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矿山文化基因 打造创意产业基地
——枣庄市中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议

2015-01-31 17:48张宗海
枣庄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遗存产业链工业

张宗海

(枣庄学院,山东枣庄 277160)

发掘矿山文化基因 打造创意产业基地
——枣庄市中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议

张宗海

(枣庄学院,山东枣庄 277160)

本文从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与实践出发,以产业比较优势和产业链整合模式的视角,对枣庄市中区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要素禀赋进行了分析,提出市中区要通过实施“再生工业遗存,连五点为一线,建二园成一镇”为核心的“民国工业小镇”建设战略,来整合优质文化资源,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

工业遗存;文化创意产业;产业链整合;比较优势要素禀赋;民国工业小镇 ①

为适应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需要,枣庄市市中区重构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以市南工业区为基础,建立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电子商贸和物流产业的战略构想。本文从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出发,在总结世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从产业比较优势和产业链整合模式的角度对市中区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与不足进行了分析,就市中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战略提出建议。

一、文化创意产业及其发展的世界经验

1.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创意产业”是指“任何源自个人创意、技术及才能,并有潜力通过知识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而创造财富及就业机会的产业”[1]。当代经济、文化、科技的融合发展具体表现在产业层面,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由于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渗透性、强辐射力、强融合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需求潜力大、市场前景广等特征,有利于推动其关联产业的发展,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和众多国家的战略性选择。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目前已经达到欧盟总产值的2.6%,以意大利为例,意大利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产值2010年达680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9%,就业岗位占全国的5.7%;文化创意产业增长3%,是其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10倍。在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由2008年的7,630亿元增长至2012年的18,07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4.1%。另外,我国近年来产业构成保持相对稳定,“2012年文化制造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7,253亿元,同比增长17.4%;文化批零业实现增加值1,187亿元,增长9.4%;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631亿元,增长16.7%。文化制造业、文化批零业和文化服务业增加值占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40.1%、6.6%和53.3%”[2]。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的《2010创意经济报告》数据,我国创意产品出口将近85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20.8%。中国产业洞察网研究员预测,“到2015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达18000亿元,占GDP的比重将超过5%,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2]

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情况来看,目前全国文化产业园区超过2500家,各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多达500家之上。“国家已命名的文化创意产业各类相关基地、园区就已超过350个[2]。2010年,“北京已发展70多个创意产业集聚区,上海打造了80多个文化创意园,南京也宣告建成43个创意园区”[3](P12)。全国已初步形成以北京为主的首都创意产业集群、以上海为主辐射南京、杭州、苏州等地的长三角创意产业集群、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创意产业集群、以昆明大理丽水为主的滇海创意产业集群、以西安重庆成都为首的川陕产业集群及以长沙为核心的中部产业集群等六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由于环境不同,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发展模式上主要有政策导向型、艺术家主导型、开发商主导型、资源依赖型、成本导向型及环境导向型等六种类型,当然,并不是说这六种类型完全独立存在,有的是互相交叉和转换形成复合式的园区发展模式。

当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仍然存在着定位不明、发展模式雷同、产业集聚效应不彰,园区内文化创意类企业数量少,企业之间的产业链关联度低等现象。

2.“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世界经验。斯蒂芬(Steven)教授指出:“与其费时计算创意经济的影响与规模,我们更应该将研究与政策动力置于此,即更好地理解创意工作及其机构是如何变化,更好地理解怎样才能培植更为生机勃勃、更加具有创造性与多样化的文化生活”[4]。世界主要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功与失败的实践,为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主要经验有三条:

(1)特色文化资源为王道。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角度看,文化创意产业的模式具有多样性,主要有以美国为代表的“版权型”,以英国为代表的“创意性”,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型”、以中、日、韩为代表的“文化创新型”。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文化创意的影响必然首先出现在文化生产领域。约翰·哈利特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型:基础设施→连接性→内容→创意[5](P16)。很显然,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网络和传媒技术,但是创意成为主宰当代经济的首要要素。约翰·霍金斯教授甚至说“新经济等于创意加上电子学”[6](P204)。但是消费者对技术的热情不会一直持续下去,他们更多关心的是内容、有创意的内容。因此,澳大利亚学者大卫·索斯比在《经济与文化》一书中指出:文化的商品性和服务性是文化产业的基本属性,而艺术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居于文化产业的核心地位[7](P7)。正如约翰·哈里特所说:“内容和创意成了一个更好的长期赌注。显然,信息——信息技术和代码——自身已不再是推动经济的主要力量。人们感兴趣的是思想和知识,而不是信息;人们感兴趣的是经验,而不仅仅是连接性”[3](P14)。特色文化资源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最值得关注的资源。因为文化创意经济是新经济,但是,与传统经济一样,也是以资源为基础的产业,不过这个资源不是资金,不是物质生产资料,而是文化资源,或者称之为文化资本更贴切。人们发现,以特色文化为内容的文化创意产品(比如《花木兰》)生产成本并不高,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反而成为真正的希缺性资源。韩国影视产业和日本动漫的发展印证了“内容为王”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显著特征。

(2)产业经济分层为路径。产业链是产业部门间基于技术经济联系,而表现出的环环相扣的关联关系。产业链的完整性、层次性和指向性要求,关联企业群应围绕产业指向,找到各自在产业链条上的经纬坐标,并构成产业的完整链条。文化创意产业链是一种相对传统产业链而产生的新型产业链。该产业链的上游是对文化遗产的加工、数字化及其内容的整理,下游是文化商品化了的信息技术产品的普及和市场推广,以及大众流行文化符号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由于“内容为王”是文化产业的产业特质,加上信息技术和文化产业的融合,使得内容产业增值能力倍增,这样,文化产业链与其他产业链的区别,不再仅仅表现为垂直型,还表现为垂直和水平相混合的复合型结构。

如上所言,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与其他普通产业的产业链不同,其主要特点在于文化创意产业各组织本身可能涵盖产业链中的任意单个环节,也可能包含所有的环节。某些文化创意产业组织本身可能只要有了简单产业链,其便可生存。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必须依附于产业链中的某一层才能存活,它们是为产业链服务的组织。比如电影、电视剧工业就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完整的产业链。(同一产业链中,分上游、中游和下游,提供产业的基础性资源——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创意资源,带动产业链全面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是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3)工业遗存演进为首选。工业遗存是指18世纪以来,近现代工业建设所留下的具有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和科技、审美价值的包括建筑、机械、厂房、生产作坊、矿场、加工冶炼场所、仓库、店铺等社会活动场所,以及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和。同时,还包括因多种因素丧失原有产业功能的旧工业建筑。这些旧工业建筑在风格、尺度、材料、色彩、构造等方面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和取向,随着岁月涤荡,成为了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在城市历史和社会层面上有着持久而深远的意义[7]。工业遗存改造肇始于美国苏荷区的历史建筑保护。即在忠实于旧建筑历史的同时,对原有建筑进行更新改造,将旧工业厂房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价值更清晰的显示,使之焕发第二次生命。1996年,国际建协(UIA)第19届大会提出的城市“模糊地段”(Terrain vague)概念,明确包含了工厂、铁路、码头等城市中被废弃的地段,指出此类地段需要保护、管理和再生[8](P11)。

1913年,纽约军械库展览,拉开了工业遗存复兴的序幕。伦敦的CBD是上世纪伦敦Dockland废弃的码头区。此外,瑞士温特图尔苏尔泽工业区和苏黎世工业区、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美国纽约SOHO区、日本横滨MM21地区、加拿大温哥华的格兰维尔岛(Granville Island)等都是比较成功的典范。

纵观当前国内工业遗存改造项目,改造模式主要集中为博物会展、城市休憩空间、创意产业园、综合开发等。北京798、上海M50、南京晨光1865、成都“东郊记忆”等创意产业园都是工业遗存改造的典型。随着创意产业园模式的进一步发展,餐饮和娱乐场所被引入其中,将购物旅游与工业遗产旅游相互结合起来,集购物、娱乐、休闲、文化于一体,如上海1933老厂房、8号桥创意风尚中心和深圳OCT当代艺术中心等是这类工业遗存开发的典范。

