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出版走出去的问题、优势与路径选择*

2015-01-30 20:16姚宝权
中国出版 2015年17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国家

□文│姚宝权

“一带一路”视域下出版走出去的问题、优势与路径选择*

□文│姚宝权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与实践下,出版走出去具有较好的政策和市场优势。文章在分析走出去存在的问题与优势的基础上认为,宏观层面系统规划,中观层面现代化出版企业集团运营,微观层面资本输出、内容以及营销渠道的开拓创新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有效路径。

出版 一带一路 走出去 对象国

新世纪以来,我国出版走出去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在信息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当下,出版走出去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也不断增多。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理念布局,为中国出版走出去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和视野。因此,在“一带一路”视域下探讨出版走出去的问题、优势和路径正逢其时。

一、“一带一路”视域下出版走出去的问题分析

当前,国家对出版走出去的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出版企业走出去的愿望也十分强烈。但是,客观上说,出版走出去之路依然任重道远,存在多方面亟须解决的问题。

1.国家关于走出去的政策比较单一,缺乏系统而长远的规划

自本世纪初开始,国家对出版走出去提供了较多的政策支持,为出版走出去提供了方向性指导。不足之处在于,大部分政策都是以“规划”“意见”“计划”“工程”等临时性措施的形式出现的,忽视了走出去的对象国之间的文化、国情的差异性。

2.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强大风险应对能力的龙头企业

当前,我国出版企业的改革尚在进行中,企业内部整合尚未完成,现代集团化的企业运作方式尚未真正体现。出版行业缺乏具备现代企业体制、在国际上具有强大竞争实力的出版龙头企业。在国际出版界影响有限。另外,因为走出去的时间较短,懂国际贸易、熟悉跨文化经营的人才严重缺乏。

此外,相比欧美等国家比较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一带一路”区域内,有相当部分国家存在着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不稳定因素,各种传统与非传统的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因此,出版企业在这些国家中开展图书出版等相关经济或文化活动,其面临的经济违约风险、政治审查风险较大。而我国出版企业在十多年的走出去过程中,对这些市场与非市场因素引起的纠纷的处理能力较为欠缺,风险应对能力不足。

3.缺乏“跨文化”写作的作者群体和翻译人才

出版走出去,必须以文化输入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以输入国读者易于接受的方式来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以及中国现在的国家形态,以便消除这些国家的读者在内容理解层面上的“差异性”。目前,我们恰恰缺少的正是既懂中国文化,又知晓输入国文明和读者心理的“跨文化”写作的作者群体。

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一带一路”区域内,各国的语言差异较大,且这些国家大部分是多民族国家,即便是同一国内的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也千差万别。“截至2014年上半年,通过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以初、中级为主)的人数仅3.6万人。据中国译协估计,能够承担审定稿任务的各语种高端人才全国恐怕不足万人,其中中译外高端人才或许不足千人”。[1]翻译人才缺口较大的现实情况严重制约着中国出版走出去,是当前我国出版走出去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一带一路”视域下出版走出去的优势

我国出版走出去经历了十多年的探索,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而“一带一路”的提出与实践对于出版走出去来说,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1.庞大的市场和稳定的双边、多边贸易关系有利于出版走出去

“‘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覆盖约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2]“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经济合作带,[3]这是一个庞大的经济市场。

“一带一路”的实践将助推各国之间构建长期、稳定、互利的贸易关系。出版走出去在一定程度上所必须面对的贸易保护主义的不确定的情况也将有所改观。“一带一路”区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意识形态领域的严格限制,出版走出去的对象国对出版物的限制政策将会适当放宽,苛刻的审查将会有所弱化。

2.市场与作者群的扩大

“一带一路”经济区域展现的自由贸易形式,必然会在企业、个人之间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交流与合作,这种合作当中必然有对对方了解的需求,这种需求理所当然可以转化为出版物的潜在市场。

同样,随着贸易往来的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也不断加深,相互之间的文化背景也不断熟悉,出版社可以通过与企业、个人的合作、开发,将其发展成为潜在的作者,从而弥补国内熟悉相关国家文化特色的作者群的不足。

三、发展路径的选择

面对“一带一路”区域内各国之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以及该区域内许多国家政治不稳定、各类风险相对较高的现实,出版走出去应该在宏观、中观与微观上作出恰当的路径选择。

1.宏观层面:长远规划赢得市场

图书出版因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相比于其他企业国际化道路来说要艰难得多。因此,国家、企业应在宏观层面作出出版走出去的长期系统规划,这是“一带一路”视域下出版企业赢得市场的必要保证。

增加走出去对象国的文化研究投入。相比于欧美经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对“一带一路”区域内的许多国家的研究是比较薄弱的。而图书出版则必须依靠系列研究成果、结论作为选题、策划、营销的依据。因此,政府和出版企业可以通过联合设立出版研究基金的方式,推动相关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对“一带一路”区域内国家文化、民族风情等的全方位研究,从而为出版走出去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

