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学史的典藏之作*
——《中国报学史》评析

2015-01-30 20:16蒋国东
中国出版 2015年17期
关键词:新闻业史料时期

□文│蒋国东

中国新闻学史的典藏之作*
——《中国报学史》评析

□文│蒋国东

作为折射社会文化的镜子,我国近代报纸见证了封建王朝的覆灭、外国势力的入侵和民主政治的兴起。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报纸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史。由戈公振撰写的《中国报学史》(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摆脱了传统史学书籍“文献堆砌”的机械模式,以“史料的立体感”重现了中国报纸生产和流通的社会场景,把史料、评论和鉴赏融为一体,全面回顾了五四运动前中国报业的发展历程,揭示了新闻报纸和社会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为新闻从业者、史学研究者和政治文化学者提供了珍贵史料。通读全书,有三大特点。

历史文献与独到见解有机融合,生动呈现中国报史的发展脉动。该书最大特点就是摒弃了文献罗列式的史书撰写范式,作者对文献层层剖析,观点频现,引经据典,带领读者感受中国报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官报独占时期,外报创始时期,民报勃兴时期和报纸营业时期。史料丰富程度远胜于同类书籍,更重要的是,作者基于史料的观点鲜明透彻,令人耳目一新。例如,在“第三章外报创始时期”中,作者描述了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报纸和它们对中国新闻业的深远影响。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虽然外报对我国科学之贡献“当然为吾人所承认”,但是“鼓吹资本主义与帝国主义,为害于我国实大”,并剖析了当时国人对外报的态度。类似的独到见解在书中俯拾即是,展现了作者作为史学家的明锐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该书以时间为轴,以史实为背景,将各时期的报纸特点和社会文化特征相互印证,交相辉映,使得中国报学史的立体多维时空跃然纸上。通览全书,读者对中国报刊业的起源、发展和历代政治势力对其的影响便了然于胸。

结构不拘一格,勾勒出中国新闻业发展的多维时空。灵活多变的章节编排引领读者从不同角度纵览新闻业从无到有,从官报垄断到民报崛起,再到商报繁荣的变迁历程。全书除“第一章绪论”外,其余五章按时间和类别划分,依次介绍官报、外报、民报、商报和现代报纸,每章中小节划分灵活多变。例如,在描述官报时,作者按时间顺序对比各朝代官报特点。而民报篇和商报篇以办报地点为分节依据,结合中日战争和辛亥革命等历史背景,揭示民报和商报的兴起与国家命运的密切关系。如此不拘一格的分节方式,旨在透过历史视角多层次展现中国报纸从起初无民意可言,或仅代表外国之意,到后来为民众发表政论,直至呈现百家争鸣局面的转变轨迹。

注释详尽,校对严谨,准确还原了中国报刊史各时期的经典论述。全书共有注释124处,其中82处超过百字,尤以清朝官报和外报的文献注释最为翔实。这些史料形式多样,作者旁征博引,点评精辟,深入浅出,把报纸发展融入政治变革、文化碰撞和经济环境之中,营造出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作者曾亲赴欧洲各地博物馆,仔细甄别,搜辑到早期在中国出版过的外文报纸和译报,勘校了办刊日期和中外刊名,对刊名含义和刊物背景一一加以注释,足见作者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力。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系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基于语料库的英汉新闻转述言语对比研究”(2014Z00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新闻业史料时期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美育史料·“八·一三专号”
史料二则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新闻业的决定性角色:编辑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论新闻业未来发展趋势和报业集团应对策略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