二、市中“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路

比较优势理论告诉我们,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时,首先要找出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相比较具有绝对优势或相对优势的产业要素,或者找出产业链上具有绝对优势或相对优势的环节进行优先开发,重点扶持,走比较优势战略的路子。

1.市中“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依据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区域文化创意产业”比较优势要素禀赋包括自然禀赋、文化资源、人力资本、资本、技术、市场和制度安排等七项。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开发过程中,上述要素组合一种合力,形成对区域产业效果的综合影响。这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存在、变化和发展都是与其他各项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比较优势诸因素的综合作用和整体效能,是比较优势形成的真正力量和关键。

枣庄市(主要指市中区)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煤炭资源已经枯竭。市中区在文化创意产业的要素禀赋中的自然禀赋(区位条件和自然环境)、(高水平)技术、(高级)人力资本、(金融)资本、(需求)市场等要素,都不具有比较优势,总体来说,市中区不具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条件。但是,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综合比较优势是可以创造的。在于它可以创造性地依赖比较优势诸要素的创造因素,促使综合比较优势由无到有的创造,由弱到强的变化。在现代条件下,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源可以通过创意和制度安排来吸引,这些是可变性公共要素,唯有区域特色文化的丰裕程度与异质性(质量)是最基本的、核心的要素禀赋。

枣庄市拥有7300年的始祖文明、4300年的城邦文明、2700年的运河文明、130年的工业文明,处于“一山、一水、两汉、三孔”黄金旅游线上,特别是保护相对完整,且独具区域特色的地方工业遗存和文化基因,地方文化资源要素禀赋成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对优势要素禀赋。市中区完全可以以此为基础,通过规划设计和制度安排来发掘矿山文化基因,调度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源等其他产业要素,促进“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综合比较优势由无到有,由弱到强,最终形成“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比较优势。

2.市中“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产业链整合是对产业分工生产方式的重新组织。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和空间分布关系而客观形成的一种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的本质是描述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相关产业组织形成的一种功能性网链结构[9](P64~68)。产业链理论表述了产业的关联程度,这种关联关系主要体现了五大内涵:①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②产业链是产品价值传递的表达;③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④产业链是主导核心技术的表达;⑤产业链是产业地理空间布局的表达[9](P64~68)。基于这一定义,郑大庆等人在总结分析国内同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链整合理论的“5+4+3”战略框架。“5”表示产业链整合的核心是调整供需链、价值链、技术链、产品链和空间链;“4”表示影响产业链整合的4类必要非充分因素:生产要素、技术创新、产业管制和相关支持性产业发展;“3”表示产业链整合有3种方式: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和产业融合[9](P64~68)。

产业链整合理论要求我们要从产业链整合的角度,来发现和寻找“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律,研究制定具有区域特色的“区域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整合和建构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聚集产业形成“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首先,“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需要纵向一体化整合。引导和鼓励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沿着“创意→生产→营销→媒介→消费者”[10](P203)这个链条,向产业上游或下游延伸,找到合适的生存区位,最终改变产业链上企业的协同程度;其次,“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横向一体化整合。文化创意产业链横向一体化是指政府应当引导和鼓励两个并行的文化创意产业链之间发生关联关系。比如,影视业与旅游业、餐饮业产生关联;第三,“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需要产业融合。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是政府跳出区域,实现区域与区域之间、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产业融合这种产业链整合方式对“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升级,对区域产业集群和产业聚集更具有意义。

3.市中“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思路。文化创意产业是个新兴的产业,其核心是“文化+创意”。是区域产业升级改造不断发展的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不是凭空而出,也不能突飞猛进,而是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相关内容的融合提升。老工业城市一般就是借用现存工业遗存文化资源,取道产业链的市场细分,找到与本地区优势文化资源、人才状况、特长相适应的产业链条,以此推进“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根据市中“区域文化创意产业”比较优势要素禀赋和区域文化产业链整合状态,我们认为,市中“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18个字,即“再生工业遗存,连五点为一线,建二园成一镇”。