通过各种形式培养高层次翻译人才。正如前文所述,当前制约我国图书走出去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高层次翻译人才的短缺。而“一带一路”区域内的国家有相当部分是非国际通用语言的小语种国家,国内能够用当地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中国故事的翻译者很少。因此,出版界应该通过与国内外相关高等学校、企业合作等形式,通过人才聘请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高水平的翻译群体。

2.中观层面:现代化出版集团的运营方式

中国出版企业国际化道路的时间相比于走相同道路的欧美发达国家的时间短很多,几乎是在欧美出版企业集团的市场夹缝中寻求突破,难度可想而知。但有压力才有动力,也才有机会。依托“一带一路”,出版企业走出去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整合企业优势资源,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出版企业集团。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我国出版集团在内部的整合上尚未真正形成合力,因此,加速出版企业集团内部整合,发挥企业内生优势应成为当前走出去的重要方向。

出版企业相互之间的合作是突破国际强大出版集团压力的有效手段。目前,国内各出版集团之间在国际市场上有时出现相互掣肘的现象,如仅在出版内容的选题上,出版企业之间重复选题的情况屡见不鲜。没有形成中国出版企业走出去的合力,需要在政府层面和企业共同利益的层面进行调适。

政府、企业共同应对走出去的风险。作为企业,风险应对是其发展过程中必然要考虑的因素。面对走出去的风险,一方面应尽可能地取得政府各方面的支持,一方面应尽快探索、熟悉各国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以及民族部落间的风土人情,取得当地政府、民间的认可,提高企业风险应对能力,尽快成长。

3.微观层面:出版物走出去的形式、内容的创新

出版走出去能否成功,最终要落实在出版内容、营销方式是否能被走出去的对象国读者接受的基础之上。因此,出版物应该在内容、形式、渠道等方面满足“一带一路”区域内各国读者的需求。

直接的资本输出。正如前文所述,由于文化、语言以及意识形态的差异,出版走出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作为企业来说,通过短期经济利益的获取来壮大和发展自身是必然要求。在这种两难选择中,出版企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直接投资来取得短期的经济效益,为后续发展提供经济支持。如直接并购当地出版社,聘用当地的作者、编辑,通过当地出版社出版中国图书等。这样既可以减少流通过程,节约出版成本,又可以减少当地政府对出版物的审查环节中不必要的麻烦。

以科技类图书作为走出去的突破口。“一带一路”所囊括的国家大部分都是发展中国家,科技实力较弱,对先进科技类图书需求必然较多,这类图书因意识形态色彩较淡,相对而言,更容易通过当地政府的图书审查。因此,可以以科技类图书为突破口,通过科技图书带动中国文化经典读物的出版走出去。

通过活动的开展,淡化出版企业的利益印象。

从陌生化排斥原理来看,“由于文化接受主体有自己已遵循的知识地图与认知图景,对陌生的东西有一种刻板印象式的排斥,从而对传媒产品有一种结构性的拒绝”。[4]为了减弱或消除这种刻板印象的排斥,出版企业可以通过设立系列基金的形式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如针对非洲、中亚、南亚等一些比较贫穷的国家开展疾病救治、文化遗产保护等公益性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树立中国出版企业的合作、帮扶形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构建中国的责任大国形象,为当地人民接受中国文化输出赢得市场。

多经济领域的合作。“一带一路”是一个长远的议题,同时也是出版企业自我展示的良好契机。因此,出版企业可以以发展跨领域合作的方式,进行多种投资,增加盈利途径。一方面,在数字出版成为时代潮流的当下,提高数字出版物的比例是出版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在市场上取得良好效益的出版物,应该进行深度挖掘,拓宽多元化盈利渠道。如前些年流行的“哈利・波特”系列图书,不但在中国出版市场表现不俗,在玩具、电影、电视等领域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这是中国出版走出去应该学习的地方。

以共同的文化价值观为基础进行图书内容的创新。尽管不同民族之间具有不同的宗教信仰、政治体制与民族风情,但是,生活在不同地域的民族、国家之间也会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因此,出版企业在对这些国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用各民族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来讲述中国故事,是出版内容创新的前提与依据。

四、结语

“一带一路”的倡议与实践,不仅为中国出版走出去提供了宏观层面的战略视野,同时也提供了突破现有发展瓶颈的创新路径。中国出版企业应加速资源整合,依托“一带一路”大范围、长时间的经济合作特点,通过长远规划与短期盈利相结合的方式,助推走出去效果的提升。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学院)

[1]唐闻生.讲好中国故事需培养大批高端中青年翻译人才[EB/OL].中国网.http://news.china.com.cn/2014-07/29/content_33085202. htm,2014-07-29

[2]龚雯,田俊荣,王珂.新丝路:通向共同繁荣[N].人民日报,2014-06-30

[3]袁新诗.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东南亚纵横,2014(8)

[4]刘建华.论文化差异影响传媒“走出去”的七大机理[J].学术探索,2014(12)

*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法治湖南’背景下政府微博新闻发布与管理研究”(11YBB106)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国家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