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卫生监管措施

2015-01-27 06:47崔锐利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30期
关键词:危害食品

崔锐利

白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化妆品稽查分局,吉林白城137000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卫生监管措施

崔锐利

白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化妆品稽查分局,吉林白城137000

食品原料来源不安全且检查不严格,食品加工中滥用添加剂,食品经营者卫生不达标,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是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甚或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规范食品来源,严格控制化学物品使用;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设立正规食品销售点,保障食品安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制订相应的法律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实现社会共治,捍卫食品安全,维护人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卫生监管

食品安全直接影响人类健康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国屡屡出现各种食品安全事件,麦当劳在东亚市场曾经因为“福喜肉类安全事件”到了只有麦香鱼可卖的境地,许多国人因为“康师傅地沟油事件”喊出到底吃什么还安全的地步,这不仅不利于我国食品业的健康发展,更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当今社会,购买到的食品是否安全已经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因此,我们应在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前提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切实保证食品安全。

1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1.1食品原料来源不安全且检查不严格

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农民为了达到杀灭病虫草害和增产增收的目的,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相应化学物质及其衍生物在农产品中的含量严格超标。在家禽家畜养殖过程中,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或促使其快速生长,往往过量使用禽畜药物或不合理使用饲料,有害物质在肉类食品中超标。使用污染的地面水或地下水灌溉农作物或饲养牲畜,动植物体内会大量残留相应有害物质或其代谢产物。食品原料来源不严格检查,没有形成追溯机制,相应不安全食品原料流入到食品企业中加工后的直接出售,也可影响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1.2食品加工中添加剂的滥用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一些昧心的生产企业为了保持食品美观、口感和表观质量,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往往大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乃至相关有毒有害的化学品,严重超出了国家规定的使用限量标准,甚或是严禁添加的化学物品,这严重违背了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的理念。有的生产者为了延长食品存放时间,大量使用损害消费者健康的防腐剂,不仅降低了食品质量,更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或者为了节省成本,不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生产,完全不顾食品是否符合标准要求,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使用劣质或假冒作为生产原料。

1.3食品经营者卫生不达标

在许多的落后地区,不重视合理设置食品经营场所,食品销售不规范,随处设摊,任意摆卖,有的甚至临近垃圾堆放场所或卫生厕所,卫生条件不达标,带来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尤为严重的是在学校周边,遍布各种“三无”食品、烧烤等,使用非食品级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居多,不仅造成环境污染更有害食用者身体健康。许多超市没有封闭销售熟食及其制品,无防尘防蝇防虫措施,加热杀菌不及时,继续出售变质食物等现象较为严重,危害食用者健康。

食品批发和零售业主采购食品时,未严格按照要求加强索证管理,出售的食品有的没有合格证明和化验单。部分业主贪图便宜,采购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和无生产厂家的三无食品,以次充好,安全问题较多。食品销售期间常出现假冒伪劣、过期变质或标签不全等现象,个别经营者还存在混杂乱放食品和非食品现象。

1.4食品安全监管不到位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各个领域,从食物来源、加工、运输到销售、食用前的各个环节都存在安全隐患,但相关部门的监管并不严格。没有涉及到所有环节。我国尚未健全相应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卫生标准,没有详细且严格的食品生产加工各个环节的规范性要求,许多生产者会钻法律漏洞甚或对法规置若罔闻,以损害消费者权益为代价,谋取不正当利益。同时,相关部门没有足够用的力度打击食品安全问题,出现“有令不禁”“禁而不止”的现象。

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各部门的职能,食品药品监督、质量技术监督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分别监管餐饮服务、食品生产和食品流通等领域,各自的职能和权限较为明确,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各执法部门制度衔接和沟通不畅,造成责任不明,为了各自的利益,出现相互扯皮相互推诿等不良现象,食品安全风险增加,食品安全难以得到根本保证。

2 食品安全危害

潜在损害、危及食品安全和质量的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因子或因素会以各种方式存在于食品中,如果没有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控制,这些因素会继续在食品中存在,成为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食品,造成急慢性和远期危害。

2.1食品安全危害的特征

中国屡屡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食品品质受到新工艺技术影响,环境恶化会使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农牧渔产品,境外食品安全问题,可见食品安全危害存在于“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物链中,大大增加了食品中危害因子或因素存在的几率。

食物链不同可产生不同的食品安全危害因素。如在种养殖业中,主要的食品安全危害因素是农药、兽药、激素等化学物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中,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是主要的的食品安全危害因素。

主观和客观双重因素可影响食品安全危害的程度和后果,尤其主观因素的影响较为复杂,既可减轻又可加重危害的程度和后果。

食品安全危害因子或因素对人体健康所产生的急性慢性和远期危害与其类别、毒力大小等因素有关。急性作用是危害因素一次大量进入造成的,慢性和远期作用是危害因素长期反复进入机体引起的,其潜在性特点据定了其危害往往不为人们重视,但其后果较为严重。

通过监督管理以及生产企业开展的GMP、HACCP等多种手段与措施,可以控制或消除食品安全危害,尽可能降低其危害程度,达到食品无毒、无害的基本要求。

2.2食物安全危害后果

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危害导致的后果,包括急慢性中毒甚或远期三致作用。食物中毒一般由食品中存在的生物性和化学性因素引起,具有群体性、突发性、广泛性与社会性的特点,是一类重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腹泻病例有15亿人之多,300万儿童因此病而死亡,由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和饮水所致死亡者有210万。

