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顽固性膈肌痉挛

2015-01-24 14:52姜德伟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3期
关键词:中脘胃气顽固性

姜德伟

(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三人民医院,116224)

膈肌痉挛在临床比较常见,多发于中老年人。患者自觉胸膈气逆,抽掣时喉间发出呃忒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忍,甚则妨碍谈话、咀嚼、呼吸、睡眠等。临床中证轻微者,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不治自愈;证重者,用药物有时很难奏效,而针灸往往可以立竿见影。笔者多年临床工作运用针灸治疗顽固性膈肌痉挛,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辽宁省普兰店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患者,病程最短5d,最长23d;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最小52岁,最大78岁。

治疗方法

针刺取穴:中脘、双侧足三里、双侧太冲、双侧内关。针刺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局部充分暴露,皮肤常规消毒后,用30号2寸毫针,在中脘、穴快速斜向下刺入穴位,足三里、太冲、内关斜向上刺,行针得气后,将针留在适当的深度;留针时间约1h,其间每隔10min行针1次。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均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治疗后,28例顽固性膈肌痉挛患者治愈及显效28例,无效1例。

典型病例

患者某,男,56岁,2012年3月5日来院就诊。自述20d前因咳嗽口服红霉素后与人争吵出现胸闷、呃逆,声短而频,吃饭,睡眠也不停止,非常苦恼。口服莨菪片和中药不见好转。刻下:患者神清,呃呃连声,不能自控,声短而频,每分钟约40次。给予针刺中脘、双侧足三里、双侧内关、双侧太冲,5min后呃逆之声停止,留针1h后起针,一次治愈,再未复发。

讨论

膈肌痉挛中医称“呃逆”,古称为“哕”,俗称“打呃”。呃逆的发生主要是胃气上逆所致。胃处中焦,上贯胸膈,以通降为顺。多因饮食不节,或情志郁怒,肝气上逆犯胃,导致胃气不降,上逆胸膈,气机逆乱而为呃逆。中脘是胃的募穴,足三里是胃的合穴,两穴同用能降胃气;内关和中解郁,太冲疏肝理气。四穴合用能起到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止呃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中脘胃气顽固性
张景岳对《黄帝内经》脉中胃气的阐发与运用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胃气足 活百岁(上)
胃气痛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胃气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化痰活血平肝方联合西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36例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