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让概念生成更灵动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课堂实录及反思

2015-01-31 15:21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叶琳
中学数学杂志 2015年19期
关键词:二分法零点区间

☉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 叶琳

问题引领让概念生成更灵动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课堂实录及反思

☉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 叶琳

概念是对事物的本质认识,是逻辑思维最基本的形式.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水平关乎着数学学习的理解,很多学生畏惧数学缘于对数学概念的不理解.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侧重于概念的应用性,而忽视概念的整体性和本质教学.建构主义认为,概念教学不在于概念的本身,而是在于概念的建构过程和学生的思维创造.本文以“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一节课对概念的生成教学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以求教于同行.

一、游戏导入,创境激趣

师:大家都看过《幸运52》中猜商品价格的游戏,下面我们一起来玩玩猜数字这个游戏,如果让你来猜这个两位数,你如何猜?

生1:先随便填入一个两位数,如果大了再每次减少10.

生2:这样太慢了,随便填入一个两位数,如果大了,再报一个数;如果低了,就报两个数的和的一半;每次猜的数字应该是前面最近的大的数字和小的数字的和的一半.

师:两个同学的方法哪个更好?

生众:生2的好.

师:对!这个方法在我们数学上有没有理论依据?我们有没有学过和这个方法类似的知识?

生3:好像和我们学过的函数的零点存在性定理有点儿联系,但是不确定.

师:我们知道,游戏中的正确数字就在一次“大了”和一次“小了”的数字之间,就像我们刚刚学过的函数和方程的内容: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像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f(a)f(b)<0,那么一定存在c∈(a,b),使得f(c)=0,也就是说方程f(x)=0的根一定在区间[a,b]上.这个猜数字的思想就是二分法的思想,这个方法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解方程的思路:每次把方程的根(游戏中的正确数字)所在的区间缩小一半,最后确定方程的近似解.

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求方程的近似解.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会求哪些类型的方程的解.生(齐声):一次方程、二次方程.

生4:随便举个方程x2+3x-1=0,它的根是

师:结合前面学习的知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可以和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结合在一起,方程的根就是函数的图像与x轴的交点.(用几何画板作出y=x2+3x-1的图像,标注交点,用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加深学生的印象)

师:对于三次方程,我们会求它的根吗?把刚才的方程改改,解方程x3+3x-1=0.请同学们思考能不能求出其精确值,可以同桌讨论.

(学生活动几分钟后,表示不能解决问题)

师:我们的前辈们在求解方程的解的问题上,很早就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是由方程系数直接把根表示出来,这个公式早在公元9世纪由中亚细亚的阿尔·花拉子模给出,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1545年由意大利的卡当发表在《关于代数的大法》一书中,人们就把它叫做“卡当公式”,但是公式很复杂,老师也记不住,不是我们常用的公式.要求三次方程的解是比较困难的,那么我们能否求出它的近似解呢?请同学们利用计算器来求方程x3+3x-1的一个近似解(精确到0.1),同桌之间可以两人一组,讨论研究.

(学生活动5分钟,老师巡视)

师:请一个学生说说思路.

生5:我的想法是令f(x)=x3+3x-1,算出f(1)=3,说明方程的根比1小,再算f(0.9)=2.429,说明根比0.9小,再算f(0.8)=1.912,说明根比0.8还小,继续做下去,我还没有算出来.

师:大家觉得她的方法可行吗?

(学生思考了片刻,有的回答可以,就是过程繁了点儿)

师:该同学的想法很好,一直做下去一定能解出正确答案,这个思想就是我们数学中的逐步逼近的思想,同学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要大胆创新,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为该同学的解法鼓掌.

(学生鼓掌)

师:下面给大家一点儿时间,我们按照这个思路来解出答案,请同桌之间合作,一个负责记录,另一个用计算器计算.

(5分钟后)

师:同学们有答案了吗?

生众:0.3.

师:很好!!同学们真厉害,自己也能解出三次方程的根了,下面我们就来小结一下,刚才这位同学这种解法的原理是什么?思想方法是什么?我们还请她起来说好吗?

生5:我是利用等价转化的思想,想把方程的根问题转化为函数的零点问题,通过计算器逐步缩小根,再利用零点存在性定理确定根.

师:回答的很好,思维很缜密,以后好好努力,肯定能有大的收获!下面我们一起来小结这种方法的原理和知识点.

