夜晨昏自然界阴阳的消长,引起人体阴阳的消长的变化。在体温的升降、精神的兴奋与抑制等方面,都能明显的表现出来。在不同地区,由于气候、土质和水质不同,也同样对人体产生影响。如北方高原地区,地处高而多山,气候寒冷干燥,故引起寒性疾病较多。

人和社会关系密切,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人能影响社会,社会的变动对人也发生影响。其中,社会的进步,社会的治或乱,以及人的社会地位变动,对人体的影响更大。社会的进步,无疑对人体的健康会带来不少好处。随着社会的进步,饮食与衣着日趋丰盛,可供人们合理选择,居住环境日益舒适,更加有利于健康。社会的治和乱,对人体的影响也非常大,社会安定,人的生活有规律,抵抗力强,得病较少,寿命也会延长。社会动荡,人的生活规律失调,情绪低落,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各种疾病。个人的社会地位改变,势必带来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变化,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也很大。

1.2 辨证施治:人体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各部位之间在生理上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发病以后局部病变必然会影响到其他部位和整体;而整体变化又必然会对局部发生影响。所以蒙医药学中“辨证施治”的理论,就是整体观点在诊断治疗上的具体应用。

“辨证施治”也叫“辨证论治”,是从病人的整体出发,依据其各方面的反应,既重视病因,又注意疾病发展的阶段性;既重视病症,又注意患者体质的差异性。蒙医通过“三诊”全面地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辨证施治的依据。根据临床错综复杂的过程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综合分析,找出致病的主要原因。以腰痛症为例,一患者有寒冷天加剧的临床表现,另一患者伴有头痛耳鸣、肢体无力的临床表现,两者虽都是腰痛症状,但前者的主要病因是风湿,后者的主要病因是肾虚。在临床中根据病因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治疗原则,从而解决主要矛盾,腰痛症状消除,这就是蒙医学辨证的整体统一性和灵活性。

2 蒙医药学科的发展特点

蒙医药符合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特点及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习惯和体质特点,在北方少数民族防病治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蒙医药学科在总体上还相对落后。直到解放初仍处于父传子、师传徒、寺庙办教育的状态。我国创办蒙医学专业50 多年来,蒙医药学教育在培养层次上经历了由本科教育提升到研究生教育水平;在师资队伍结构上经历了由老一辈专家创业,中年学者接替,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等一系列学科梯队调整;专业方向上经历了由传统文献整理到现代实验研究,辨证论治规律探讨到其机理揭示,病案病例分析到临床试验研究等不同层次上的定位与领域扩展。蒙医药学科有着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也不断与现代医学、药学、中医学等相关学科互相影响,相互交叉渗透,共同发展。

2.1 民族文化特点:蒙医药学是蒙古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及临床客观上均存在着深刻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烙印,人们又常称之为传统的医药学、文化的医药学、哲学医药学、北方医药学等。蒙医药学指导思想中包含着大量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特点。诸如天地相应、寒热、阴阳、五元、五行、三根、七素三秽、六因学说及辨证论治理念等,均是当代自然科学不能完全解释,但却是蒙古族传统文化对人与自然乃至人类自身社会关系综合把握的理论与方法,体现出深刻的蒙古族传统文化的特征。蒙医药学既是医药学,又是蒙古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因此,蒙医药学既有自然科学的特点,也具有蒙古民族文化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

2.2 师带徒传承特点:蒙医药学起初是通过祖传形式或带学徒的办法来传授。师带徒传承是蒙医药传统教育的主要模式,无论家族传授医术还是寺庙医药学教育,必须首先确立符合相关规定的师徒关系,并举行严格的“拜师”、“出徒”等仪式。1958年我国创办蒙医学专业以后,蒙医药教育逐步实现了从以师带徒教育为主向现代科学教育为主的模式转变。但师带徒教育的基本思想,在现代蒙医药学科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名老蒙医经验继承工作也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重视。目前,蒙医药界有影响的名老蒙医药专家,都有各自的传人。在医疗实践中,“名师出高徒”还有着广泛的社会认可基础。蒙医药师带徒传承在一些专病专治及专科知识的传承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蒙医传统正骨术、震脑术等奇特疗法的传承主要还是以师带徒模式为主。在蒙医药学科研究生教育中,由于导师与学生之间在教育形式上具有密切的学术传承的特性,这种师带徒的传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扬。

