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

2015-01-26 20:07本刊编辑部
商业会计 2015年1期
关键词:普通百姓常态经济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起步之年;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三五”时期开局的奠基之年。“新常态”在此时提出,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换挡期”。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变化的不只是政策导向、产业布局,还有我们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新常态”第一次被提出,是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

2014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央首次对“新常态”进行全面阐述,从九个方面系统论证了“新常态”的特征。究竟什么是“新常态”?有经济学家称,“新常态”实质上就是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

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转入新常态,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或即将发生诸多重大转变,经济增长将与过去30多年10%左右的高速度基本告别,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因此,新常态绝不只是增速降了几个百分点,转向“新常态”也不会只是一年两年的调整。

◇树立新常态思维◇

业内普遍认为,过去十年政府主导的大投资,货币信贷大投放,资源能源掠夺式开发、皆大欢喜式、疯狂投机炒作式的增长模式的宏微观环境都已经不复存在了。随之而来的是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速走低趋稳,投机炒作盛宴不再,泡沫被挤干,投资资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时代过去了。在这样的经济发展换档期,中国内地百姓、投资者对新常态要有一个观念转变和适应的过程,必须迅速转换思维观念,跟上中国整个宏微观经济大环境的转变。如果再用以前旧常态思维做生意、搞经营、进行投资或创业办企业,将很难有出路。

◇“新常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变化的不仅是政策导向、产业布局,还有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多数经济学家指出,“新常态”有利于就业充分、收入均衡、社保完善、增长平稳、物价稳定、质量提升。

普通百姓最为关心的,莫过于物价。“经济平稳增长,将带来的是物价相对稳定。”专家指出,进入2014年,即便面临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中央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却不减反增,小微企业税收减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及社保改革等领域的投入均取得重要进展。受惠于始终维持在2.5%增幅以下的稳定低位物价水平,餐饮购物、旅游、娱乐……老百姓可消费能消费的选择更多了。

除了吃穿住行以外,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就业这一“饭碗”问题。事实上,随着简政放权、定向调控、相关产业财税扶持政策等多项改革举措的步步落子,创业环境前所未有的宽松。“新常态”下,以创业带动就业渐成“新风景”。

百姓对于经济好坏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收入的增减。“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新一届领导集体在执政伊始就已明确的目标,正逐步走向现实。2014年上半年的经济“成绩单”显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3%,超过GDP增速;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缩小。但在经济格局转型变化的背景下,不同行业的从业者,感受也不尽相同。新常态下,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正逐渐高于制造业。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曾表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也会补短板,这也意味着过去那些从增速看表现不甚亮眼的地区、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他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儿、耐度和韧性还是比较大的。(据《北京晚报》)

猜你喜欢
普通百姓常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智珠二则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PPP融资对于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
新常态报道要认识四种关系避免两个极端
谁说贪官不知耻?
小议新闻平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