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沭河局水管体制改革后人力资源状况浅析

2015-01-27 00:01于鹏马建亮张剑峰
治淮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公务员法水管管理人员

于鹏 马建亮 张剑峰

沂沭河局水管体制改革后人力资源状况浅析

于鹏 马建亮 张剑峰

2005年沂沭河局完成了大官庄局、彭道口局、沂河局的水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自2006年起全面实施水管体制改革,2008年1月通过了淮委组织的水管体制改革验收。沂沭河局水管体制改革十年来,始终秉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总抓手,各项工作积极推进,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7个基层局建立了良性循环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水管体制改革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水闸、河道堤防工程面貌焕然一新。

一、沂沭河局水管体制改革前职责、机构、人员情况

1.改革前单位职责

基层局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专管与群管结合的体制,既要承担水行政执法、工程安全管理、防汛调度及控制运用、检查观测等工作,又要进行工程日常维修养护、抢险整修、除险加固工作,管理单位既不像行政事业单位,又不像企业,造成政事企不分、管养不分、责任不明。

2.改革前机构、人员情况

改革前,沂沭河局设置科级部门和单位17个,其中局机关设置7个职能科室,下设7个基层局和3个直属事业单位。各基层局均下设办公室、财务股、水政水资源股(水政监察大队)、水利管理股(防汛抗旱办公室)4个部门,河道局还设置了基层管理所。

编制按沂沭泗局批复的编制控制数(行政执行人员编制110个,公益事业人员编制164个)进行控制,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局正式在编人员247人,其中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96人,事业151人。

(1)年龄状况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平均年龄38.5岁,事业人员平均年龄40.3岁。

(2)学历状况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中,大学毕业59人(其中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31人),大专毕业24人,中专及以下13人。事业人员中,大学毕业14人,大专毕业52人,中专及以下85人。

二、沂沭河局水管体制改革后职责、机构、人员情况

1.改革后单位职责

基层局职责强调的是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在所辖范围内行使水行政管理职责。负责所辖范围内直管河道、枢纽等工程的统一管理和安全运行;负责所辖范围内直管水域及其岸线的管理和保护;负责所辖范围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负责所辖范围内直管工程防汛抗旱工作;负责职权范围内的水政监察和水行政执法工作;负责所辖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查处水事违法行为;参与水事纠纷的调处;负责直管河道采砂管理工作;负责安全生产工作;负责所辖范围内直管工程的维修养护工作;负责方案编制、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和验收等工作;负责所辖范围内水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依法征收各项水利规费。

2.改革后机构、人员情况

基层局结合工程管理实际设定岗位,以2002年中编办批准的各水管单位事业编制数确定为管理人员总数,一人多岗。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工作人员参照《公务员法》等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对事业编制人员实行聘用制,签订聘用合同。

改革后,沂沭河局设置部门和单位17个,其中局机关设置8个职能科室,下设7个基层局、2个直属事业单位和1个维修养护企业。维修养护企业人员主要由改革分流人员和近些年公开招聘的大学毕业生组成。

现全局编制数为364个,其中行政执行人员编制136个,公益事业人员编制228个。全局在职人员338人,其中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100人,事业169人,企业69人。

(1)年龄状况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平均年龄40.2岁,事业人员平均年龄43.4岁,企业人员平均年龄37.6岁。

(2)文化程度状况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中,大学毕业82人(其中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45人),大专毕业17人,中专及以下1人。

事业人员中,大学毕业42人,大专毕业58人,中专及以下69人。

企业人员中,大学毕业20人,大专毕业37人,中专及以下12人。

从以上分析看出,改革前后水管单位职责发生了巨大变化,行政管理职能得到强化,职责清晰,也就是说,该管的要管好,不该管的就不要管了。通过改革,现有人力资源职能划分更加清晰、权责更加明确、岗位更加科学,政事企分开,干部人事制度进一步完善,效率进一步提高。但是沂沭河局人力资源基础还比较薄弱,在总量和结构方面还不能满足当前需要,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失衡,人员偏少、年龄偏大。

