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春绿
——沂沭泗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纪实

2015-01-27 00:01赵峰
治淮 2015年10期
关键词:水管水利单位

赵峰

河湖春绿
——沂沭泗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纪实

赵峰

岁月如水,勾勒描绘出绚烂多彩的华夏文明。河流与湖泊不舍昼夜地融汇,交织塑造了蓬勃盎然的沂沭泗大地。

三十年风雨兼程,沂沭泗局认真履行职责,艰苦创业,成为这片锦绣之地的守望者。千里长堤蜿蜒伸展,若巨龙穿行大地,锁住桀骜洪魔;座座枢纽一夫当关,如利剑紧扼咽喉,筑起坚实屏障。

而改革犹如一条红线,贯穿沂沭泗水利事业发展始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深化改革的号角,也展开水利发展的宏伟蓝图。站在时代的新起点,“美丽沂沭泗”再出发!

前鉴:改革催生强劲发展动力

沂沭泗事业发展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无不源于思想解放与改革创新。

2004年,水利部直属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大幕拉开。改革在沂沭泗局职工中产生了不小的震动,一种观望情绪悄然涌动。

改革历来都是“台子好搭,戏难唱”。水管体制改革成功与否最终还要体现到每个职工的利益上。

为此,沂沭泗全局统一观念,坚定不移地推行水管体制改革,而且是要彻头彻尾地实现“管养分离”。2005年,沂沭泗局三个直属局分别组建了维修养护公司,沂河局等7个试点单位陆续完成了岗位设置和人员上岗,管养双方签订了维修养护合同,按照各自职责开始运转,打破了自沂沭泗局成立以来专管与群管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初步实现了管养分离。

在这场水管体制改革“大戏”中,全局干部职工都成了主角,角色转换微妙地牵动着所有人。经过精心组织和人性化运作,沂沭泗局陆续将改革全面铺开,逐步建立了良好的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水管单位职责进一步强化,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水平明显提高,工程面貌显著改善。

正是因为改革,沂沭泗水利工程管理开始了质的飞跃。灌南局、刘家道口局、嶂山局先后通过了国家级水管单位考核验收,刘家道口枢纽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这些正是诠释沂沭泗局践行改革理念的最好注脚,也为持续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改革使命在前,时不我待。

接续:无愧于新时代的改革使命

沂沭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深化改革。

不改是死水,改了是活水。新的水管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诞生,活水滚滚而来的同时风险也随之而起,需要对旧体制革故鼎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水利部也出台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沂沭泗局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把深化改革作为工作新常态,把提高水利保障能力、提升水利社会管理水平和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深化改革的“先手棋”,编织与时代同步,与改革同行,与发展同向的改革蓝图。

沂沭泗局局长郑大鹏在2014年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破除思想束缚,转变思维方式,统筹兼顾、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在深化改革和克难奋进中赢得发展主动权,不断提升流域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深化水利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深化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新要求。沂沭泗局虽然全面实现了“管养分离”,但水管单位人员编制不足,基本支出财政预算拨款保障水平较低、维修养护工作缺少项目管理费等问题仍很突出。如果不持续深化改革,改革的效益就无法充分彰显。

近年来,沂沭泗局深化水管体制改革持续加力。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工作的意见》,通过总结近年来专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系统提出了规范维修养护管理的新要求,成为深化改革的有力支撑。进一步完善工程管理标准体系,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维修养护情况跟踪机制,及时发布进度月报,并强化对维修养护项目实施阶段的监督检查。

另外,以创建国家级水管单位和水利风景区为平台,高标准、高起点搞好规划。重点推进嶂山闸局、大官庄局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江风口局、沭阳局等单位创建国家级水管单位,星火燎原,努力实现工程管理跨越式新发展。

在近期改革实践的摸索中,沂沭泗局建立了以工程安全管理为中心,以国家级水管单位创建为突破口,以日常维修养护为基础的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工程管理专业化与现代化。

