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国内护理领域应用的新进展

2015-01-27 09:47蔡丽丽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24期
关键词:质量护理管理

蔡丽丽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福建厦门 361000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wards Deming)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质量管理工作循环(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由于其运转程序严谨,管理层次多样,适用于各类管理,被国内外各行业在强化内部管理中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这一规范化的科学管理程序,已被诸多领域所采用,同时我国护理工作者也将PDCA循环理论广泛应用于护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临床护理,护理教学,护理管理和健康教育等。通过查阅文献,现将PDCA理论在国内护理领域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 PDCA理论的具体内容

PDCA理论的“四阶段、八步骤”包括:①计划(Plan)阶段。包括分析现状,明确问题;调查导致问题的原因;找出主要影响因素;确定纠正和预防问题的措施计划4个步骤。②实施(Do)阶段,执行措施计划。③检查(Check)阶段,调研效果。④处理(Act)阶段,包括总结成功经验,制订标准;把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的PDCA循环。

2 PDCA循环在护理领域的具体应用

2.1 护理管理

2.1.1 护理质量管理 为适应新形势下患者的不同需求,张欣[2]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试用于持续提高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实行后,护理管理摆脱虎头蛇尾,既有着眼于现状的科学分析调查,又提出具体恰当的改进措施,并强化步骤的追踪落实及效果评价,真正实现每项护理措施由“弹性指标”转变为“模块硬指标”,使临床护理质量监控更具有可操控性和完整性,护理质量和患者人均满意度均有所提高,基础护理体现在细微处,临床科室病房陪护率明显降低,病区环境、秩序较前明显好转,大幅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护理安全管理得到加强。邢红英[3]等人则将PDCA循环方法应用在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控制中,把质量管理从传统的事后调控整合为事前、事中及事后评价的系统管理完整过程,进而使护理质量不间歇提高。PDCA循环法4个阶段贵在环环相扣,任一环中断意味着满盘皆输。4个阶段既紧紧围绕着质量目标展开,又都有共同核心即促进目标的实现。每循环一次出现一定程度的攀升,直至衍生质的飞跃。质量水平则步步台阶朝更高层次迈进。

2.1.2 护理安全管理 郑颖等[4]采用PDCA循环模式后能够对不同病种不同危重等级患者的转运计划进行系统制订,并做好合适的应急预案,保证患者转运安全。同时,通过评估转运过程,能够及时对转运过程中现有以及潜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更加完善且规范化的转运计划。另外加强同患者及家属间沟通,赢得理解支持,从而提高急危重患者转运过程的护理质量。蒋丽等[5]运用PDCA循环理论提高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管理,有效降低了有关并发症产生可能,延长留置针的留管时间,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很大程度减轻护士工作量。

2.1.3 健康教育管理 陈建智等[6]用实践证明运用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PDCA循环法对骨外科在院病患实施健康宣教,有利于教育活动执行的计划性、方向性,有助于巩固教育效果。马红梅等[7]对于冠心病患者康复居家护理干预的PDCA循环模式运用,观察其使居家护理干预更科学、更适宜、更容易被患者接受,能大幅度提高冠心病患者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进而增加患者的幸福指数。

2.2 护理教学

2.2.1 临床带教 众所周知,ICU在体现医院技术水平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其覆盖范围广,综合性强,而魏玉兰等[8]正是巧妙地运用Pareto定律与PDCA循环理论相结合,使原本枯燥晦涩的ICU护理填鸭式教学内容灵活地转化成纲举目张、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带教效果,考试通过率较普通带教法显着提高,值得推广。吴志萍等[9]则予PDCA循环模式贯穿入神经外科带教培训过程,设立先进带教方法,降低实习生护理差错发生率,提出新的教学理念,保证临床护理安全,确保了教与学的双赢。

2.2.2 护士培训 陈锦文等[10]对60名轮转ICU新护士培训中采用PDCA培养模式方法,使年轻护士基本能够熟练掌握各常见专科仪器的使用与维修保养,掌握常见病、高发病的护理观察要点,而在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中基本能得心应手,能积极准确地配合治疗与抢救,另外提高了自身分析、判断、总结和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带教老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事实充分说明PDCA循环法引入到ICU轮转新护士的培训中可行、可持续,且它比传统的一对一跟班带教模式效果更佳,更有拓展意义。