食品安全危害因子与毒性作用之间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加之有限的食品安全控制技术,亚急性和慢性中毒的重要程度应等同于急性中毒,要重视水俣病、骨痛病等三致作用的危害。

3 卫生监管措施

预防食品安全危害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关键。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必须严格履行《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切实行使有效的监督管理,保障食品安全。

3.1规范食品来源,严格控制使用化学物品

为确保食品原料符合标准,食品原料来源要严格把关。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采用“合作生产园区”等方式,规范农民种(养)植品种和数量,控制农药化肥和饲料使用量,在专家指导下使用先进种(养)植技术,在增产增收的同时保证农产品来源的安全性。国家要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污染严重地区禁止种(养)植农副产品,牲畜喂养不得使用有害饲料。要严格检测上游农产品中是否含有激素等有害物质,超标食品不得进入流通领域。

3.2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食品添加剂过度使用所致食品安全问题较为常见。只有规范适应并禁止滥用食品添加剂,才能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因此,管理模式要创新,食品添加剂等化学物品的购买与使用要严加监管,建立长效的监督管理机制。要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对屡犯不改的企业必须坚决抵制并追究其法律责任,劣质原料使用企业要严加处罚,防止同类现象的再次发生。

3.3设立正规食品销售点,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销售点的设置要合理,销售食品行为要逐步规范。食品销售点卫生状况严重影响食品安全,要对食品销售点进行卫生检测,不符合标准者应下达整改通知,直至验收合格。商贩必须保证食品卫生,全面监管其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规范销售地点,白色塑料和一次性餐具要少用或禁止使用,要做好易变质食品的加热杀菌、防尘防虫等卫生处理措施,避免裸空销售。

3.4制订法律制度,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中国制定的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涉及食品生产、销售直至食用前的各个环节,法律也滞后于食品安全监管的要求。因此,要扩大食品安全监管范围,食品来源、生产、销售直至食用前要做到全覆盖。同时要加大监督力度,避免生产者滥用各种化学物质而达到获取利益最大化目的的发生,加大食品安全检测力度,逐步改进食品卫生标准及其检测技术,及时检测并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要赋予消费者食品卫生监督的相关权利,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处理机制,制定针对性的应急方案和应对措施,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3.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要利用一切媒体宣传对全民开展有关食品安全科普知识、科学种植养殖知识等食品安全知识以及社会主义道德、诚信、公德的宣传教育,要加强宣传环境保护对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强化环保意识,要加强社会、企业和个人信用建设,构建良好的诚实诚信社会氛围,提高全民素质,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3.6实现社会共治,捍卫食品安全

将民众维权、公益诉讼扩大到食品安全领域,政府要支持和发挥社会组织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违法者成本,形成自律经营的社会氛围。政府要合理引导民众参与执法,切实发挥其积极作用,补充常规执法的不足,切实提高执法机构的执法能力。

社会力量参与可以促进公权实施法律。公权监管必须进一步加强,形成的威慑力要足够。必须采取适当措施提高执法者及早发现违法行为的能力,制定并实施使违法者倾家荡产的法律责任,使潜在违法者真正感受到法律威慑力。要提升执法者发现违法行为的能力,时刻维持公权威慑力,监管部门必须严格保密安排食品企业抽检执法,将食品企业年度抽检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做到定期和不定期随机抽查。可以说,抽检率越高威慑力就越强,食品企业会尊重和敬畏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我国民生的重大问题,也是全人类面对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食品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尽可能发挥各自的职能,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和自律力度,从源头控制食品安全,营造一个安全的食品生产和消费环境。

[1]郑秀清,董伯森,郭瑞玲,等.2010-2011年邯郸市食品卫生安全状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2012,28(23):2860-2863.

[2]付瑞芳,李洋,岳青,等.餐饮消费者对北京市朝阳区食品安全现状及卫生行政部门监管情况的评价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2,19(2):142-147.

[3]李宁,杨大进,郭云昌,等.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与落实现状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11,11(3):5-8.

[4]宋新春.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食品,2015(17):9-11.

[5]钟涛.通化市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7):95-96.

[6]康立,高枫.浅谈铁路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J].食品安全导刊,2015(9):18-19.

[7]李伟.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9):7-8.

Problems and Health Monitoring Measures of Food Safety

CUI Rui-li
Food and Cosmetics Inspection Branch,Baicheng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Baicheng,Jilin Province,137000 China

Sources of raw materials and food insecurity is not strict inspection,the abuse of additives in food processing,food business operators is not up to hygiene,food safety regulation in place,is the main problem of food security presence,can cause foodborne illness,or even sudde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To regulate food source,and strictly control the use of chemicals;regulate the use of food additives;establishment of a formal food point of sale,to ensure food safety;strengthen food safety supervision,develop the appropriate legal system;strengthen publicity and education,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people;to achieve social cohabitation defend food safety,protect human health and promot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ood safety;Problems;Health regulation

R155.5

A

1672-5654(2015)10(c)-0102-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5.30.102

2015-07-22)

崔锐利(1971.3-),女,吉林白城人,本科,主管医师,主要从事卫生监督工作。

猜你喜欢
危害食品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药+酒 危害大
平衡车的潜在危害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网络的危害(三)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吗?
危险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