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磷虾渔业近况与趋势分析

2015-01-29 06:00黄洪亮陈雪忠刘健李灵智吴越杨嘉樑周斌齐广瑞陈帅徐国栋
极地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渔场磷虾资源量

黄洪亮 陈雪忠 刘健 李灵智 吴越 杨嘉樑 周斌 齐广瑞 陈帅 徐国栋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东海与远洋渔业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0)

0 引言

随着南极磷虾应用价值的不断提升、加工技术的逐渐成熟,因其巨大的渔业资源开发潜力和在南极生态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该资源开始重新被各国所重视[1-6]。由于受南极磷虾捕捞技术和装备的限制,除韩国外,传统捕捞国家——波兰、日本、乌克兰等正逐渐淡出南极磷虾资源的开发行列[7-8]。近几年,随着挪威、中国、智利等新兴渔业国家的加入以及新型高效捕捞技术的应用,南极磷虾渔业作业时间、渔场和产量已发生了较大变化[7-11]。中国于2009/2010年度正式开始南极磷虾资源商业性探捕,经过近4年的实践,已有8艘渔船先后通过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的审核,取得当年度南极磷虾捕捞许可[12-16],确立了中国在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实际存在,维护了中国极地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国家权益。为了更好地了解近些年南极磷虾渔业的发展状况,本研究通过分析2007—2013年度南极磷虾入渔国家、渔船数量、作业时间、渔获产量、渔场分布和渔业管理等变化趋势,从而为中国南极磷虾产业发展与规划提供参考。

1 资源状况

南极磷虾是生活在南大洋中的一种甲壳类浮游动物,体长一般为30—60 mm,最大体长可超过60 mm[17-20]。南极磷虾以集群方式生活,是维持南极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21-23],其主要栖息在南极辐合区以南水域,群体通常分布在200 m以浅的水层。每年12月至翌年2月,南极磷虾成体主要沿南极半岛周边的大陆坡分布,而未成体则分布于大陆架边缘水域[21]。CCAMLR为准确评估主要海域南极磷虾资源,分别于1981年和2000年组织开展了国际联合调查。1981年的联合调查面积为396.1 km2,CCAMLR 48区(斯科舍海)南极磷虾资源量评估结果为1 510×104t,随后被修正为3 540×104t;2000年再次调查了南极磷虾资源分布较集中的48区和58区[21]。由于南极磷虾渔业资源联合调查海域的扩大,以及曾认为资源量为零或较低的未调查海域的资源量增加,调查最终评估结果显示,48区南极磷虾总资源量为4 429×104t(变异系数11.4%),58.4.1和 58.4.2单元南极磷虾资源量分别为483×104t和390×104t。2010年CCAMLR重新计算了目标强度等参数对调查数据进行再次计算后,将资源量修正为6 030×104t(变异系数12.8%),预防性捕捞限额为(347—561)×104t[22]。但CCAMLR管理捕捞限额始终维持在62×104t不变,可见其资源量稳定,具较大开发潜力[24-28]。

2 开发历史

回顾南极磷虾的捕捞历史[1-2,5-11],首先应该提到前苏联的情况。自1970年起,前苏联拖网船队在南大洋各海区开始了南极磷虾商业性捕捞。1972年2月,前苏联确立了旨在考察和开发南极生物资源的“南极勘探计划”,派出几十艘渔船和加工母船,在南大洋开展调查和捕捞作业,南极磷虾产量由此迅速增加。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继续使用原有船队从事南大洋南极磷虾捕捞开发,但产量显著下降[5]。日本是继前苏联之后第二个进行南极磷虾商业化开发的国家,除了南极磷虾捕捞外,日本于1981—1982年还进行了南极磷虾渔场调查[22]。目前国际上南极磷虾捕捞方式主要为大型艉滑道拖网单船作业,捕捞技术主要有传统拖网、连续捕捞系统、泵吸清空网囊技术和桁架拖网等4种[5,11]。截至 2012年 12月底,参与南极磷虾捕捞或调查的国家共有22个,南极磷虾累计总产量为762×104t。其中前苏联累计产量为413.1×104t,占54.17%,仍位居首位,日本累计产量为175.5×104t,占23.01%,居次位。挪威主要采用吸鱼泵进行连续捕捞作业的方式,累计产量为48.1×104t,占6.31%,居第3位。其他传统捕捞国家,如韩国、波兰和乌克兰等国产量分别为38.4×104t、27.0×104t和 26.6×104t,分别占 5.03%,3.54%和3.48%,位居4—6位。过去3年,中国南极磷虾总产量仅为2.2×104t,占0.3%,尚属于发展起步阶段[14-16]。