2.2.3 继续教育 当前,护理领域继续教育设立的项目和操作普遍较为随机,缺乏实用需求分析,护理人员仅仅因为学分而学习收效甚微。于是乎任定玉[11]设计了为期5年的继续教育项目并于护理继续教育管理中运用了PDCA循环管理方法,这一举措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满足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需要同时根据终期反馈,修改、完善继续教育计划,把成功的经验和潜在的问题当作推动下一个新循环的装备和依据,周而复始,促进护理质量的同步提高。

2.3 临床护理

2.3.1 实施护理程序 韩丽娜[12]在脑卒中失语患者康复护理中依照护理程序结合PDCA循环,在护理程序的不同阶段,通过基础检查初步诊断语言康复的进展程度、患者的护理诉求等,并按实际发生发展情况适时更改护理计划,保证在下阶段的护理中得到改进,从而持续提高总的护理质量。

2.3.2 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 李群等[13]经过学习与摸索,大胆设想将5 S管理法以及PDCA循环管理的方法应用到层流手术室的感染护理,将前一年及后一年的患者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对比,结果显示,两组间的院内各部位感染总例数及感染率、分项感染率与总感染率的组间数据差异有显著意义,护理缺陷的发生层面上,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各项差异也存在极显著意义,可以清楚地发现实施优化管理方式后的效果明显好于之前。

2.4 护理文书质量管理

陆瑞光等[14]发现产房内的护理书写包括待产情况记录单、婴儿产时及产后记录、重危患者抢救护理记录等,书写内容比病房详细且复杂。助产士的工作特点相对于医院内其他工种更具高强度性、高风险性、高责任性,同时又有不规律性,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往往让人产生疲惫无力感,影响日常护理质量。而对护理病历的质控管理应用戴明循环,此类现象则得到有效改善。通过这样的不断循环,最终,加强助产士人群工作的责任心,有利于及时正确地录入孕产妇的病情信息变化和动态处理过程,进而减少护患之间纠纷。

3 小结

纵观目前国内护理科研领域,绝大多数研究仅简单地将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单一的护理项目,着眼于历史回顾总结经验,实验研究却极少见,更是尚未见报道过对不同群体、不同地理区域及不同领域综合实施PDCA循环的特异性研究。同时护理领域中的薄弱环节,例如:社区护理、人文关怀等方面应用PDCA循环理论开展工作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趋向:第一,比之大家熟悉的横向研究加强纵向跟踪研究,这样才易于接近PDCA循环法动态变化以及长远的、大范围的研究方案的制定。第二,积极支持开展实验性研究,将PDCA循环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1]上官志毅,陈冬梅,黄婷婷,等.PDCA循环在国内护理领域应用的新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09,9(2):26,30.

[2]张欣.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持续提高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0):1-3.

[3]邢红英,刘超梅.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1,3(3):121-122.

[4]郑颖,费晓璐.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探讨[J].护理研究,2013,10(2):133-134.

[5]蒋丽,吴小玲,叶艳萍,等.PDCA循环理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56.

[6]陈建智,丁献东.PDCA循环法在骨科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4B):70-71.

[7]马红梅,马洪荣.两种不同居家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4):1-3.

[8]魏玉兰,马美丽.Pareto定律与PDCA原理在ICU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2,8(12):1634-1635.

[9]吴志萍,张艳君.PDCA循环理论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9):689-691.

[10]陈锦文,李叶戌子.戴明循环在重症监护室轮转新护士培训中效果的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9):61-63.

[11]任定玉.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护理继续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0,9(9):54.

[12]韩丽娜.PDCA程序在脑卒中失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9(9):130-134.

[13]李群,贾跃红,饶右华.层流手术间控制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研究[J].护理进修杂志,2010,25(21):1947-1948.

[14]陆瑞光,陈利敏,黄奕.PDCA循环在产房电子护理病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5A):64-65.

猜你喜欢
质量护理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质量”知识巩固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质量投诉超六成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