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我国康复先驱卓大宏教授

2015-01-25 07:36黄永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授医学康复

黄永禧

深切怀念我国康复先驱卓大宏教授

黄永禧

我国著名的康复医学专家、现代康复医学事业主要奠基人之一的卓大宏教授因病不幸于2015年5月27日逝世,享年83岁。大宏教授的离去是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重大损失,深感沉痛。

卓教授1932年出生,祖籍广东省中山市。他1955年毕业于华南医学院(中山大学医学院前身),留在附属医院任内科助教,后为填补国内现代运动医学的空白,他于1955年10月~1956年6月参加当时卫生部委托北医举办的由苏联专家任教的全国运动医学高师班。在学习掌握新学科理论和技能的同时,卓教授经常到图书馆研习与运动治疗相关的人文历史并整理成一本以毛泽东“体育之研究”为开篇的《中国体育史略》,被进修班油印出来作为参考而脱颖而出,此书是卓教授专业著作的开端。

此后他在中山一院努力开展医疗体育的医、教、研工作,取得一定进展,并总结发表多篇论文和著作。特别是他编写的《医疗体育常识——慢性病体育疗法》一书在1979年第2次印刷时销售量已达90万册,后来还有英、日、法、荷、葡等文字的版本,在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等国出版,影响很大。

然而卓教授认为,由于当时医疗体育和物理治疗学科理念的滞后,仍不免长期处于低水平的徘徊,效益不高,贡献有限。他于1960年以后开始通过国外文献学习和跟踪二战后在北美、西欧和澳洲兴起的新学科——康复医学。改革开放后作为教育部派出的访问学者到北美考察和研修康复医学。1980年3月~1982年3月先后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和多伦多大学跟随国际著名学者John V.Basmajian和Roy J.Shepherd教授研修康复医学,使他大开眼界,更热爱这门专业。

回国后他壮志满怀。在卫生部和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团结科室同事和业内同道,大刀阔斧地、高效率地开展工作,首先建立中山一院的康复医学科,开展医、教、研工作,同时推动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开展。

1982年底他积极协助卫生部医政司陈仲武司长应邀访美,担任副团长及秘书,全面考察康复医学,并与美国康复之父腊斯克教授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争取技术支援,促进中美康复医学的交流,之后他参与中国康复医学会的筹建并连续担任学会第一届至第四届副会长,同时兼任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分管学会的康复医学教育、学术活动以及专业发展与国际交往工作,任《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主编;副会长卸任后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卓教授十分重视和积极参与我国残疾人的康复事业,担任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兼社区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30多年来,卓教授在推动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和实效性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国际康复领域有良好的影响。

狠抓康复医学教育,积极培养康复人才

卓教授深知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首先要解决人才问题,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康复人才培养上。他研修归国3个月后即1982年6月便迅速在中山医成立康复医学教研组,积极开展工作。在卫生部的支持和指导下于1983年1月开办面向全国的康复医师培训班;同年9月在临床医学系开设康复医学课程。1985年率先接收康复医学硕士研究生(先后培养国内外研究生10名),同年举办全国康复医学师资培训班。1988年主编出版全国第一本高等医学院校《康复医学》试用教材。1989年试办五年制康复治疗师(医学学士学位)专业班。1992年主持拟定康复治疗师专业教学计划。1998年复办康复治疗师专业培训班(大专三年制),之后中山大学正式招收康复治疗专业四年制本科生班,成为国内康复治疗教育精品专业。

2005年卓教授担任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编写委员会学术顾问。近年来他与王茂斌、励建安等教授共同制定康复医学专科医师培训方案、培训基地标准等,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国康复医学学科和人才建设。

卓教授可谓桃李满天下,并为我国各地培养了康复医学骨干150余名,这些精英在我国康复医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倡导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努力传播康复医学知识

卓教授认为,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康复医学体系中,中西医结合的康复疗法有望解决人类康复治疗中许多疑难问题,从而为世界康复医学做出贡献。他曾系统地整理、分析和总结传统中医药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和贡献,并多次在国际康复医学会议上加以介绍。他曾研究太极拳、医学气功的生理特点和在康复治疗上的应用;整理、介绍中西医结合的物理疗法和作业疗法。1988年在澳大利亚举办中国传统疗法对应激的控制讲习班。

