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探析

2015-01-26 20:07建行上海分行上海200120
商业会计 2015年1期
关键词:市场化利率商业银行

(建行上海分行 上海 200120)

面对全球化经济格局的转变与国内效率普遍不高的金融环境,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成立,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核心在于金融改革,《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公布后,金融改革势在必行,也引发金融界的巨大反响,金融机构都希望抢占先机,获取改革红利。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如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涌入上海自贸区。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商业银行必须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否则就会战而不胜,影响全行的经营目标的实现。

一、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

(一)金融改革要点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于金融领域的改革是其中的一大亮点。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是世界各国自贸区建设的一般规律,是自贸区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国家颁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这一建设任务。从全球各国已建立的自由贸易区普遍的建设规则来看,可以总结出“三大自由”,即货物进出口自由、投资自由和金融自由。金融自由相对于金融管制,我国商业银行对金融管制有深刻地理解,并能很好地运作经营,但对金融自由不太熟悉。金融自由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宽松、自由的开放政策,外汇不受管制,可自由进行兑换,并且只要是合法收入,都可自由进出入,存贷款的利率根据国际市场的供需变化而变化。总结起来就是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外汇账户开放,二是宽松的外汇管制,三是利率市场化。

《方案》提出:“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上海自贸区建设有着明确的金融改革内容。四大改革要点,一是开放资本项目,二是跨境使用人民币,三是利率市场化,四是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具体来说,在上海自贸区内实现市场化定价,建立与自贸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源和市场,改革外债管理方式,全面实现贸易投资、跨境融资的自由化、便利化。

(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又一重大举措,必将打破各种制度对于金融的制约,激发金融机构创新的活力和热情,有利于金融机构的自由发展,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但同时它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旦不能适应金融的改革开放,势必会被淘汰。那么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又将面临什么挑战呢?

1.从金融改革的政策来看,主要集中在宏观金融政策方面,但我们仍能够清楚预见金融改革对商业银行所带来发展机遇。

(1)扩大市场,提供更多资源。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资本实力和经营业绩已经备受世人瞩目,在全球占有一定的影响力,国内的市场资源已经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商业银行正在努力寻求对外扩张。但是海外扩张受到诸多壁垒限制,这一过程并不顺利。上海自贸区建设实行“境内关外”政策,这样开放的政策则为商业银行创造了对外扩张的绝佳机会,能够让商业银行充分有效利用境内外两大市场、两种资源。

(2)拓宽业务经营范围。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范围往往局限于存、贷、汇,虽然近些年来也有拓展一些中间业务,但国际业务并没有普遍开展。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鼓励和支持区内银行发展跨境融资业务,推进跨境投资金融服务,这样一来,商业银行便能大大地扩展其业务经营范围。

(3)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业务经营模式基本同质,极大地限制了业务创新。主要原因在于利率和汇率都受到严格管制,创新业务的审批制度审慎而又严格,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和范围又受到金融管理部门的严格限制,创新难以进行。而上海自贸区建设注重创新金融制度,鼓励和支持金融市场产品和业务创新,这样有利于推动商业银行创新业务的发展。

(4)降低运营成本。我国商业银行在上海自贸区内发展成为全能型银行是有很大机会的,全能型银行可以同时开展多种业务,如存贷款业务、跨境投资并购、离岸金融业务等。这样的经营方式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有利于业务规模的扩张。

2.机遇与挑战并存。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不仅仅是良好机遇,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大挑战:

(1)缺乏经营和管理经验。上海自贸区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市场领域,我国商业银行一旦进入自贸区发展,就面临着重重难关。虽然我国一些商业银行有办理一些相关业务,但业务经营规模很小,占银行整体业务比重也比较小,这样的经验根本不足以去应对一个全新的国际金融市场。

(2)难以适应金融自由。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处于金融管制下的运作经营模式,而上海自贸区实行金融自由,将一步步实现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对于资产定价、存款定价等都十分陌生。在这样一个利率市场化的大环境下,资金价格受到直接触动,影响银行经营,从总体上来看,目前商业银行还不能很好地进行资产定价和风险控制。

(3)利率市场化使得商业银行脱离央行保护。习惯于金融管制和利率补贴的中国商业银行,长久以来由于官方定价所带来的存贷款利差,总能保障银行获取稳定且较大的收益,进入自贸区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也就意味着银行将不再受中央银行的保护,银行的盈利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4)同行竞争激烈。自贸区进行金融改革,其所能带来的改革红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进入上海自贸区发展,将来自贸区内还会形成银行机构的集聚现象,无疑也会使得同业之间展开激烈竞争,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一)提高风险控制的能力

上海自贸区是一个全新的国际金融市场,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但同时也具有很大的风险。商业银行要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必须具备强大的风险管理能力,控制风险也是监管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才有资格和机会在自贸区进行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良好的风险控制体制,提高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自身的业务。

(二)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上海自贸区建设有着一种全新的游戏规则,金融自由,利率市场化,这些都要求商业银行能够快速反应、积极应对。银行必须在各方面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机构布局、战略思想、业务流程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建立一套完整的市场反应机制,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快速适应自贸区的游戏规则,尽快尽好地展开银行各项业务。

(三)坚持开拓创新

商业银行如果要在上海自贸区顺利地开展业务,必须打破原有的业务模式的限制,有所创新,开创出新的业务领域和业务种类,制定合理的业务流程和考核评价体系,以更好的适应在自贸区的业务发展。业务创新带动产品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保证银行获得持续发展能力,在自贸区内站稳脚跟。而监管部门对于金融创新非常谨慎,根据我国惯有的监管模式,监管部门一开始并不会发布官方文件和相关法律法规,会首先允许单个产品试行,成功推出一个,再允许推出下一项。逐步推出多个产品后,就会得到监管部门的认可,就会逐步实现由点到面的改革突破。按照这种模式,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一个产品创新储备库,以及时申报,抢占先机。

(四)转变发展方式

长久以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信贷业务,而在自贸区内,由于金融创新、市场监管更为苛刻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这种高资本消耗的发展方式已不能适应在自贸区内的发展。如果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抢占先机,商业银行就必须转变其发展方式,走资本节约型发展道路。

(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商业银行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在自贸区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建立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明确规范和清晰阐述企业核心价值理念、服务观念、企业愿景等。同时员工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企业发展中充分体现员工的自身价值,切实增强企业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结束语

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商业银行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迎接这场挑战,才能实现自身最终的发展目标,更好地立足于金融界。

猜你喜欢
市场化利率商业银行
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下定额的再认识与建议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推进资本账户开放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歌剧艺术市场化运作的可行性研究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以市场化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全民财富”——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回应六大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