师:如何求方程的近似解?

①方程f(x)=0有实根⇔函数y=f(x)的图像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

②零点存在定理: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像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

师:同学们在刚才处理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或者说有没有什么疑惑?

(学生沉默片刻)

师:刚才她为什么要先算f(1)?为什么开始不是取f(2)或者f(3)?

生6:开始时取f(2)、f(3)或者随便取哪一个值都是一样的,在后面的计算过程中还是要缩小范围的.

师:对!以后我们碰到类似的问题时,初始值怎么取呢?有一般的方法吗?请同学们思考:零点的初始区间如何确定?

生5:画出函数的图像来确定.(该学生在受到师生的表扬和鼓励后,思维很活跃)

师:很好,真的太棒了.老师用几何画板画出图像,大家一起看一下.(几何画板演示函数的图像)从图像上看一目了然,函数的零点在哪个区间?

学生异口同声:在(0,1)内.

师:老师打个很形象的比喻,这个初始区间就像是公安人员破案时要先确定嫌疑人范围,不能漫无目的地去找,图像就能帮助我们很直观地解决问题,但是图像不是万能的,不是所有的函数都能画出图像的,我们能否不画图确定根所在的区间呢?

生5:像我刚才那样去取值代入,用零点存在性定理确定区间.

师:很好,零点存在性定理能够很好地帮我们确定初始区间,这样我们可以通过图像或者试值来确定初始区间.

师:同学们都能积极地思考,下面我们来讨论刚才的方程x3+3x-1=0的近似解的问题,题目要求精确到0.1,生5是从1开始试值再每次减少0.1,可以通过数次运算得到答案,这很好,但是如果我把问题变成:精确到0.01呢?同学们看看刚才生5的逐步减少的方法还能奏效吗?

生7(苦笑):可以的,就是太烦了,不知道要减少到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师:我们来想想办法,如何进一步有效缩小根所在的区间?

生8:可以的,就像开始猜数字一样,用“对半猜”的思想,每次缩小一半,可以省力.

师(笑):不是“对半猜”的思想,是二分法的思想,他说的很好,我们可以利用二分法的思想,以及零点存在性定理,每次将区间缩小一半,这样过程就简化了,老师来演示给大家看.(运用几何画板演示)

第一次,f(0)<0,f(1)>0,f(0.5)>0⇒x∈(0,0.5);

第二次,f(0)<0,f(0.5)>0,f(0.25)<0⇒x∈(0.25,0.5);

第三次,f(0.5)>0,f(0.25)<0,f(0.375)>0⇒x∈(0.25,0.375);

第四次,f(0.25)<0,f(0.375)>0,f(0.3125)<0⇒x∈(0.3125,0.375);

第五次,f(0.375)>0,f(0.3125)<0,f(0.34375)>0⇒x∈(0.3125,0.34375);

第六次,f(0.3125)<0,f(0.34375)>0,f(0.328125)>0⇒x∈(0.3125,0.328125);

第七次,f(0.3125)<0,f(0.328125)>0,f(0.3203125)< 0⇒x∈(0.3203125,0.328125);

第八次,f(0.328125)>0,f(0.3203125)<0,f(0.32421875)>0⇒x∈(0.3203125,0.32421875).

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数据回答,该方程的解精确到0.1,我们只要缩小区间几次就能够达到?

生9:5次,x∈(0.3125,0.4375),x=0.3.

师:该方程的解精确到0.01,我们只要缩小区间几次就能够达到?

生10:8次,x∈(0.3203125,0.32421875),x=0.32.

师:很好,那么函数零点的精确度如何达到?

生11:方程的解的近似解为两端点的近似值——即左、右两端点的近似值相等.

三、归纳小结,反馈回授

师:下面我们来小结,将我们已有的知识进一步科学化,什么是二分法,如何描述?

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或对应方程的根)近似解的方法叫做二分法.体现了程序化的思想即算法思想.

师:算法是必修3里的内容,像这样“有步骤、程序化”是算法思想的重要特征,我们会在后面学习.

师:用二分法求零点近似值的步骤是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

(1)利用图像法或试值法,寻找确定近似解所在的区间.

(3)计算f(x1).

①若f(x1)=0,则x0=x1;

②若f(a)f(x1)<0,则令b=x1(此时x0∈(a,x1)),若f(b)f(x1)<0,则令a=x1(此时x0∈(x1,b)).

