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构建人才培养学习服务体系的研究①——基于佛山现代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

2015-01-27 12:11佛山社区大学理工教研室刘英
中国商论 2015年15期
关键词:终身学习职业教育

佛山社区大学理工教研室 刘英

融合构建人才培养学习服务体系的研究①——基于佛山现代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

佛山社区大学理工教研室 刘英

摘 要: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有责任为市民提供终身学习的平台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以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企业的需求促使社区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社区教育应未雨绸缪,服务于城市未来的发展。政府有责任吸引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将企业私人收益转为社会收益。提出加强社区教育社会服务功能,搭建“企业+学校+职业实训”平台,构建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满足社会青年职业技能提升的需求,为实现制造业强国储备人才。

关键词:现代社区教育 职业教育 终身学习

1 培育终身学习的文化,提高市民生活品质

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100%民众都需要接受的教育。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们需要通过终身学习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终身教育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终身学习的理念是人类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深深植根于所有文化和文明当中,确保了每个公民有机会接受教育并获得基本技能。终身学习会带来社会、经济和文化利益,因为竞争的最终归宿是文化的竞争,因此终身学习成为了城市、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关注的主要焦点。由于全球化、技术进步和知识型经济的增长,大多数成年人都需要定期提升他们的知识和技能,私人组织和公共组织则需要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必须带有强烈的政治意志和承诺。政客和管理者对于使用政治资源实现终身学习负有主要责任。2014年11月28日,《宁波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经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并自2015年3月1日起实施,是继福建、上海、太原、河北之后,又一个终身教育的地方法规《条例》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进一步整合区域终身教育资源,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提供了法律保障。

2 服务城市发展,创新社区教育

2.1 城市是终身学习的设计师和践行者

城市在促进社会包容、经济增长、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城市应该是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设计师和践行者。社区教育应秉承“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市民”的宗旨,促进市民包容性学习,不论性别、社会背景、语言、种族、区域或文化,都应当具有平等学习的机会。2013年佛山启动了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确立了创新驱动引领城市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创新能力归根结底与人才质量水平相对应,而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由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续积淀的过程,需贯穿于人一生的,人才的培养再不能局限于一个人青少年时期,教育应该从学校拓展到社会,构建起终身教育体系。佛山要建成创新型城市,首先要提升城市的软实力,需在城市治理、文化建设、对外形象、生活品质上升级吸引人才,更需打造一个立体化、广覆盖、全时空、深触角的全民学习体系来培养人才。

2.2 社区教育要未雨绸缪,服务于城市未来发展

2015年5月份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全面部署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据此广东省决定在珠三角打造万亿元规模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带,以此辐射和带动粤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佛山作为制造业强市,应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佛山发展定位是高端制造业,2013年佛山装备制造业接近4200亿,占佛山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近1/4,是佛山第一大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业中,规模以上的企业122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791.78亿元。

佛山第二产业占GDP近60%,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佛山外来务工人员超过户籍人口,是城市一大特色。政府未来重要的任务就是将外来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将佛山制造向佛山智造转变,培养大量技术型人才,通过积分入户逐步实现外来人口市民化,满足市民安全需求,社会需求、自尊需求在佛山安居乐业。物质条件的改善,使人们对精神文化有了更高的要求,佛山政府有责任为市民了解自然和社会、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帮助;有责任让城市的每个社会组织和市民保持积极主动的求知欲望,并善于将学习行为转化为创造性行为;有责任通过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持续创新,不断积累城市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使城市在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态需求的同时,满足人们自我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品位需求。佛山市流管办与佛山社区大学共同组建“佛山新市民培训基地”就是将新市民转化为城市未来发展生力军的有益实践。

3 社区教育与职业终身服务体系融合的战略思考

3.1 社区教育应主动拥抱服务职业技能培训

我国劳动力供求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于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呈现出对技工的强劲需求,特别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技能劳动者数量占就业人员的20%,高技能人才仅占5%。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在1.5∶1以上, 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1以上。农民工中接受过技能培训的仅占30%,技能的缺乏影响了他们融入城市成为新型产业工人,影响了我国城镇化进程。目前成人技能培训主要是由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委托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培训教育机构、行业组织、企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对合格者给予项目补贴,某些项目技能提升由于缺乏第三方机构认证及有效监管难免有弄虚作假骗取项目补贴的现象;存在着培训技能与市场不能有效对接,导致企业招工难,用工成本增加,中小企业竞争力下降;存在着由于信息不对称,进城农民难以有机会获得培训进入劳动力市场等问题。社区教育作为开放的终身学习服务系统,应努力提升终身学习的灵活性、可持续性、多样性,弥补培训市场这一短板,为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提供公平、公正、平等的培训机会。