2.3 现代发展特点:蒙医药学是蒙古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曾经陪伴着蒙古族人民走过几千年岁月,至今仍然是蒙古族人民医疗保健的主要手段之一。蒙医药更是一种服务于民的技能,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为人类增进健康、防治疾病。19 世纪初西医学成为主流医学之后,包括蒙医药学在内的各种传统医药学客观上都成为一种补充或代替医学。蒙医药学的发展出现了“蒙医药现代化”、“蒙西医结合”等状况。将蒙医药学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及现代人文科学的相关成就,不断阐明其本质,建立蒙医药现代化研究体系,健全蒙医药标准规范体系,以改进蒙医药及传统疗法器械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完善其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使人们用上安全可靠、疗效更好、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的新蒙医药已成为蒙医药现代发展的主要内容。同时蒙医药学也不断与西医学、药学、中医学等相关学科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共同发展。因此,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及现代人文学科知识,实施动物实验规范、临床实验规范等都成为蒙医学学科现代发展的特点。

2.4 基础与临床不可分割特点:蒙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并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升华到理论,然后又运用理论进一步指导医疗实践活动。蒙医药学的理论体系是围绕临床现象建立的,一切理论都是为了说明生命活动现象与自然、社会活动的内在联系,调整人在自然和社会某种特定环境下的临床失衡状态。蒙医药理论如果离开了临床现象,便只剩下一些古代的哲学或文化概念。蒙医药对蒙医药学科来说,某一理论的存在,重要的、关键的是这个理论表达了什么,有什么作用及如何运用,着眼点直接指向临床现象。不管是生理还是病理状态,蒙医药学适用的都是同一原理与观念,这也是历史上蒙医临床医生并不讲究分科的原因之一。

2.5 蒙医与蒙药不可分割特点:蒙药是在蒙医药理论指导下的独特用药方式,是根据疾病的不同症候,按照组方的方法和原则,选择适宜的数种药物,以适当的比例配合在一起,并制成一定剂型后使用。蒙医与蒙药不分家,正是蒙医药整体观念思想之体现,认真研究蒙药的药性理论与蒙医药理论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的规律尤为重要。蒙医学科发展也应以维护和提倡蒙医与蒙药不可分割的学术特点进行知识创新为原创,鼓励广泛引进新的相关研究方法,以多形式、多学科开展蒙药研究工作。

3 蒙医药学开发研究的思路

3.1 引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学科的方法论对该学科发展起主导作用,而该学科的模式必须体现其所用的方法论。蒙医药和西医不同的方法论正是两者不同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

蒙医药学理论体系是建立在古代朴素辨证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它的产生主要通过临床实践获得经验,然后对这些经验进行整理、归纳、综合,再结合当时的哲学知识而确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综合的方法,同时,对疾病的诊断主要是凭宏观的观察作出粗略的估计,很少强调微观层次解释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导致蒙医诊断带有明显的意向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对正确判断分析疾病原因易产生偏移。相反,西医学主要用还原论的方法,把较复杂层次分解为较简单层次。这种分析的方法把机体分解为物理、化学和机械过程,强调从微观层次对疾病本质作出解释,带有明显的机械性。不过,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尤其是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确立,西医学已经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开始从局部分析走上综合分析的道路,加上大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西医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蒙医药学缺乏微观分析的方法,而偏重从整体、宏观来认识人体与疾病,使之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缺乏客观性,成为制约蒙医发展的根本原因。蒙医药学要取得突破性发展首先要注重引入微观分析的方法,必须强调从微观层次阐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要全面引入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揭示蒙医药学所论述的人体结构与功能、健康与疾病的各种复杂的联系。蒙医药学在引入微观分析方法时,一方面必须立足于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不能完全抛弃蒙医理论。蒙医药学基础理论是在临床实践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对人体内部联系作出的推测,具有一定合理性。引入微观分析方法的目的是要证实这种联系的正确性,并进一步完善蒙医理论,发展蒙医理论。比如“肾开窍于耳,耳为肾之官”这一论断,我们可以使用现代生化、内分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知识从微观层次阐释“肾”这一系统与“耳”的内在联系。只有对蒙医药的这些论断进行逐一分析,然后加以综合,蒙医药理论发展才有可能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必须要多方面、多层次进行分析。要想用某一指标、某一学科来套蒙医药学的某一概念显然是行不通的。在研究蒙医药学时应该强调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进展,无不对西医的发展起重大推动作用。如CT、MRI 技术等,都来自现代物理学、电子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最新成就。蒙医药也应该运用这些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从器官、组织、细胞、分子甚至量子水平来阐释蒙医理论,提高蒙医药学术水平。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揭示蒙医药学所论述的人体内部的复杂系统,促进蒙医药学快速发展。

3.2 改进蒙医方剂及疗术器械:蒙药和疗术器械是蒙医治病的主要工具,是实现医疗目的的最重要手段,亦是蒙医与患者联系的桥梁。因此,蒙药和疗术器械的革新和发展是关系蒙医临床发展的根本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关系蒙医生死存亡的问题。目前蒙药和疗术器械的质和量的标准难以控制,使用相对不方便,疗效相对缓慢等。为了取得更好的疗效,为了扩大蒙医药的竞争优势,必须对蒙药方剂及疗术器械进行改进。