(4)判断是否达到给定的精确度,若达到,则得出近似解;若未达到,则重复步骤(2)~(4).

师:二分法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你知道吗?

(联系实际,学生热情高涨)

生12:幸运52猜商品价格.

生13:查字典.

师:很好,还有像电路检测啊等,希望同学们能把我们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师:以上是我们本节课所学到的新的知识和方法,请同学们再总结一下,本节课还运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师生共同小结:等价转化的思想:方程解的问题→函数的零点问题→逼近问题→缩小区间问题→二分法.

师:最后用一段话与同学们共勉:M.克莱因说:“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扣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以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的一切.”这也就是数学独特的魅力所在.

四、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能“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这节课很好地利用了探究式教学方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节课体现探究的情景性、主动性、建构性和合作性,本节课做了积极尝试,表现出了以下特点.

1.以问题驱动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标准”中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为其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充分感受,真正体现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的转变.概念的生成应该基于感性,发展理性,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在本节课中,老师让学生玩猜数字游戏,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学生积极思考并进行探究试验分析,只要利用“对半猜”的思想,每次都将所给的范围一分为二,逐步逼近真实数字,这样可以很快猜到.学生在猜的过程中体会二分法思想,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提了二分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应用.通过这样来创设情境,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出发,通过典型的具体实例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这样的设计打破了传统课堂沉闷、枯燥的定义,丰富的情境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同时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了数学思想的启示,必定能使学生对二分法的认识和理解留下深刻印象.

2.以学生学习为立足点,重视概念探究过程

在本节课中,在应用二分法探求三次方程近似解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作图观察、范围估计、运算推断等活动.怎样缩小零点所在区间的范围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复杂的计算过程,复杂的计算影响了学生对这一重点内容的理解,教师采用了多媒体展示,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精确度如何达到,二分法的次数如何确定,抽象归纳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一般步骤.经过这个探究活动,就会让学生真正懂得二分法在求方程近似解中的应用,不过,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趣味性;活动的难度;活动的目的性;活动的开放性和时效性,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3.以自然生成为生长点,促进概念深层探究

如在本节课中,老师介绍了方程的发展史,复习给出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展示了一元三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非常复杂,并说老师也记不住,让一个学生任意给出一个一元三次方程加以思考.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之后,有位女生的思路是:通过计算器计算出f(1)=3,说明方程的根比1小,再算f(0.9)=2.429,说明根比0.9小,再算f(0.8)=1.912,说明根比0.8还小,继续做下去,能够计算出近似解,这位学生一说完,笔者就对她的这种独特的算法进行了夸奖,同时还让其他学生为她鼓掌.经过这一评价,学生们的积极性可高了,大多数学生都从中受到启发,立即动手用计数器演算起来,而这位女生在后来也多次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俨然成了本节课的主角.这样看来,只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把握住激励性评价的时机,就会激起更多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出他们的潜能来.不过,教师在考虑评价的激励作用时,也要注意“激励”要有度,评价要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数学有趣、有用和亲切的一面,使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4.以思想方法为落脚点,深入理解概念本质

概念的形成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而概念的应用是由抽象到具体,也是巩固概念的有效途径.学生利用所学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加深对概念的掌握.本节课中探索方程x3+3x-1=0的近似解的问题,笔者利用几何画板画出函数的图像,有利于学生直观观察函数零点的大致范围,利用计算器进行了7次计算,逐步缩小实数解所在范围,精确度的确定就显得非常自然,突破了教学上的难点,提高了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借助几何画板动态显示这个实数解的范围逐步缩小的过程,非常直观、逼真.整个案例都以几何画板为课件制作的平台,界面活泼,操作简单,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

数学概念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数学概念的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之上,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概念学习水到渠成.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实实在在的探究空间,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留给学生呈现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机会,让他们担当课堂的主角,这才是课堂的成功.

1.冯善状,李伟.关注一节课的四个“度”——以“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2015(3).

2.叶文建.对概念生成教学的认识——“曲线与方程”教学引出的思考[J].中小学数学,2009(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A

猜你喜欢
二分法零点区间
你学会“区间测速”了吗
函数零点、不等式恒成立
用“二分法”看七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的审题
导数与函数零点的不解之缘
透视函数的零点问题
“二分法”求解加速度的分析策略
全球经济将继续处于低速增长区间
估算的妙招——“二分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二分法”教学中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