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种粮农民吃亏

2015-01-31 19:59中国农资评论员张涛
中国农资 2015年44期
关键词:粮价种粮现代农业

□ 《中国农资》评论员 张涛

传媒时评

不能让种粮农民吃亏

□ 《中国农资》评论员 张涛

今年秋粮又是一个丰收年,一组组的数据让全国人民皆大欢喜,但是“收粮难、粮价低”的问题与往年相比却显得非常突出。特别是在东北,存储粮食的仓库满了,粮食不好卖了,粮价压低紧随而来,粮食增产农民不增收的的问题摆在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面前。

“饭碗要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确保粮食增产是基本国策,不得有半点动摇,所以增加农业投入是今后我国农业相关政策的主基调。在最新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已经明确提出,支持保护制度是现代化国家农业政策的核心,也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因为我们看到,近些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成本在不断上涨,粮价普遍高于国际价格,处于一种倒挂的趋势,一些粮食深加工企业直接从国外进口粮食,而国内的粮食只能存储在国库中,如此一来搞得粮食的收储遇到了阶段性难题。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国的种粮结构还处于传统阶段,农民的种植习惯很难改变,东北农民种惯了大豆和玉米,华北地区的农民则擅长种植小麦,如此一来,不但粮食的产业结构上出现问题,轮耕、休耕难以实现,所以土地就会出现种种营养失衡的现状。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都折射出一个关键点:农业种植结构需要调整。

眼下,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发力点,传统工业需要转方式、调结构,粮食生产面临同样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绝非一朝一夕,而且需要在相关政策的保护下逐步升级,因为我国的农业竞争力太弱,特别农业补贴日益逼近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黄箱”补贴上限,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也需要调整和完善,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在稳定政策环境下,调整种植结构才能有效进行。

发挥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中坚力量。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土地流转的大规模推进,越来越多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纷纷涌现,形成了现代农业建设的新力量,这些力量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化农业发展,向现代农业进军的中坚力量。他们比传统的农民更易接受新鲜事物,所接受的知识文化水平更具先进性,所以粮食种植的转方式、调结构应该更加重视这群新兴力量的带头模范,加大对于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支持力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确保农民不吃亏。“黄箱”要封,“绿箱”要开,耕地红线更要保,这是目前摆在我国粮食生产面前的几大问题。粮食生产要调整,种植结构要升级,而更关键的是农民还要增收。《方案》中提出,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调控制度,要通过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各类主要农产品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程度不同,要采取“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办法,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农产品价格改革将“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补贴资金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不让种粮农民和主产区吃亏。

猜你喜欢
粮价种粮现代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现代农业
“粮袋子”充裕 粮价大幅上行缺乏支撑
画画就如种粮
国际粮价总体水平或将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