所谓“再生工业遗存”,是指市中“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以中兴煤矿、市南工业区及其关联资源等现有工业遗存为基点,着眼于现有工业遗存的改造与“再生”,使之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异质和优质资源禀赋。

所谓“五点”,是指老中兴煤矿遗址、市南工业区遗址、国际洋行旧址(含火车站一线)、抱犊崮自然风景区群(含大裂谷、龟山风景区群)、薛城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含影视城、沙沟旧址群)等五个工业遗存和自然文化旅游景(区)点;所谓“一线”是指从薛城到十里泉电厂的临枣铁路线(也是工业遗存);所谓“连一线”,就是以临枣铁路线为动脉,通过改造再生老式火车为旅游餐饮娱乐列车,把沿途五个枣庄工业遗存文化和自然人文资源连接起来,活化形成一个完整的市中区二日游线路。

所谓“二园”,是指以中兴煤矿工业遗存为基础,建设“枣庄矿山文化公园”,以市南工业遗存为基础,建设“市南民国工业园”,所谓一镇,就是通过旅游餐饮娱乐老式列车铁路线连接二区而成的,建构成具有异质性、典型性的“民国工业小镇”。

“再生工业遗存,连五点为一线,建二园成一镇”是以工业遗存文化为内容,以“民国工业小镇”为形式的市中“区域文化创意产业”战略,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承。“再生工业遗存”是提出战略和实施战略的文化基础,“连五点为一线”是活化战略的产业动脉,“建二园成一镇”则是产业战略的标志。通过“连五点为一线,建二园成一镇”这一创意战略规划建设,挖掘枣庄优质自然、人文和工业遗存文化资源,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并整合区域内创意文化产业节点,打造影视、文化旅游和餐饮产业的上游与核心价值链基础,吸引文化创意产业聚集,进而形成“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三、“民国工业小镇”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1.建设“民国工业小镇”符合产业比较优势原理。工业遗存的空间有故事化的场景,这是任何其他建筑、材料无法替代、模仿、复制的。工业遗存强烈的不可复制性是其最大卖点之一。枣庄历史文化悠久,资源丰富,但是,最具代表性,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当属矿山文化。胡小林教授认为,枣庄矿山文化包含三个阶段[11](P170~178):一是传统煤窑阶段。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到19世纪末形成的“煤窑文化”,原始思维和封建迷信因素很浓;二是中兴公司阶段。从1899年戴华藻受命来枣庄组建中兴矿局,到1938年3月日军侵占枣庄煤矿。生成了传统与现代自然衔接,性情与理性珠联璧合,展现自我与通力合作并行不悖,矿工所特有的直率、义气,与自律、守纪融为一体的矿山文化;三是接受红色文化滋养阶段。自1938年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派鹿广连潜入矿区发展地下党组织,一直到全国解放。形成了以情为重,行侠仗义,吃苦耐劳,宽容大度,粗犷豪放,团结战斗的阶级特点革命文化。

枣庄矿山文化的代表——中兴公司矿山遗址(包括旧矿井、矸石山、矿区运输系统、白骨塔、大坟子等)、中兴公司矿区建筑群(包括办公大楼及其配楼、机务处厂房、矿师公寓、过车门、中兴公司大门、国际洋行等。其中,最典型的建筑是中兴公司办公大楼。)和中兴公司的历史档案(包括中兴公司从1899年正式成立,到1938年被日本人抢占的将近40年时间里,制定的一系列章程和董事会议事规则,形成的人事、设备、建设、管理、培训、财务、后勤、事故、伤亡、勘探、气候等方面的档案材料)。其中,矸石山、矿井、矿区运输系统、办公楼(飞机楼)、完整的企业历史档案,这些典型的工业遗存空间背后的故事完整地再现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辉煌,而且,容易激活人们的历史情结和自恋情结。这种鲜活的矿山文化资源是其他城市或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所不具有的,却是市中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质文化资源和比较优势禀赋要素。因此,聚集以“民国工业”要素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掘、整理、保护、开发和利用矿山文化资源,并以此为基础,与市南工业区连接建设“民国工业小镇”,是市中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选择。

