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进展※

2015-01-31 05:37万超凡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治疗学专业课医学

万超凡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006)

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进展※

万超凡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州 510006)

运用文献检索的方式,就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及方案(教学课程设置与进度)、社会反馈及评价等方面收集相关研究文献资料,了解其最新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当前的人才培养研究多由教师以及相关教育教学专家进行,且多停留于教学教研层面,并未形成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结果。确定合理的中西医课程比重、理论课与实践课比重,就部分科目进行删减或课时调整,制定出新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方案,对于完善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意义。

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综述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整个医学体系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康复医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是有关促进病、伤、残者的康复医学,是应用与功能障碍康复有关的预防、诊断、评定、治疗和处理的医学学科,即应用医学手段使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得到康复的医学学科[1]。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现代康复医学以来,康复医学事业发展迅速,康复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迅速增加,各有关院校纷纷开设“康复”专业[2]。在经历了初期的无序之后,康复技术人才的培养已逐步走向成熟化。与此同时,关于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也一直颇受关注。

1 人才培养目标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成果日益丰硕,康复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对于以往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考验。在运用新型的康复器材及技术时,由于患者功能障碍的独特性与丰富性,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所产生的康复治疗师难以充分满足新时期的医疗需要。培养目标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标准,关于培养目标,不同的高等医学院校培养的侧重点存在差异。

钟卫权、朱元业[3]认为,中医院校强调的是传统的针灸推拿康复学,医学院校强调以西医为指导的临床康复治疗学,大专类职业技术学院则以康复器械为主,讲授康复课程。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四年制康复治疗师,在课程设置方面前期过于注重全面的临床医学基础知识,没有突出与康复治疗学专业联系密切的基础知识,如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的生理与病理知识,导致后继的专业课程康复功能评定和物理因子治疗、运动疗法学、传统康复治疗等课程进行时,显示出基础的薄弱。谢芹等[4]认为合理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中西医基础知识、康复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和一定科研能力,有一定发展潜力及创新精神,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高级康复治疗人才。何静杰等[5]提出要意识到人文社科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出有爱心、有热心、有耐心、有职业道德、有奉献精神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2 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进展

培养方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完善的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双优的重要保障。现阶段,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课程教学方式为主。培养方案组成部分集中表现为课程设置与课程进度。

2.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以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为例,在制定培养方案方面,张凤仁[6]认为该专业需要有扎实、牢固的医学基础知识,又要系统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技术。该校对与康复治疗专业联系不紧密的临床课程 (如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进行了删减与优化,重点加强了康复专业课的教学,尤其是加强了康复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康复专业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之比达到1∶1~1.5,而且还增加了PT与OT研究的教学。同为首都医科大学何静杰[7]持有与此类似的观点,在教学方面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坚持前期基础课程与临床教学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综合能力,重视临床教学、见习、实习。李晓捷等[8]从自身所在的佳木斯大学康复康复医学院对外交流办学的经验出发,认为应改革专业技能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培养。很多的操作技术通过单纯的理论课讲授很难收到较好的效果,还需要在实验室对各种操作技术进行设计、演示及练习,实验教学对于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9]。徐守宇等[10]认为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至为重要,教学基地建设及其设备设施与条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陈艳等[11]认为实验室开放是康复治疗学专业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肯定实验室教学的同时发现了其实现专业细化的重要作用。

2.2 西医课程与中医课程结合 由于当前康复治疗学专业在中西医院校皆有开设,对于中西医课程比重的取舍尤为重要,已演化为中西医院校不同的学科特色。为了突出中医特色,河南中医学院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课程设置突出专业性。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体现中医特色。课程设置减少了临床课程的比重,减少了中医课程的比重,增加了专业课模块的比重,增加了针灸学、推拿学、中医伤科学、中医康复与养生、中医气功学、中医老年病学等中国传统康复课程,推动边缘学科的交叉、融合,突出了人才培养的特色[12]。首都医科大学[13]则重新编写了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康复医学概论、作业疗法评定学、假肢与矫形器学等共33门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在中医基本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重点加强针灸、推拿和按摩等教学内容,使学生较系统掌握中医的传统康复治疗方法,逐步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治疗学教育的道路。上海中医药大学[14]就部分中西医课程进行缩减结合,例如将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合并为“中医学基础”,学分和学时约为专业本科的1/3;正常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合并为“正常人体学”,学分和学时约为西医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同类学科的2/3;“中国传统康复技能”是将传统学科“推拿手法学”“刺法灸法学”和“推拿功法学”合并成独立的学科,学分和学时占原来3个专业的2/3。

2.3 课程类别及科目设置研究 对于课程科目设置,当前大致可以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限选课、任选课、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六大类,而其中的具体科目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亦有差异,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中西医课程比重存在明显差异,部分科目设置的必要性需重待考量。

