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配合温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8例

2015-01-31 05:37王文慧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小针刀针刀针法

王文慧

(黑龙江省密山市人民医院康复中心,密山 158300)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亦称漏肩风、冻结肩、肩凝症。因发病年龄以50岁左右为多,故又叫“五十肩”。本病起病往往无明显诱因,常为单侧发病,以肩部酸重疼痛,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病程可达数月,严重者达1~2年。该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消除疼痛、改善功能是治愈的关键[1]。笔者采用小针刀配合温针法对肩周炎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70例肩周炎患者,血沉、抗“O”、X线片检查均无异常,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肩周炎诊断标准[2]。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每2人分在治疗组后,1人分在对照组。治疗组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最小的39岁,最大的60岁,平均(49.1±6.5)岁;病程最短的1个月,最长1年,平均(6.7±4.1)个月。对照组22例,其中男10例,女12例;年龄最小的38岁,最大的58岁,平均(49.2±6.3)岁;病程最短的1个月,最长1年,平均(6.4±4.3)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均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①第一步:针刀治疗,具体操作:嘱患者坐于椅上,裸露患侧肩部,屈肘90°,前臂自然放在治疗台上。在喙突,肱骨大、小结节,肩峰下滑囊,冈上肌、冈下肌抵止端,大、小园肌抵止点、喙肱肌与肱二头附着点压痛最明显处用龙胆紫做标记,碘酒、酒精常规消毒,左手拇、食指固定施术部位,右手持平刃针刀在标记点刺入,刀口线与神经、血管、肌纤维走行方向平行,到达预定位置后,行纵行疏通,横行剥离法3~4刀。在肩峰下滑囊处行通透剥离法。肩关节周围尚有其它明显压痛点,亦应一并手术剥离。每次3~5点,7天一次,不愈可进行下一次治疗。②第二步:温针疗法,针刀术后次日进行温针疗法。取穴:主穴取肩髃、肩髎、肩内陵、肩贞、臂臑、曲池、外关。肩内廉痛,加尺泽、太渊;肩外廉痛,加后溪、小海;肩前廉痛,加合谷、列缺。操作:用2寸毫针,针宜泻法,得气后,将艾条切成2cm长的若干段,置于肩周围诸穴针柄上点燃,燃尽1段为1壮,每穴灸2~3壮,留针半小时出针(为避免艾段散落灼伤皮肤,可剪一圆形纸片中留小孔,预先套在针身覆盖在皮肤上)。病程初期,可远道取穴条口或阳陵穴,施以强刺激,边捻转,边嘱病人活动上肢,不断加大幅度,能即刻缓解疼痛。温针灸6次后如不愈,行下一次针刀疗法。针刀1次,温针灸6次为1疗程。

1.2.2 对照组服用布洛芬每次50mg,每日3次,疗程同治疗组。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配合功能锻炼,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运动功能完全恢复;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治疗前后疼痛和运动障碍无明显变化。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以上结果表明,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

2.2 两组副作用比较治疗组未见任何副作用。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腹痛、腹泻1例,皮疹1例。由于例数较少,未做统计学处理。

2.3 典型病例分析李某某,男,49周岁,干部。于2012年7月8日就诊,主诉左肩关节疼痛,功能受限一年,每因劳累或受凉后症状加重,夜间疼痛明显,常影响睡眠。穿衣、梳头、写字均受影响。检查发现肩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前举、后伸、外展、内旋等活动受限,肩关节周围压痛。血沉、抗“O”、X线片检查均无异常,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给予针刀配合温针疗法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运动功能正常。随访两年未复发。

3 讨论

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是人体的一种自身代偿性疾病,软组织损伤以后的人体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是以网状结构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即这种自我修复和代偿是整体的、全方位的代偿。人体的代偿过程中网状系统由整体的病理框架组成,网状系统的连接点就是原始病变以及原始病变点与周围组织之间形成的粘连、瘢痕、挛缩和堵塞点。显然,要调节疾病的病理构架,就必须破坏它的关键连接点,才能调节整个网状构架的结构[3]。肩周炎是因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起止点及行进途中的广泛的粘连、瘢痕、挛缩,常波及三角肌、肱二头肌、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乃至胸小肌、胸大肌等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和韧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病理构架,限制了肩关节的活动,针刀松解术对病变关键点进行精确松解,再用举肩、后伸内收旋转等自我功能锻炼将残余的粘连松解,是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温针法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针刺入穴位后将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后施灸[4],具有良好的促进备注循环、松解粘连、消除炎症、改善症状的作用,可以扩张血管和淋巴管,抵制血管通透性提高,使炎症、水肿减弱,改善血管和淋巴循环,减少炎症渗出物,并促进渗出物的吸收,防止针刀术后粘连,从而大大提高了针刀疗法的疗效,并且巩固了治疗效果,防止病情复发。我们将70例肩周炎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小针刀配合温针法,对照组采用服用布洛芬的药物治疗方法。结果表明,治疗组的痊愈率为77.1%,显效率为20.8%,有效率为97.9%;对照组的痊愈率为22.7%,显效率为22.7%,有效率为45.4%。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未见任何副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小针刀配合温针法疗效显著,无任何副作用,是较理想的肩周炎治疗方法。

[1]谷增泉,孙雪生,吕伯实,等.痛点注射功能锻炼在治疗肩周疼痛中的应用[J].颈腰疼杂志,2004,25(1):3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4.

[3]吴绪平,张天民.针刀临床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9:27.

[4]常英,张娟,何君君.动刺法配合温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49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2):112-113.

猜你喜欢
小针刀针刀针法
厉害了,我的小针刀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小针刀联合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评价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小针刀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踝内外翻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