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5例疗效观察

2015-01-28 18:32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1期
关键词:利巴韦单核细胞传染性

沈 颖

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5例疗效观察

沈 颖

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目的:分析和研究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6月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90例,将其按投币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儿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更昔洛韦治疗,将两组患儿治疗2周后的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更昔洛韦应用于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治疗中,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加速淋巴结回缩,促进局部炎症吸收,虽然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症状均较轻微,未对患儿正常治疗产生影响,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更昔洛韦;利巴韦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在儿科临床上是较常见疾病类型,其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传染性疾病,该病症在学龄前儿童中发病率较高,主要以飞沫与唾液传播[1],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咽部及扁桃体炎症;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本文选取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90例,分别采用利巴韦林与更昔洛韦治疗,并将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对比,旨在探讨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效治疗途径,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6月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90例,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在2—8岁,平均年龄为5.2± 1.4岁;患儿发病至入院治疗时间在1—8天,平均时间为3.7±1.6天。将90例患儿按投币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患儿45例。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关的数据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方法

利巴韦林与更昔洛韦生产厂家及批号:利巴韦林注射液由长白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2024692。更昔洛韦注射液由海南卫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1024。

两组患儿均根据病情给予应用维生素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保肝类药物、保心类药物治疗。

对照组患儿加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药物应用剂量按千克体重计算。5%葡萄糖注射液100ml+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静滴,日1次,1周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患儿加用更昔洛韦注射液治疗:药物应用剂量按千克体重计算。5%葡萄糖注射液100ml+更昔洛韦注射液2.5mg静滴,日2次,1周为一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2]:患儿症状表现:发热;肝、脾肿大;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血常规检查:淋巴细胞总数量超过5×109/L;异常淋巴细胞的比例超过10%。血清检测:EB病毒抗体呈阳性。

(2)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患儿治疗3天内体温恢复至正常;肝脾淋巴结缩小达50%以上;咽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有效:患儿治疗7天内体温恢复至正常;肝脾淋巴结缩小达30%以上;咽部疼痛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患儿用药7天后,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改善,肝脾淋巴结无明显缩小。

(3)由本科护士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输入SPSS 19.0统计包进行处理与分析,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并采用百分率表示,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45例患儿中:显效32例;有效9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45例患儿中:显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1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4.4%。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症状有:恶心、呕吐2例;食欲减退2例;头痛1例,调整滴速后,症状缓解。粒细胞减少2例,治疗结束后,粒细胞计数恢复至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6%。对照组患儿中未见不良反应病例。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属自限性疾病,其是由于人类疱疹病毒感染所致,该病毒通过飞沫、唾液进入至人体口咽部以后,在其上皮细胞内繁殖、增生,继而进入血液,累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目前,随着人们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研究结果证实[4]:人类疱疹病毒可长期潜伏于淋巴组织中,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便可活化,使该病症复发。

阿昔洛韦属抗病毒类药物,当其进入至细胞后,病毒激酶诱导其形成三磷酸化类似物,对病毒细胞基因中聚合酶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从而终止病毒细胞基因复制,达到杀灭病毒的目的。由于其与淋巴细胞(被病毒感染)亲和性较高,因此,与利巴韦林相比较,作用更为快速,并且多种耐药毒株对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故阿昔洛韦治疗效果优于利巴韦林。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与龚红娟等人研究结果相一致[5],这一结果提示出:对于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治疗过程中,采用更昔洛韦行辅助治疗,疗效明显,其加快了患儿机体恢复速度,对减轻患儿痛苦及患儿家长的经济与精神负担均具有重要意义。

[1]黄维肖,夏焱,潘莉等.更昔洛韦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J].新医学,2011,42(4):250-253.

[2]朱美华,梁敏,王志坚等.抗病毒治疗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价值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3):198-201.

[3]周蕾.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8例的临床治疗研究[J].中外医疗,2014,33(1):80,82.

[4]刘中奇.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0例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4,14(25):250-250.

[5]龚红娟.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3,26(12):104.

猜你喜欢
利巴韦单核细胞传染性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CD16+单核细胞变化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研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医学诊疗服务研究
注意利巴韦林的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贫血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这些人群慎用利巴韦林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