3 渔业现状

虽然南极磷虾分布的南极海域对于渔业生产而言是世界上环境最险恶的渔场,渔业产量极不稳定,管理制度却越来越严格。但随着南极磷虾应用价值的逐步提升,世界各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南极磷虾开发之中,一些公司已经掌握了较为先进的南极磷虾加工技术。

3.1 入渔申报情况

3.1.1 申报国家变化

2007—2013年间,向CCAMLR正式提出南极磷虾入渔申请的国家共有9个,除中国2010年开始参与南极磷虾生产外,每年均递交南极磷虾入渔申报的国家有日本、韩国、挪威和波兰等4个国家[29-34],而传统捕捞国家,如乌克兰、俄罗斯等入渔申报时断时续,表明其对南极磷虾资源开发的兴趣正逐步下降(表1)。

表1 2007—2013年度南极磷虾入渔申报国家概况Table 1.The fishing countries that intend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krill fishery during 2007 to 2013

3.1.2 申报渔船数量

从申报从事南极磷虾开发的渔船数量来看,随着挪威、中国和德国等新兴渔业国家的加入,渔船数量从2007年的7艘,逐年上升至2013年的19艘[29-34](图 1),渔船数量增加了近 1.7倍,其中中国和挪威的渔船数量基本上稳定在4—5艘和3艘,约占渔船总数的42%—53%,表明新兴渔业国家对南极磷虾资源的开发力度强于传统渔业国家,新一轮的南极磷虾开发形势正在复苏。

图1 南极磷虾入渔国渔船数量变化Fig.1.The number changes of each Antarctic krill fishing countries

3.1.3 计划产量

据CCAMLR统计显示[29-34],随着挪威、中国等新兴渔业国家的加入,南极磷虾计划产量增幅明显,与2006年24.5×104t相比,后几年计划产量基本稳定在40×104t左右,其中2009和2013年出现2个峰值(图 2),分别为 62.9×104t和 67×104t,这主要是由于当年俄罗斯和德国分别申报了24×104t和15×104t产量所致。

图2 2006—2013年度南极磷虾计划捕捞产量Fig.2.The intended fishing catch of Antarctic krill fishery from 2006 to 2013

3.2 渔业状况

据统计数据[31-34]显示(表2),2011年共有6个成员国参与南极磷虾捕捞,总产量为17.9×104t,较2010年减少了3.21×104t。参与捕捞的国家中,挪威、韩国的产量下降幅度较大,分别达1.76×104t和1.58×104t,占其产量的14.6%和36.0%[34-35]。日本的产量小幅下降为0.35×104t,占11.8%。而中国的产量增加为1.2×104t。2012年,波兰未参与捕捞,仅5个成员国实施了南极磷虾捕捞,总产量为15.63×104t,较 2011年减少了2.4×104t,降幅达到12.75%。由各成员国产量分析可知,挪威产量基本保持稳定,中国产量下降幅度最大,达1.41×104t,占产量的73.7%,其次为日本,产量下降了1.01×104t,占 38.4%,而智利产量呈明显增长趋势,达0.89×104t,占 492.3%[34]。2010年南极磷虾产量达到21.1×104t,为近20年以来的高点,而此后连续2年出现下降。但与1993—2012年20年间的南极磷虾年均产量(14.12×104t)相比,2012年15.63×104t的年产量仍处于最近20年的年均产量之上,但是低于最近5年(16.57×104t)的年均产量[29-34]。

表2 2010—2012年南极磷虾主要捕捞国家产量Table 2.The fishing catch of Antarctic krill fishery for major countries from 2010 to 2012

4 主要作业区域变化

CCAMLR 2000年对南极磷虾资源分布较集中的48区进行了声学调查[21]。据CCAMLR 2009年和2011年度南极磷虾捕捞渔场统计[13,15]显示,主要作业渔场仍集中在传统的48.1小区、48.2小区和48.3小区。从作业分布范围来看,除48.1小区作业范围相对较大外,48.2和48.3小区作业范围均较小,主要集中在南奥克尼岛和南乔治亚岛周围(图3)。

图3 南极磷虾商业捕捞区域(绿色)和资源调查断面(红色)Fig.3.The commercial fishing areas(green area)and the acoustic survey transect line(red line)of Antarctic krill

4.1 区域产量分布

随着总产量的下滑,近几年南极磷虾作业渔场情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9-34](图 4)。2010年,48.1小区的磷虾产量达到历史新高,渔场由于当年该区域磷虾产量触及CCAMLR设定的15.5×104t的最大允许产量而被中途关闭。2011年,48.2小区的产量达到11.65×104t,在3个渔场中为最高,占总产量的65%;48.1小区的产量则由15.53×104t降至0.92×104t,降幅达94%。从近3年区域产量变化可以看出(图4),随着48.1和48.2小区产量的波动趋势加大,48.3小区产量逐渐趋于稳定。CCAMLR认为,冬季海冰分布情况的不同是造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16]。