2.建设“民国工业小镇”符合文化创意产业链原理。枣庄不仅有优质的矿山文化资源,还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改革开放以来,这些文化资源得到了有效挖掘、改造、开发。比如抱犊崮自然风景区、铁道游击队影视城等,先后为电视剧《民国第一案》、《铁道游击队》和《小小飞虎队》等影视剧的拍摄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这些异质的、自然的、历史的、工业遗存的文化资源,要么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保护,要么孤零零的,没有纳入产业链,不能够很好地发挥产业聚集功能。我们提出的“连五点为一线”,就是要通过矿山工业遗存——“临枣铁路”“老式文化旅游列车”的再生,把域内文化、旅游、餐饮产业点勾连起来,形成一个区内完整的以矿山文化为核心的纵向文化旅游产业链,率先为发展“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积聚人气,聚集资源。“建二园成一镇”,则是通过“老式文化旅游列车”,把以中兴矿业(枣矿)遗址为主建设的“枣庄矿山公园”,与以市南工业区遗址为主建设的“民国工业园”连接起来,在延长纵向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同时,以影视城的身份参与横向文化旅游产业链,从而构成以“民国工业文化”为核心的产业集群聚集地,进而底定市中“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

3.建设“民国工业小镇”可以实现市中“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枣庄矿区正在消失的矸石山、市南工业区正在崛起的居民楼正在啃噬着枣庄市区的优质工业遗存;每天仅有的几趟运煤列车和零星的几位游客,正在荒废着枣庄市区的优质文化旅游资源;山东能源集团投资的大制作电视剧《大中兴》就要寻找拍摄基地;枣庄市民正在煎熬中渴望市中经济文化的复兴。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就是把上述四个方面通过一条主线结合起来。这条主线,自然就是“再生工业遗存,连五点为一线,建二园成一镇”。建设矿山公园和民国工业小镇是保护和再生工业遗存的主要途径,民国工业小镇的建设,可以为《大中兴》的拍摄提供基地,而《大中兴》的拍摄反过来则可以为“民国工业小镇”的建设提供资金,为今后的旅游带来名气,这是一举多赢的措施,也是市中“区域文化创意产业”起步的机遇。“民国工业小镇”不仅在纵向和横向上拉长了市中区域文化旅游产业链,而且,对影视、旅游、餐饮等产业实现了跨行业融合,对“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升级,对区域产业集群和产业聚集更具有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既有赖于区域产业要素禀赋,更有赖于对区域产业要素禀赋的组合与建构。“民国工业小镇”战略是市中“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触发性规划,如果能够得到认可并持续性的推动,必将带来区域性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

[1]为什么译成创意[N].文汇报,2002-12-16.

[2]中国产业洞察网.2013-2017年创意产业园全景调研与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http://www.51report.com/.

[3]曹岚.利用工业遗存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之浅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9,(4).

[4]Steven Jay Tepper,“Creative Assets and the Changing Economy.”The journal of Arts management Law and Society,Summer 2002,Vol.32,No.2.

[5]【澳】约翰·哈利特著,曹书乐等译.创意产业读本[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英】约翰·霍金斯著,洪庆福等译.创意经济[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7]金冠军,郑涵主编.文化创意产业引论[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

[8]王建国,蒋楠.后工业时代中国产业类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性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6,(8).

[9]转引自郑大庆,张赞,于俊府.产业链整合理论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

[10]张振鹏.由“杜拉拉”升值记谈文化创意产业链[J].学术论坛,2010,(12).

[11]胡小林.鲁南区域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吕 艳]

F207

A

1004-7077(2015)03-0072-06

2015-04-20

张宗海(1966-),男,山东滕州人,中国矿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枣庄学院科技处处长,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与实践,区域文化,特别是鲁南中兴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遗存产业链工业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工业人
辽代契丹贵族墓地守冢人居住遗存和祭祀遗存初探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浙江安吉汉代土墩遗存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