沂沭泗局,历经改革的洗礼,在实现水利管理现代化的探索实践中,触摸了时代的脉动。

改革任重道远,步稳蹄疾。

深入:聚焦水利改革发展的基层视角

沂沭泗局改革存在一种循环:改革推动基层发展,基层推动改革前行。

“上有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基层是中国水利的基础细胞,任何的方针政策,最终都要落地基层,转化成兴水惠民的生产力。

经历了“凤凰涅磐”式的水管体制改革后,沂沭泗局19个基层水管单位形成了“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新格局,管理手段逐渐完善,管理力度不断加强,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沂沭泗局党组制订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工作的意见》,成为推动基层水管单位综合能力提升的“加速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沂沭泗局把基层水管单位作为改革“桥头堡”,坚持重心下移,紧紧牵住深化水管体制改革这条主线,综合运用工程管理考核和文明单位创建两个载体,大力推进基层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建设,切实增强基层的经济实力、服务能力和发展动力。

现如今,想基层之所想、急基层之所急、办基层之所盼,开始成为沂沭泗局各级机关办事的基本思路。各级领导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有关部门坚持指导基层建章立制,创造条件改善基层单位工作环境。

去年,沂沭泗局机关面向基层遴选了4名工作人员,初步建立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基层水利单位人才流动机制。组织培训紧密结合水利公共服务社会化、河湖管理与保护、水行政执法等改革内容,加大对优秀基层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基层作为整个沂沭泗机体的神经末梢,在和谐的旋律中焕发强劲改革活力。

宿迁局通过与当地共建和谐堤防,把工程管理与建设新农村有机结合,整治河道管理秩序;

韩庄运河局积极参与伊家河堤防整治,完成了伊家河堤防确权划界工作;

郯城局、邳州局、新沂局等河道管理单位积极探索河道采砂共管机制,有效遏制了河道采砂混乱现象……

改革凝心聚力,引弓开弦。

憧憬:“生态沂沭泗”美丽绽放

建设生态沂沭泗是发展所需,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主动作为、创新作为。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广袤的沂沭泗大地上,沂河、沭河、泗运河贯通南北,新沂河、新沭河横亘东西,南四湖、骆马湖点缀其间。可以说,水利催生了沂沭泗地区的数度繁华,涵养了沂沭泗地区的美好生态。

经过多年规范管理和改革创新,沂沭泗水利工程开始迎来美丽蜕变,同时推动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利部副部长矫勇以古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来描绘如今沂沭泗地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富庶的美好景象。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并把水利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从“保证工程安全运行,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定位到生态沂沭泗观念的确立,沿承的正是“美丽中国”内涵式发展。

近年来,水管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沂沭泗直管工程焕发出灵动秀美的气韵,工程的行洪、排涝、供水、生态、景观、休闲等综合功能全面发挥。加上国家级水管单位和水利风景区创建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改善了河道沿线的生态环境,为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生态活力。

沂沭泗局始终坚持以改革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努力实现沂沭泗水系防洪减灾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汛期,通过采取科学精细的调度,着力管好水资源、水生态。汛末,充分利用蓄水条件,尽可能拦蓄更多的洪水资源,不断增强沂沭河、南四湖、骆马湖等河湖生态供水保障能力。

去年苏鲁两省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旱情,南四湖水位持续下降至死水位,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国家防总决定从长江通过南水北调东线向南四湖实施生态应急调水。期间,沂沭泗局发挥统管优势,切实加强各取水口门巡查和监管,最大限度地发挥调水的生态效益。

改革路还很长,梦想常新。

改革的号角,如火如荼,充溢沂沭泗人的胸廓;时代的召唤,如炽如潮,鼓舞沂沭泗人勇往直前。

美丽沂沭泗,前程似锦

(作者单位:沂沭泗水利管理局221018)

猜你喜欢
水管水利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安奇奇与小cool龙(第五回)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填单位 要推敲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看错单位
首席水管工
小赛和水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