图4 2010—2012年度南极磷虾主要渔场产量变化Fig.4.Themain fishing area’s yield variation from 2010 to 2012

4.2 月份产量分布

随着南极磷虾捕捞技术的提高,目前已实现全年生产[24-28](图5)。但由2007—2012年的月份产量比例可以看出,南极磷虾最适作业时间为3—9月份,产量约占年产量的70%—90%,其月产量均超过总产量的10%以上。而1月、10月、11月和12月份产量明显偏少,主要与作业海域被大范围海冰覆盖,影响捕捞作业有关[36-37]。

图5 2007—2012年度南极磷虾不同月别产量组成Fig.5.Themonthly average catch of Antarctic krill fishery from 2007 to 2012

5 资源管理趋势

CCAMLR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南极海洋生物资源,确保南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对南极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管理主要采用以下原则[38-40]:(1)确保南极磷虾可捕资源量和年间资源补充量保持较稳定的状态;(2)确保捕捞对象及其依存的生物资源量和生态环境的稳定,并使已衰竭的生物资源可以得到一定水准资源量的补充;(3)为防止海洋生态系统变化在将来20年,甚至30年内出现无法恢复的情形,尽可能地将出现这种危险的可能性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综合分析南极磷虾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防止其资源过度开发可能造成的生态系统影响,CCAMLR对南极磷虾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较为谨慎,将48区南极磷虾触发总捕捞量设定为62×104t,一旦突破 62×104t,便采用新的管理措施。CCAMLR在其2009年年会上将48区总捕捞量(62×104t)分别细化至各小区,具体分配为48.1小区 15.5×104t,48.2小区 27.9×104t,48.3小区27.9×104t和 48.4小区 9.3×104t[13]。南极磷虾捕捞量实行分区管理之初(2009/2010年度),48.1小区的产量便很快达到规定的水平,并造成当年该渔区作业关闭[32],而 48.3小区新渔场的形成、48.2小区和48.1小区被海冰覆盖无法作业等因素可能是造成2009/2010年度渔场分布异常的原因。捕捞量分区管理目前已基本得到认同,并在2013/2014年度仍将继续使用。

近年来,随着地球气温变暖,南极磷虾资源量异常变化的可能性增加。关于南极磷虾拖网时间、渔获量等渔业情况的掌握也越来越困难。目前,所有渔船实行精细尺度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月报制度和生物学数据的月报制度,但当总渔获量大于或等于触发总捕捞量的80%时,将执行渔获量和努力量5天报告制度。CCAMLR养护措施要求2012/2013和2013/2014渔季科学观察员渔船覆盖率不低于50%,所有渔船在2个渔季内至少观测一次,若可行则实现100%覆盖[39-40]。考虑到南极磷虾资源和渔场的变化,为配合CCAMLR渔业管理决策的需求,以往数十年才开展一次大规模南极磷虾资源调查评估的数据很难满足实际需求[9]。在此背景下,CCAMLR科委会将于2014年通过以渔船为载体进行科学数据的收集,并通过对照区和实验区的数据比对,来验证和改进现有的管理方案。

1 黄洪亮,陈雪忠.南极大磷虾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水产科学,2004,11(z1):114—119.

2 黄洪亮,陈雪忠,冯春雷.南极磷虾资源开发现状分析.渔业现代化,2007,34(1):48—51.

3 Nicol S,Foster J.Recent trends in the fishery for Antarctic krill.Aquatic Living Resources,2003,16(1):42—45.

4 孙松,刘永芹.南极磷虾与南大洋生态系统.自然杂志,2009,31(2):88—90.

5 陈雪忠,徐兆礼,黄洪亮.南极大磷虾资源利用现状与中国的开发策略分析.中国水产科学,2009,16(3):451—458.

6 李显森,左涛,赵宪勇,等.南极磷虾商业捕捞动态.齐鲁渔业,2010,27(1):8—12.

7 苏学锋,冯迪娜.南极磷虾产业开发特点及发展趋势.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12):214—217.

8 沈晓盛,韩小龙,张海燕,等.我国对南极磷虾的开发研究及其产业化利用现状.现代食品科技,2013,29(5):1181—1185.

9 朱国平,徐怡瑛,夏辉,等.2009/2010—2011/2012渔季中国南极磷虾渔业渔场时空变动.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3,22(3):425—431.

10 樊伟,伍玉梅,陈雪忠,等.南极磷虾的时空分布及遥感环境监测研究进展.海洋渔业,2010,32(1):95—101.

