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中药毒副作用

2015-01-23 22:39张志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7期
关键词:毒副作用槟榔毒性

张志琴

正确看待中药毒副作用

张志琴

中药的使用史有几千年, 在我国的文化中中药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大多数人对于中药的理解是毒副作用小、天然、安全性高, 但近年来由于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不良反应甚至中毒的报道越来越多, 使得中药的安全性问题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本文就中药的毒副作用进行研究与总结, 以提高人们的中药安全用药意识, 使中医药的发展能够更科学, 并使人们正确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

中药;毒副作用;用药安全

中药在我国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改善, 养生观念的提出使得中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多数人对于中药的认识是无毒、无副作用、纯天然、安全的, 但近年来部分患者由于大剂量或错误的使用中药及制剂, 导致其毒副作用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本文认为正确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识。本文就中药的毒副作用进行分析与总结, 具体报告如下。

1 中药毒副作用的正确认识

中药在临床上是属于天然药物, 与西药相比中药在正确使用时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小, 且临床疗效显著。中药较西药毒副作用更小的原因在于自古以来人类即食用各类动植物,因此产生了适应性, 而西药是人工合成的药品, 对于人体而言属于异物, 因此适应性较差, 稍微过量即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毒副作用。中医对于药物的毒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①药物的毒性即是其药性;②药物的毒性是其偏性;③药物的毒性是指其副作用。对于中药而言, 由于大多数中药的有效成分为维生素与糖分, 在进入人体后能够协助肝脏进行解毒作用。而部分中药如甘草、绿豆、白芷、防风、黄连、黑豆、砂仁、生姜等均具有解毒的作用。我国最早的药学著作《神农百草经》中也将药物分为无毒性、有毒性、多毒性三种[2]。由此可见, 传统的中医对于中药的毒副作用有深刻的认识, 而中药制剂也并非绝对无毒副作用。中药的毒副作用与不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 在进行临床治疗时也应谨慎处理。

2 导致中药毒副作用的因素

2.1 药物自身因素 中医理论认为, 中药治疗疾病的基础是以药性之偏矫正人体之偏, 部分中药本身就具备毒性, 且治疗疾病的药理学作用即为其毒性。临床上一些中药如砒霜、雄黄、生半夏、杏仁、白果等均具有一定的毒性, 在治疗量内给药不会产生中毒的反应, 但如果超量使用, 则有可能会出现毒副作用[3]。中医在对药物进行配伍时, 通常会按照药物的性质与使用方法进行合理的搭配与炮制, 但一些不了解中医的患者或者西方人, 在使用时将存在毒性的药物错误搭配与使用, 则可能导致毒副作用的发生。对于中医而言, 毒药有时候也可能是良药, 如砒霜中的主要成分三氧化二砷对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4]。2003年关于咀嚼槟榔与人类口腔癌等相关性的世界卫生组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致使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对“槟榔入药”提出质疑, 矛头指向含槟榔的传统中药“四磨汤”口服液。研究表明, 这只是局部病变与咀嚼槟榔有关。此方式所用药材原料、接触药材的时间等均与处方用药有较大差别。从毒效关系看, 毒性研究暴露的剂量大, 与药理作用所用剂量之间安全指数是较大的。

2.2 人为操作误差 导致中药发生毒副作用的原因有很多,而人为因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一些具有毒副作用的中药, 需经过炮制之后才能入药, 如乌头、附子等,此类药物若未经过充分的炮制就入药则可能引起中毒。在进行煎煮的过程中, 一些芳香类的药物要后下, 而矿物质类药物或毒性药物则应先下。除此之外, 不合理用药也是导致中药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2.3 机体差异性 患者的年龄、性别与个人体质不同, 会使得中药在使用过程中的敏感程度不同。儿童在使用川乌时,由于脾脏发育尚未完全, 可能会引起剧烈的毒性反应。而老年患者由于肝肾功能较为低下, 排毒的能力较弱, 在使用一些药性较为猛烈的泻药时, 可能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除此之外, 孕妇、哺乳期妇女、经期妇女由于其生理的特殊性,对于某一些中药可能存在敏感, 因此在使用中药的过程中应更加注意。

3 中药毒副作用的预防

首先, 患者对于中药的不良反应与毒副作用应有清醒的认识, 需知道任何中药在不正确的使用情况下均可能发生毒副作用。在用药时应严格遵照医嘱进行使用, 不滥用与误食中药, 不要随意相信任何的偏方与秘方。在使用过程中, 应注意中药是否发生变质与长虫, 不使用假冒伪劣的药品。进行配伍时, 应注意配伍禁忌, 根据相关研究证实, 使用中药时发生毒副作用的患者, 超过60%为违反配伍禁忌。尽量精简药方, 并避免药物服用时间过长, 在服药的过程中应遵从医生的建议, 使用科学合理的煎煮方法。

4 小结

中药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与毒副作用是可以被理解的, 随着医疗事业与社会的发展, 中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而有关部门对于中药毒副作用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有关部门应定期向群众普及中药的合理用药知识, 并增强对于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控, 在提高群众合理用药的基础上, 严格把控中药及其制品的制作与质检。对于一些可能引发明显不良反应的中药, 应将所有的不良反应写进说明书中, 使患者能够一目了然的了解中药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中药的不良反应与毒副作用是可以避免与减轻的, 只要正确的使用,不违反配伍原则, 一样可以达到良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1]冯晓妍, 吴敏.中药毒副作用常见原因及应对策略.西部中医药,2014,27(7):77-79.

[2]张小飞.论中药毒副作用及预防对策.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1):65-66.

[3]杨世雷.中药毒副作用的常见原因与预防.光明中医,2011,26(5):1065.

[4]廖兴才.中药毒副反应的临床选药分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1,20(4):2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7.177

2014-12-10]

026000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医综合医院住院药房

猜你喜欢
毒副作用槟榔毒性
应激宁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及亚慢性毒性试验
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动物之最——毒性谁最强
5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8月海南气候动荡 农作物减产剧增
6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槟榔之味《粤中见闻》:“以槟榔肉兼食,味厚而芳。”
中药复方安全性因素的研究分析
附子的毒副作用分析
ERK1/2介导姜黄素抑制STS诱导神经元毒性损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