3.2.1 剂型改革:通过近年来的努力,蒙药剂型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出现了胶囊、口服液、涂剂、针剂等新剂型,使用较为方便。但这些成药不能加减,故不便于辨证论治,针对性不强。如有些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的蒙成药,既能主治热盛型,又能主治寒盛型,明显违背蒙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但这类研究方法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研制开发“系列蒙成药”,已按“辨病与辨证”结合的原则,每种病的每一蒙医证型都开发一种蒙成药,这样既能保持传统蒙医药特色,又能进行剂型改革。亦可将所有蒙药均精制成细粉末,分包成定量的小包,按处方配伍,用时可煎煮,亦可冲服,患者和医生都很方便,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进。总之,剂型改革既要能保持或提高原有剂型疗效,又应该方便患者和医生使用。

3.2.2 蒙药研究:蒙药的研究开发,目前除了剂型改革外,最常用的是提取有效成分。这种方法缺乏蒙医理论指导,有废医存药的倾向,并且对有多种成分而各成分又相互作用的复方研究显然是不适合的。蒙药的研究,也应引入现代化的分析手段,采用多因素分析、正交叉试验设计等统

计、科研方法,不仅要研究复方的功效,更应从微观层次阐释这种功效的产生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改变那种人体作为相当于现代黑箱理论的疾病诊治对象看待,并不力求深入到更客观精细的结构和机能规律层面探索的诊治模式,从而促进蒙医药学的发展。

3.2.3 疗术器械的改进:蒙医传统疗术学是蒙医药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医药学极具特色的内容之一。蒙医传统疗术本身即是蒙药学、方剂学、心理学、基础学、疾病学、物理治疗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中提炼。研究和发展这门学科,就必须进行多学科协作,综合性探索。目前蒙医传统疗术学在汇集整理及临床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疗术器械先进化、标准化研究方面进展比较缓慢,制约着各种传统疗术的推广应用。蒙医传统疗术学的研究,亦应利用现代科学的思维、方法及手段对传统疗术临床的诊断、治疗、作用机理等进行研究,使之客观化、规范化、科学化,即要利用现代科技研制改进各种疗术器械,需要不断发展、创新,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适应现代医疗市场。只有这样,蒙医传统疗法才能在医学界中占有应有的阵地,使蒙医传统疗术得到迅速发展。

3.3 融入现代人文科学的成就:蒙医药学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除受当时自然科学的影响外,人文科学更是起主导作用。蒙医药学基本理论无不留有当时人文科学的痕迹,阴阳、五元、五行、三根、七素三秽、脏腑理论等都受当时哲学、伦理学、军事、艺术等人文科学的重大影响。因此,蒙医药学既是医学,又是蒙古文化的一个子系统。蒙医药学的这一特征使它在医治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的过程中有很大优势。但是,蒙医药学发展到今天,却未及时吸收当代人文科学的最新成就,正逐渐丧失这一优势。

哲学的发展经历了朴素辨证唯物主义、机械唯物论、唯心辨证法到辨证唯物主义的过程,而蒙医药学依然停留在古代朴素辨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现代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与古代已大不一样。心理学已形成多学派,多个分枝,蒙医药学依然是2000年前的七情致病。为适应时代发展,蒙医药学必须吸收当代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种人文科学的最新成就,并将其融入蒙医药学体系,使之成为蒙医药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这样,蒙医药学才能不断完善,适应现代医学发展模式的要求。

总之,我们不能因蒙医药在真实性、客观性方面的缺陷就简单斥之为伪科学,亦不能看不到它的不足,以独特、优势自我陶醉。蒙医药要发展,只有引入现代化的分析手段,融入时代人文科学的精华,才能完善蒙医药理论体系。只有对蒙药方剂及疗术器械等进行现代化改进,才能更好地占领蒙医药学发展所必须的临床阵地。

[1]策·苏荣扎布,等.蒙古学百科全书·医学卷(ISBN7 -204 -11702 -4/Z·923).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

[2]阿古拉,等.蒙医药文化底蕴及传统疗术机制研究(ISBN978 -7 -5380 -2531 -6).赤峰:内蒙古出版集团/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医药学蒙药蒙医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分析
蒙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蒙医蒙药十三味红花散对酒精性肝炎治疗的效果及药学体会
蒙药治疗肝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浅述葛洪及其医药学
蒙医在治疗蜱传播性森林脑炎及其后遗症的可行性分析
蒙药让·阿嘎日-8口服液提取工艺实验研究
中医药学名词
蒙医特色疗法的传承与创新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