卓教授能言擅写,是一位高产的康复医学专家。他努力传播康复知识,在国内外出版专著15部,发表论文140余篇。他的代表性著作有四部:第一部是1990年主编出版的康复医学巨著《中国康复医学》(2003年再版),该书总结了我国近20年来康复医学的经验,介绍了国际前沿知识,获第五届中国图书奖;第二部是1998年他主编的《中国残疾预防学》,是国内外第一本残疾预防学专著,获第十二届中国图书奖;第三部是2002年他主编的《康复治疗处方手册》,把康复治疗技术普及到社区和基层,十分实用;第四部是前面提到的《康复体育常识——慢性病体育疗法》。此外,卓教授主编的《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在同人的共同努力下,已经成为康复医学界的重要期刊之一。

大力推动社区康复,创建金花街模式

卓教授认为,社区康复(CBR)是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主要形式,它可能是我国对世界康复医学做出贡献的领域,所以很早就接触和开展社区康复工作。1985年和1986年他两次聆听WHO社区康复先驱E.Helander博士讲授CBR。1986年8月他率我国代表团到香港地区和菲律宾参加CBR讲习班。之后1986年10月他主办全国第一期社区康复讲习班,同年在广州金花街进行CBR的试点,5年后总结出金花街的中国城镇CBR模式,并于1991年在WHO西太区九国康复工作会议上介绍和接受现场参观考察。之后他除在广东地区进行推广外,还经常参加全国有关CBR的培训和研究工作,及时介绍CBR的前沿知识和文件精髓,指导全国的CBR工作,并多次在国际会议上进行CBR的交流。卓教授曾和我等共同筹建中国康复医学会社区康复委员会,以进一步推动全国的社区康复,但由于他已兼任教育委员会主委,未能办成。

近年来他深入学习、研究《世界残疾报告》及WHO发布的《社区康复指南》,着手编订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社区康复指南》。

开展国际合作,促进国际交流

卓教授立足中华,放眼世界,积极开展国际康复活动,引进国外先进的康复理论与技术,争取人才培养的支持。他首先加强与WHO的联系。1984年7月他被聘为WHO康复专家咨询团成员,1987年11月中山医康复医学教研室被WHO确定为“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卓教授为中心主任,重点从社区康复和专业人员培养方面与WHO合作。同时,卓教授加强与国际和香港地区专业组织的联系,曾担任国际康复医学会委员、康复国际亚太区医学委员会主席。多年来,卓教授经常出席有关的康复国际会议,介绍我国康复医学的特色和进展,提升我国康复医学的国际地位。他是国际知名的康复医学专家,与国外和中国香港地区的康复医学专家建立了学术联系和友谊,并在多种学习班上聘请有关专家授课,促进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与国际接轨。

卓教授是我在广东省立广雅中学高中阶段的同窗好友。他全面发展,英语特别好,是班上的高才生。大学阶段虽然他在华南医,我在北医,但常通信,他激励我参加共青团。他在北医进修时我们联系较多。1982年他从加拿大归国时途经北京,我接他住在我处,曾促膝长谈他的收获,使我间接了解到发达国家的康复医学,很有启发。1984年我到中山医参加他举办的全国康复医师培训班4个月,比较全面了解了康复医学的基本内容和治疗技术,对我帮助很大,可以说,是他把我引向康复医学之路。1987年卓教授引介我到澳大利亚研修康复医学,全面提升了我的专业能力。我参观考察金花街社区康复后受到启发,促进我在上世纪90年代初探索开展北京的社区康复。他经常赠我一些著作和学习资料。他的远见卓识起到方向性的指引作用。卓教授是我的良师益友。如果说我在康复医学有点作为的话,那都与他的指引和支持分不开。

卓教授学识渊博、兴趣广泛、政策水平高、组织能力强。他也是医学教育管理、音乐治疗、保健养生等方面的专家,各方面都有很大建树,他还是诗人。卓教授的卓越成就,固然有天赋的因素,他10岁作诗、才思敏捷、睿智聪明、言语感悟强,但他还有许多令人敬佩的禀赋。

