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习式”语言力量的精准把握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评介

2015-01-30 20:16高圣洁蔡亚志
中国出版 2015年17期
关键词:平易近人话语力量

□文│高圣洁 蔡亚志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习式”语言力量的精准把握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评介

□文│高圣洁 蔡亚志

通读《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清新之风扑面而来,全景式地彰显了“习式”语言的非凡魅力。习近平总书记朴实的语言,平实中蕴含着深邃的智慧,朴素中呈现出悠远的意境。该书由陈锡喜教授主编,辑录了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至2014年5月期间系列重要讲话中富有特色的引文引言,共70个词条,将其分为“开篇”“形象比喻篇”“俗文俚语篇”和“诗文引用篇”四个部分,并对引文引言进行语源考证、语境分析、理论价值阐释、现实意义评价和社会反响考量,旨在从语言文化的角度为读者提供一本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通俗理论读本。

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蕴含着求真务实的治国理政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用最“接地气”的、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大白话、大实话解除人们心中的疑惑。这些话语句句说到人民的心坎上,得到人民在情感上的共鸣、认同和接受。“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这句朴实无华、人人都能听懂的话语,揭示了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的道理,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只有切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党才能担负起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打老虎、拍苍蝇”“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等话语,既是党中央对反腐倡廉的庄严承诺,又是对贪腐分子的严厉警告,表明了我们党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勇气、决心与信心。

广征博引的诗文引用承载着广博精微的文化底蕴。习近平总书记用中国优秀传统的古典诗词传递了党中央的治国理政理念,表现出其广博精微的文化底蕴。2013年3月习近平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引用“治大国如烹小鲜”,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他执政思想的影响。习近平很多理念,比如以民为本、政通人和、尚贤重才、建设节约型社会,都体现出他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功底。在2013年年底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的讲话中,习近平引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既是中华民族创新精神的写照,也是社会不断变革图强的需求,更是他作为为政者对自己不断更新思想观念的要求。中国正因为有这种强调创新反对因循守旧的优秀传统,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习近平在各种场合广征博引中国优秀古典诗词,不仅向全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非凡魅力,同时也激发了全世界人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聚焦百姓心声的话语推进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化和通俗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承担着宣传、教育人民群众的任务,要想得到人民的认同和接受,就必须善于运用人民群众的语言,注重人民的政治要求、价值目标等诉求,而不是用抽象的概念拒人于千里之外。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总是与人民共振共鸣、息息相通。他常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格言、俚语等大众语言,表达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心就是力量”,简简单单的话语表达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得好不好,执行得行不行,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接地气”“充充电”就是要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向人民汲取智慧。这些简单通俗的话语有力地传递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并被人民群众认同和接受。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平易近人话语力量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词语聚焦
领导干部讲话怎样“平易近人”
怀疑一切的力量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用与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