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娇的悖论

2015-01-28 00:27神圣午睡
孩子 2014年6期
关键词:模范生姥姥亲子

神圣午睡

每天去幼儿园接女儿的时候,总有一出“苦情戏”要上演。

走出门口的女儿一见我,总会双膝一软,以一种特别惫懒的姿势拐出来,扑到我怀里,小考拉一样绵软地赖在我身上。更好笑的是她的变脸绝招:上一秒还在平静愉快地与老师告别,下一秒眉头就瞬间皱成一团,拖着哭腔喊:“妈妈——”

后面的内容经常根据形势而变:如果爸爸来了,就会哭诉:“他怎么来了?”如果我一个人来,就会哭诉:“姥姥/爸爸怎么没来?”实在没话就来一句:“我要尿尿!”

每次我都要忍住笑,装模作样地哄她,搂着她问:“哎呀,宝贝怎么啦?赶快跟妈妈说说!”这时,她就会絮絮叨叨地说些极其无稽的话,从还算有点谱的“我想姥姥了”到完全不靠谱的“今天怎么没刮风”,都是她拖哭腔的理由。而我也总会很配合地解释说:“姥姥今天在家做饭呀。”“可是今天阳光特别好呢!”宠溺之表现令人发指。

这天,女儿又在这么表演的时候,被班主任老师看见了。班主任如临大敌地奔过来,睁大眼睛问:“啊?她这是怎么了?刚刚还好好的呀!发生什么事情了?”

女儿赶紧从我怀中爬起,不好意思地躲在身后,一声不吭。我半开玩笑地对老师说:“她啊,有周期性撒娇症状,每天放学定期发作。”班主任更吃惊了:“啊?她还会这样?看不出来呢!平时在班里总是模范生,说自己是大姐姐,吃饭睡觉都表现得特别好,摔倒了从来都自己爬起来。”

我摸着女儿的头,对班主任说:“看来,她就是跟我才这样呢。”

女儿的“妈妈专属撒娇症”,让我想起在网上看到的一个视频。闭路电视里,小男孩把手弄破了,并没哭,转而开始在家里到处找妈妈。终于找到妈妈后,马上高高举起小手,“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许多人看了视频以后都哈哈笑说,可见孩子也不是真的受不了疼,就是想跟妈妈借机撒娇。我却觉得,这又如何了?孩子在妈妈面前放松地索求疼爱,这不正是亲子交流方式的一种吗?等到哪一天,孩子能吞下苦楚,忍住泪水,咬牙昂头往前冲时,他倒是长大独立了,不过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愿意不愿意,我都知道:这一天始终会来。但那是还远的未来,眼下,我为什么要以“你必须坚强”为由,拒绝她正常的撒娇和依恋?我听她絮絮叨叨表达思念,给她情绪的出口;我用力回应她的拥抱,给她满满的安全感;我答应她所有正常的需求,让她安心在关怀中稳稳成长,有什么不对?

有人问,你不怕孩子长大了脆弱娇气么?我不怕,因为宠爱不等于骄纵,我并没有宠着宠着就忘了教育的尺度:可以撒娇,但不能因事不如意就迁怒周遭;可以索要关爱,但不能对给予关爱的人不礼貌。所以班主任眼中,女儿才能成为一个懂事乖巧的模范生,她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表现;但在以身作则一整天后,这个小小的人儿也需要找个出口,让疲惫的自己松一松,懈一懈。这时,妈妈的宠爱和家庭的包容,就成了她最踏实的港湾。

我不是说宠孩子就一定好,严厉的妈妈就没有爱,只是想,撒不撒娇是亲子相处的不同模式。有的妈妈严格一点、有的妈妈肉麻一点,就像有的人圆熟一些、有的人率真一些一样,将来都会有人喜爱,是组合成大千世界的一部分。我不会压抑自己的爱和孩子的爱,刻意拿一些“原则”去逼迫孩子成长,因为我和女儿有自己的一套相处模式。教育不就是这么回事吗?找到适合自家的方法,然后心灵强大起来,管他外界怎么评论,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猜你喜欢
模范生姥姥亲子
不一样的模范生
文明致富再出发!江苏徐州马庄争当乡村振兴“模范生”
雪姥姥
八旬姥姥活得美
再见,模范先生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