胸怀大志,爱国爱民

卓教授以中山医院训“救人救国救世,医病医身医心”为座右铭。他以天下和国家为己任,以医学服务人民。强调预防为主,以康复、音乐、养生保健促人民健康,并以心理健康促身体健康。他60年如一日,辛劳地为工作奔走于祖国各地和许多国家。

高瞻远瞩,敬业创新

卓教授认为,只要遵循以全球理念思考问题,以本土国情落实行动(think globally,act locally)的原则,我们就会走出自己的创新道路。他指出,当前我国康复医学发展要体现“四化”,即一是临床化,以临床康复为主流,密切与有关临床学科合作,深入发展专科康复;二是双汇化,即以中西医结合康复为内涵,既吸收和发展现代康复医学的精华,又融合现代中医康复精髓,从而丰富康复学术,提高康复成效;三是信息化;四是社会化,即以资源和效益的社会化作为康复医学发展的一个动力和目标。

刻苦钻研,坚韧不拔

卓教授视学习为乐趣,善于学习、分析和总结。他广学博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他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据说,他的《中药临床应用》一书就是利用“文革”下放“五七”干校时期,学习中医药知识,上山采药后写成的。同时他强调要有坚韧性,无论学习或工作都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取得成功。

文医结合,相互促进

卓教授喜欢文学艺术,尤其是古典诗词和音乐,是他游目聘怀的百花园。文学使他对生活、事业、人生有了独特的感悟,促进他医学上的成就。他提倡身、心、智、文兼养的养生方法。他很生动地比喻自己为一颗大树。他说:医学是他生命中的主干;文学历史是他生命中的花朵、奇花异草;英语是他生命中的乐园;音乐是他生命中的阳光;功夫、太极拳是他生命中的养料和活力。我想,这是大树能够枝繁叶茂、茁壮成长的源泉。这对于当今的医务人员要加强人文科学的学习,丰富医学内涵,处理好医患关系是有所启发的。

重视外语,擅于交流

卓教授特别爱好英语,精通英语,收集的英语词典不下三百本,他喜欢看原文的英语词典。每当劳累、烦闷时他捧读英语书籍、小说,从中得到乐趣,化解烦劳。此外,他还懂日、德、俄语。精通或熟练使用外语使他能高效地做到洋为中用,同时也极大地宣传了我国的康复医学事业。

团结包容,虚怀若谷

卓教授很重视团结协作、海纳百川。他认为,康复医学、社区康复社会性很强,只有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共同奋斗才能事半功倍。他特别重视处理好我国各个康复学会的关系,他认为只有团结协作,目标一致,共同奋斗才能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康复医学事业。我国争取到并成功在2013年举办国际康复大会就是明证。

他谦虚谨慎,重视听取意见。1984年他主办全国培训班时,邀请一些学员代表到他家聚会并听取意见和建议,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今年3月,鉴于卓教授对中国康复医学会的建立和发展,对中国康复医学事业所做的卓越贡献,我和戴红、王宁华、黄东锋等几位教授建议中国康复医学会授予卓教授为中国康复医学会名誉会长称号。他得知后对我说(大意):我所做的工作是我应该做的,现在学会改选的主要领导还定不下来,你们不要上交建议了。但我坚持认为,本专业杰出的、有突出贡献的、有能力的专家可以担任学术团体的名誉会长,以更好地鼓励和发挥专家的作用。但现在斯人已去,甚为遗憾。

卓教授的贡献很大,优秀品质很多,以上是我追思的片段而已。我喜欢他的两首诗:一是赴加研修的《抒怀》一段:“愿取他山石,攻我康复城。深研卫生术,勤探健民经。四化宏图任,紧系游子情”。另一首是他古稀后的感言:“虽有不少白发,心情仍似少年;拥抱自然社会,继续迈步向前”。但愿他的伟大精神和品质激励我们继续前进,把中国的康复医学事业进一步发扬光大。

大宏教授,安息吧,我感谢您,怀念您,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猜你喜欢
教授医学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刘排教授简介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医学、生命科学类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