11 徐国栋,陈雪忠,黄洪亮,等.南极磷虾捕捞技术探讨.湖南农业科学,2011,(19):122—124,128.

12 CCAMLR.Report of the twenty-seventh meeting of the commission.Hobart,Australia: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2008.

13 CCAMLR.Report of the twenty-eighth meeting of the commission.Hobart,Australia: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2009.

14 CCAMLR.Reportof the twenty-ninthmeeting of the commission.Hobart,Australia: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2010.

15 CCAMLR.Report of the thirty meeting of the commission.Hobart,Australia: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2011.

16 CCAMLR.Report of the thirty-firstmeeting of the commission.Hobart,Australia: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2012.

17 朱国平.南极磷虾种群生物学研究进展Ⅰ—年龄、生长与死亡.水生生物学报,2011,35(5):862—868.

18 Kawaguchi S,Candy SG,King R,etal.Modelinggrowth of Antarctic krill:Ⅰ.Growth trendswith sex,length,season,and region.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2006,306:1—15.

19 Candy SG,Kawaguchi S.Modeling growth of Antarctic krill:Ⅱ.Novel approach to describing the growth trajectory.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2006,306:17—30.

20 Siegel V.Review of length-weight relationships for Antarctic krill(SC-CAMLR-SSPI9).Hobart,Australia: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1992:145—155.

21 Watkins JL,Hewitt R,Naganobu M,et al.The CCAMLR 2000 survey:amultinational,multi-ship biological oceanography survey of the Atlantic sector of the Southern Ocean.Deep Sea Research PartⅡ:Topical Studies in Oceanography,2004,51(12-13):1205—1213.

22 一井太郎,泷宪司.ナンキヨクオキアミ南极海.平成25年度国际渔业资源の现况.http://kojushi.job.affrc.go.jp,2003.

23 Tarling G A,Shreeve R S,Hirst A G,etal.Natural growth rates in Antarctic krill(Euphausia superba):Ⅰ.Improvingmethodology and predicting intermolt period.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2006,51(2):959—972.

24 CCAMLR.Fishery Reports 2008(WG-FSA-08).Tasmania,Australia: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2008.

25 CCAMLR.Fishery Reports 2009(WG-FSA-09).Tasmania,Australia: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2009.

26 CCAMLR.Fishery Reports 2010(WG-FSA-10).Tasmania,Australia: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2010.

27 CCAMLR.Fishery Reports 2011(WG-FSA-11).Tasmania,Australia: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2011.

28 CCAMLR.Fishery Reports 2012(WG-FSA-12).Tasmania,Australia: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2012.

29 CCAMLR.CCAMLR Statistical Bulletin Volume 20.Tasmania,Australia: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2008.

30 CCAMLR.CCAMLR Statistical Bulletin Volume 21.Tasmania,Australia: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2009.

31 CCAMLR.CCAMLR Statistical Bulletin Volume 22.Tasmania,Australia: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2010.

32 CCAMLR.CCAMLR Statistical Bulletin Volume 23.Tasmania,Australia: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2011.

33 CCAMLR.CCAMLR Statistical Bulletion Volume 24.Tasmania,Australia: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2012.

34 CCAMLR.CCAMLR Statistical Bulletin Volume 25.Tasmania,Australia: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2013.

35 李励年,邱卫华,王茜.2011年全球南极磷虾捕捞和主要生产企业经营概况.渔业信息与战略,2012,27(1):66—73.

36 陈峰,陈新军,刘必林,等.海冰对南极磷虾(Euphausua superba)资源丰度的影响.海洋与湖沼,2011,42(4):495—499.

37 戴立峰,张胜茂,樊伟.南极磷虾资源丰度变化与海冰和表温的关系.极地研究,2012,24(4):352—360.

38 唐建业,石桂华.南极磷虾渔业管理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资源科学,2010,32(1):11—18.

39 CCAMLR.Schedule of Conservation Measures in Force 2011/12.Tasmania,Australia: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2012.

40 CCAMLR.Schedule of Conservation Measures in Force 2012/13.Tasmania,Australia:Commiss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Antarctic Marine Living Resources,2013.

猜你喜欢
渔场磷虾资源量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磷虾真是“虾无敌”
《关于加强远洋鱿钓渔船作业管理的通知》公布
南极磷虾粉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埃及超大规模养鱼场
铀矿数字勘查资源量估算方法应用与验证
连续三年保持50%增长,入驻通威、新希望养殖基地,这家渔机企业将打造未来无人渔场
塞拉利昂通戈金刚石矿资源量上升
“美味”的磷虾
蕲春赤东湖渔场突破蛇鮈繁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