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2015-01-27 00:01唐劲松
治淮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公益性水管定额

唐劲松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唐劲松

自2005年启动水管体制改革工作以来,沂沭泗水利管理局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工作,经过10年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建立了以管养分离为核心的新体制和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新机制,水管单位人员基本支出经费大幅度增加,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有了稳定的财政来源,规章制度逐步完善,维修养护有序开展,工程面貌显著改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时间推移和改革的深入,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开始凸显,尤其是水管体制改革中遇到的一些政策性瓶颈,迫切需要研究解决。

一、落实水管单位分类定性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水管单位进行了分类定性,将水管单位划分为纯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水管单位三大类。根据《实施意见》要求,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应由同级财政负担。目前,水管单位参公管理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经费已经基本落实到位,但水管单位事业编制人员基本支出的财政保障程度仍然较低。为维持水管单位正常运行,基层管理人员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精力开展经济创收,相对弱化了水管单位公益性服务的职能;且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部分规费征收项目被取消,闸桥维护费、采砂管理费等传统收费项目的收取额度也逐步萎缩,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经济创收渠道越来越窄。建议主管部门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尽快足额落实纯公益性水管单位的基本支出经费预算,减小水管单位基本支出缺口。

二、完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体系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主要功能是维持、恢复或局部改善工程原有面貌,保持工程的设计功能,保持工程的完整、安全与正常使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以下简称《定额标准》)是参照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预算定额制定的,而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是一项经常性、重复性的工作,具有时间跨度长、施工分散、分布零碎等典型特征,完成相同工程量的维修养护工作要比基建工程消耗更多的现场经费和间接费。很多日常性维修养护项目主要是消耗人工,《定额标准》部分子项采用概化工程量计算维修养护费用,容易误导审计监督;特别是近年来物价水平和人员工资调整幅度较大,现行的维修养护定额标准与实际支出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建议根据维修养护实际情况和现阶段的市场价格水平,尽快修订《定额标准》,出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预算编制规定》(以下简称《预算编制规定》),并调整维修养护项目人工预算单价,形成包括《定额标准》及《预算编制规定》相配套的维修养护定额体系。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定额标准》与年度维修养护项目预算及实施方案编制的关系,《定额标准》适用于核定水管单位年度维修养护经费预算总量,《预算编制规定》适用于水管单位编报年度维修养护项目预算及实施方案。

三、修订维修养护经费使用范围

工程维修养护过程中,各级管理单位需要开展工程普查、勘测设计,并进行资料的整理分析,承担维修养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考核、验收等管理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支出属于水管单位为完成维修养护任务所发生的项目支出,其经费需求与各水管单位承担的维修养护工作量(经费)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现行维修养护经费使用范围没有包含水管单位工程维修养护业务组织费,且水管单位项目支出中也没有安排维修养护管理专项经费,造成工程维修养护工作量越大,水管单位费用开支越多,负担越重,而且在各种审计检查中由于缺乏相关依据,水管单位实际用于维修养护业务组织的支出也常常受到质疑。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预算方案编制及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可以委托专业单位承担,但更主要的还是要依靠水管单位日常管理中所掌握的情况。从近几年实施情况看,由于维修养护项目一般不涉及很复杂的技术问题,水管单位可以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维修养护设计和监理,也可以自行组织进行设计和开展质量监督检查,而采用后一种方式更切合实际。因此,水管单位进行维修养护设计(预算)方案编制和开展维修养护监督检查过程中所发生的办公费、差旅费、交通费以及开展维修养护质量检验、项目验收等费用应当列入维修养护经费支出范围。

四、加大对维修养护单位的扶持力度

水管体制改革初期,采用“一刀切”方式,将水管单位的维修养护职能分离至维修养护单位,水管单位相关人员分离至维修养护企业。但一直没有对维修养护单位给予相关政策进行支持,一直没有给维修养护单位配置相应的维修养护设备,也没有安排专项资金为维修养护单位建设必要的办公、生活设施。经过10年的经营,维修养护单位的队伍、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维修养护单位设施设备还很欠缺,经营管理手段不足,现状条件下,维修养护单位的竞争能力还不能适应市场化运作的要求。按照《水利部关于深化水利改革的意见》要求,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将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范畴,逐步推行社会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一旦维修养护实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管养分离出来的维修养护单位将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维修养护单位是水管体制改革形成的特殊产物,建议在维修养护实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方式之前,尽快从政策层面对维修养护单位进行扶持,安排专项经费改善维修养护单位的生产设施和办公、生活条件,配置必要的维修养护设备,增强其企业实力和社会竞争力。要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维修养护市场化运作,流域机构可先在内部试点,部分维修养护项目在内部维修养护单位之间进行招投标方式选定承包单位,形成内部竞争机制,培育维修养护单位及维修养护人员的竞争意识,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向市场运作。

五、结语

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水利工作高度重视,对水利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把水利改革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为水利管理工作带来了新契机,也对水利管理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水管体制改革工作虽然取得阶段性成果,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需要从源头解决。我们将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手段、新方法,继续稳妥地深化水管体制改革工作

(作者单位:沂沭泗水利管理局221018)

猜你喜欢
公益性水管定额
天然岩沥青混合料路面补充预算定额编制分析
建筑工程预结算中的定额与清单计价应用
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下定额的再认识与建议
安奇奇与小cool龙(第五回)
山西确定20家省级公益性农产品市场
做好公益性报道让温暖在城市流淌
电网技改检修定额费用分析研究
首席水管工
小赛和水管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