3.2 构建“企业+学校+职业培训平台”职业终身服务体系

中国现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城镇化进程攻坚期,职业技能终身服务体系建设能解决中国经济转型中结构性失业,农民工、退伍军人、新生劳动力、“回炉”大学生培训问题,促进了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其中企业提供实习场地、实训教师,按实训教材每周提供3~4天实操教学;学校(社区大学)主要提供1~2天“专业理论”学习。职业培训平台由政府、行业协会、社区大学共同组建,承担学员报名、理论学习、实训安排、结业考评、证书发放等功能。佛山家装e站的何总多次找到佛山社区大学希望能提供固定实训时间的学生,鉴于目前学历教育专业规则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难以保证学生在企业每周受训四天,合作意向被搁置。企业的需求倒逼学校办学模式创新,学校计划从下学期开始将室内设计、广告、数字媒体专业的专业课前置,理论课后移,鼓励学生从入校之日起就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室内设计专业白天班的学生自第二学期始采用“4+2”教学模式,四天企业实训两天理论学习。双轨制职业培训为德国青年融入劳动力市场做出了实质性贡献,使德国成为制造业强国。作为家门口的社区大学,应因材施教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提高人们继续学习能力和多次就业能力为已任,满足社区经济对人才多层次的需求。

4 职业终身学习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

职业终身服务体系的机制运转、目标实现和任务落实不是教育部门和教学单位能够独立担当和完成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首先以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为着力点,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逐步引导企业将私人收益转成社会收益,私人资源转化为社会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是一家以生产制造陶瓷、石材、墙体材料、节能环保能源等大型机械装备及高端装备零部件高压柱塞泵为主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当前综合实力位居陶瓷机械行业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科达公司吴木海总裁认为,企业有责任参与人才培养,也应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职业教育,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优秀的员工,才能不断创新产品,提高服务水平,实现企业、学校和个人不断超越创新。科达企业已于2008年10月就成立了企业内部员工脱产培训的科达学院,企业有着迫切的需求,急需探索新的后备员工培养模式。在得知佛山顺德陈村职业技术学校想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时,主动找到学校考察学校办学质量,提出与学校开展“双轨四段制、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共同探索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形成了培养特色,促进企业现代用工制度改革,改善了顺德区机械装备行业的用工需求,为顺德区企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2014年7月首批现代学徒试点班学生顺利毕业,成为科达员工的有25人,占首届招收学生的64%,均能胜任岗位工作。现科达企业上报有关劳动部门获批,于2014年4月20日成立了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科达机电培训学校,该校面向社会培训相关岗位工作人员考级考证,使受训者更好地融入企业工作,服务地方经济。

社区教育可在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的相互共享,包括共享职业教育政策、师资、技术、实训基地、教学信息、技能鉴定、培训等职业教育资源,在成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佛山社区大学可考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科达机电培训学校等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对准市民进行技能培训,满足城市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政府亦应鼓励有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规模,管理规范,有能力的企业建设与生产密切相关的实习车间,提供实训师傅,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储备人才。对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应给予政策、资金上的支持与奖励。

5 增强社区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5.1 社区教育要坚持“服务企业、服务市民”的办学综旨

社区大学没有固定的办学模式,必须依靠创新谋发展。注重多层次、全方位人才队伍的建设。支持和选派优秀教师、科研骨干到合作企业兼职联合开展项目研究与技术攻关,共同进行产品开发、营销策划和管理设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支持学生毕业作业真题真作,直接取材于企业研发、技术改造和生产工艺设计,通过具体的项目运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将理论转化为生产实践中有用的能力和水平。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实现社区教育与企业效益协同发展。

5.2 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上更接地气

社区大学就是“家门口的大学”办学综旨应坚持“切近社会需要、切近学生实际、切近用人单位需求”,满足市民学历提升,获得社会认可,增强个体成就感和幸福感需要;满足市民获得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提高生活品质的需要。佛山社区大学应围绕着“理论够用,技能较强”的培养目标对教学环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减少理论面授,增加实践环节,为学生减负。今年佛山社区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设计,改成了万企岗前培训,深受学生欢迎。本学期将学历教育中的五门课程作为学校的特色公益课程对佛山市民开放。其中《战略供应链管理》课程实操部分请来了广东恒洁卫浴有限公司物流经理林雄先生。结合企业真实案例对供应链的要素、库存与仓储管理的区别、库存管理的核心与挑战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课后还与市民进行了互动。听众给予此次讲座很高的评价,体现了社区教育的公益性,为构建学习型社区积累了经验。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中国制造[EB/OL].

[2] 享学网.建设学习型城市北京宣言[EB/OL].

[3] 宁波市社区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宁波社区教育[Z].宁波,2015.

[4] 佛山媒悦一座城市的媒体记录[Z].佛山,2014.

基金项目:①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构建和完善城市终身教育与学习服务体系研究—以佛山市为例》课题的阶段性成果,立项文号[2014]047号。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5(c)-188-03

猜你喜欢
终身学习职业教育
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单片机教学改革探讨
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媒介素养教育之思考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