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自由的人

2015-01-28 00:30卢晓霞
孩子 2014年6期
关键词:希希后座寿司

卢晓霞

希希在公园跟小伙伴们玩了一天,要走时开始闷闷不乐。

“妈妈,等会去哪里?”希希挪上车后座,拖长声音问。

“回家啊。”妈妈当司机。

“可我想去吃鲍汁捞饭。”

“昨天不是吃过了吗?”那天亲戚请客,有一道菜由鲍汁烹制,用来捞饭非常美味。

“昨天就吃了那么一丁点,那也能叫吃呀?”希希大声叫屈。

“改天再去吧,总不能天天去吃啊。”妈妈委婉否决。

后座没声音了。妈妈不用看后视镜也能想象到,希希的嘴应该已经嘟得可以挂油瓶了。

最近妈妈骤然感到“前青春期”孩子的威力,用希希自己的话说:“有脾气了!”特征之一就是不管之前玩得多么高兴,转头她就能找到不满意的事情,理直气壮地生起气来。前阵子带她去香港海洋公园玩,陪着她东跑西颠,排队一两个小时坐各种机动游戏,离开时,她竟给当天的活动打了个零分,妈妈真郁闷!

车一直开,气氛不算融洽;这样僵下去,很可能小事化大。妈妈决定:哪怕说些不着边的话,也有助于消除尴尬。更何况,她想说的话并非不着边,只是比较像宣教而已——讲的道理比较大。

谁说小孩子就听不懂大道理?妈妈决定试一试。

“今天要是妈妈同意带你去吃鲍汁捞饭,你肯定高兴。但是第二天你可能又不高兴了,因为你又会有新的愿望。哪怕新的愿望又满足了,你高兴了一阵子,但随后又会有下一个愿望,只要没得到满足,还是会不高兴,是不是?”

后座悄无声息。

“如果这‘鲍汁捞饭非常重要,你吃了肯定会一直高兴,但事实上不是这样,你还会因为别的事情而不高兴,那证明什么呢?证明它并不是那么重要。既然它不是那么重要,那为什么要为它生气呢?”

后面还是没反应。

妈妈的啰唆劲一起来就刹不住车。“这世界上,没有哪个人的所有愿望都能一一实现,就连国家元首都不能,他们有更多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因为有很多因素制约着他们。当有些愿望不能实现的时候,妈妈的做法是:把它先放下,想想别的事情。人人都想做个自由的人,你想,妈妈也想。但自由不是随心所欲,也不是指有很多钱有很多时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真正自由的人,是指不管遇到什么事、什么样的环境,都能保持平和愉悦。真正自由的人是自己情绪的主人,不会被烦恼和怒气主宰自己。妈妈也在努力学习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车后排依然没有动静,妈妈结束了长篇大论,把车刹慢,回头看看希希是不是睡着了。

希希没有睡,她只是一动不动,睁着双眼,若有所思。

“妈妈,我要去买做寿司的东西!”经过万佳时,希希突然大叫。听见希希语带欢快和期待,妈妈知道:希希已经把鲍汁捞饭放下了。

虽然嘴上没有搭理妈妈的话,但只要开始“放下”,就代表她已在向一个真正自由的希希进化啦!

“好啊!”妈妈赶紧把车停好,跟希希一起走进了超市。紫菜、芥辣、酱油、醋、沙拉酱、墨鱼仔、海带丝……希希提着满满一篮子配料,兴高采烈地赶回了家。

奶奶早已做好米饭,妈妈负责准备各种食材,希希亲自卷出各式花样的寿司。趁希希中场休息的时候,妈妈自己卷了一个,臃肿而散乱,和希希卷得细密又整齐的寿司站在一起,像一只丑小鸭。

“希希在哪学会做寿司的?”奶奶问。

“不用到哪学,我吃过就能照着做出来。”希希回答。

做寿司,妈妈是甘拜下风;不过车上那番以“真正自由的人”为主题的较量,妈妈看着眼前的可爱笑脸就知道:

妈妈和希希,两个都赢了。

猜你喜欢
希希后座寿司
做寿司
敞开怀抱 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杨杨和希希
不想要,就礼貌拒绝
旋转寿司
后座提醒技术
通用推出“后座提醒”技术以加强儿童乘车安全
让我们走近希希的世界
单车后座上的世界
趣味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