张凤仁、李洪霞[15]提出,在首都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各类课程及占总学时的比例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品德课6门,占7.63%;公共基础课8门,占23.0%;专业基础课19门,占35.54%;物理疗法 (PT)专业方向专业课16门,占33.83%;作业疗法 (OT)专业方向专业课16门,占34.03%;毕业实习37周,1480学时。昆明医学院的敖丽娟等[16]指出,该校此专业课程大致包括公共课、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公共课、PT方向专业课、OT方向专业课、临床技能培训及毕业实习。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王尊等[17]在通过与中山大学课程设置比较之后,认为应进一步增加专业课课时,增加专业课实践课比重,坚持中医康复课时投入,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唐巍等[18]以为,在新生入学的前两年做到基础课程与临床教学有机结合,第三年开始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加强实践实习教学,突出对传统和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方法的掌握。薛晶晶等[19]调查发现,医学基础课程中,《医学影像学》 《统计学》 《医学心理学》等与康复专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开设比例均偏低,而与康复治疗专业联系不紧密的《微生物》 《免疫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药理学》等课程部分院校却独立开设。专业课程中,《心肺疾病物理治疗》《运动医学》 《手法》 《人体机能学》等在专科院校中并未独立开设。

3 人才培养社会反馈及评价研究进展

社会反馈及评价表明了社会对于所培养的康复治疗学人才技能和素质的态度,是人才培养模式合理与否的一大参考标准,同时也是人才培养模式修正完善的重要指导。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在于人才的使用。但是通过文献检索,发现与社会反馈及评价直接相关的文献资料较少。李晓捷、吕智海[20]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重收集和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朱成萍等[21]向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康复治疗学专业大二、大三学生收集对于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反馈,发现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双语过渡”应是临床医学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但调查研究多停留于学生自身反馈,缺乏社会层面例如医疗科研单位对于现行人才培养的意见与建议。

4 讨论

通过文献检索后可以发现,当前的人才培养研究多由教师以及相关教育教学专家进行,且多停留于教学教研层面,着力于完善学科建设与课程教学,并未形成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结果。不可否认,中西医课程比重、理论课与实验课比重、部分科目设置的必要性、学期课程设置与安排、课程课时分配等五大方面是培养方案是否合理的重要参考。因此,确定可行可信的中西医课程比重、理论课与实践课比重,完善学科科目设置,制定出合理的学期课程安排和课时分配,对于完善当前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可进一步就人才培养模式入手进行调查研究,可尝试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收集来自不同医学类高校康复治疗学专业在校生、毕业生、相关教师及医院科室医生、专家对此的意见与看法,建立人才使用社会反馈及评价机制,并就具体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思路与解决方法,以此促进康复治疗写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与完善。

[1]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

[2]胡忠亚.对我国康复专业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2):165-166.

[3]钟卫权,朱元业.关于康复治疗学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思考[J].南方医学教育,2010,(4):24-25.

[4]谢芹,余瑾,刘春龙,等.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计划设计与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4):69-70.

[5]何静杰,杨祖福.康复医学专业本科生教育现状与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7(8):788-789.

[6]张凤仁,李洪霞,崔泓.国内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6):599-600.

[7]何静杰.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7):61-62.

[8]李晓捷,吕智海.加强实践技能培养,提高康复治疗学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康复,2008,23(6):432-433.

[9]陈艳,潘翠环,罗爱华.康复治疗学专业实验教学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1):99-100.

[10]徐守宇,姚新苗,解光尧,等.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学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C].宁波:浙江省医学会,2012:145-148.

[11]陈艳,潘翠环,叶正茂.实验室开放与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09,4(22):107-108.

[12]白俊敏,冯晓东,任彬彬,等.康复治疗专业课程体系综合改革实践[J].光明中医,2013,28(2):412-414.

[13]张凤仁,李洪霞,赵扬.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学历教育的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3):297-298.

[14]朱燕.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J].中国康复,2010,25(4):321-322.

[15]张凤仁,李洪霞.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8):449-450.

[16]敖丽娟,李咏梅,王文丽,等.昆明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4):363-365.

[17]王尊,王磊,顾一煌,等.南京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专业课程设置的实践和思考[J].中国康复,2011,26(4):316-317.

[18]唐巍,胡玲,倪朝民,等.中医药院校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4):367-370.

[19]薛晶晶,王清,燕铁斌,等.国内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12):1149-1151.

[20]李晓捷,吕智海.加强实践技能培养,提高康复治疗学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康复,2008,23(6):432-433.

[21]朱成萍,王尊,王磊.南京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对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反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3):89-91.

Research Advances on Training Professional Rehabilitation Therapeutics Talents

WAN Chaofan
(Clinicalmedical college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and rehabilitation,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006,China)

This paper collects relevantmaterials and information ofmany respects such as cultivating goals,contents and schemes(teaching curriculum and schedule),social feedback aswell as evaluation during the training on professional talents on Rehabilitation Terapeutics 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to keep fully informed of the latest progress.Results show that current talents training researches are mostly conducted by teachers and related education experts,whose researches are just stopping at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levelswithout forming a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mode with an organized,systematic,and theoretical results.Reasonable propor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and Westernmedicine courses,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urses should bewell-designed.Through deletion of partof the subjects and adjustment of the class hour,a new scheme of curriculum setting and class hour distribution will be determined.And all measuresmentioned above are significant to improve current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mode.

rehabilitation therapeutics;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g;summarize

10.3969/j.issn.1672-2779.2015.02.079

1672-2779(2015)-02-0148-03

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No:201410572078)

杨 杰 本文校对:夏静娴

2014-11-25)

猜你喜欢
治疗学专业课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龙湖
长白山之行
医学、生命科学类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