三、目前沂沭河局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沂沭河局需要各类管理岗位人员共计749人,沂沭河局政事编制为364人,但全局现有人员只有269人。管理战线长、任务重、人员少,以致出现了“一人多岗”的局面,导致了管理人员超负荷工作,给工程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不利于水管单位的健康发展。

2.岗位交流较少,人才流动不畅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岗位交流和人才流动可促使基层职工丰富经历,增长才干;但沂沭河局基层单位位置分散,环境封闭,业务单一。无论是内部岗位交流还是单位间人才的流动都不尽人意。

3.新招录(聘)的部分大学生流失

2006~2014年共引进大学生74人,其中辞职或调动10人。

4.地方关系复杂

沂沭河水利管理局所管辖工程分布在临沂、日照两市八县三区,大部分基层局所管辖工程都地处两县(区)以上,社会状况复杂,水事矛盾和工程管理矛盾从未间断。由于基层局为正科级水管单位,与县(区)地方政府沟通协调难度大,很大部分的职能由其上级沂沭河局完成,这不但影响了流域管理机构管理单位的形象,也严重影响了工程管理和防汛工作的开展,制约着管理单位的发展和工程效益的发挥。

四、沂沭河局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当代中国显得越来越突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就是未来。”更好地用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来推动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用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来落实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做好沂沭河的改革与发展关键在人才,抓住人才就是抓住沂沭河事业发展的牛鼻子。

1.增加沂沭河局管理人员编制数量,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提高人力资源智力型人才的比例,优化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加强公务员队伍和科级干部队伍建设,使管理人员学历、智力结构不断提高;优化人力资源的专业结构,通过引进吸收或内部培养,增加具有较高政策水平的管理型人才,增加具有创新能力、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的综合管理人才;优化学历、专业、职称比例,学历上以本科生为主,适当提高研究生的比例,基层管理岗位可安排一定比例的专科层次的专业技能人员,职称上增加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的比例,增加经济类及技师高级技师的比例,加强计算机技能人才和自动化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适应当前办公自动化和工程现代化管理和维护工作的需要。

2.关心基层,政策多向基层倾斜

基层局所在地已经实施乡镇工作津贴的,争取上级同意在相应基层局实施。呼吁上级改革现行职称评审制度,或对在基层局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放宽评审条件,在中高级职称通过率中保留县级以下单位人员的相应比例,为基层能够留住人才、调动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有利条件。

目前,参公人员只有综合管理类晋级通道,按照公务员法规定,应增加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晋级通道,提高这两大类人员的薪酬待遇以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更多的劳动价值。为更有利于开展好各方面工作,建议把部分基层局从规格上由现在的正科级升为副处级。

3.加强全员培训,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

对后备干部要抓紧放到关键岗位或比较复杂、条件比较艰苦的急、难、险、重等地方锻炼考验。对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机关年轻干部,要有计划地安排到基层锻炼2~3年。加大年轻干部的交流、轮岗力度,通过干部交流,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优先提拔那些有实际工作经验,有多种岗位任职经历,经过艰苦复杂环境锻炼,并取得明显成绩的年轻干部。

五、结束语

伴随着水管体制改革的完成和东调南下续建工程的建成,沂沭河的工程管理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面临着历史机遇与挑战,我们要认真履行“确保直管工程安全运行,维护河流健康生命”的职责,在已取得的改革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机制,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增强动力、促进沂沭河局发展的人才管理机制,开创沂沭河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新局面,为推动沂沭河水利管理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确保沂沭河直管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效益的发挥

(作者单位:沂沭河水利管理局276001)

猜你喜欢
公务员法水管管理人员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对策探讨
安奇奇与小cool龙(第五回)
公务员法修订工作启动
首席水管工
小赛和水管
关于公务员法第54条的思考
马虎的水管工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