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2015-01-31 20:08中国国土资源报周怀龙
资源导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土地发展

◎《中国国土资源报》首席记者 周怀龙

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国土资源报》首席记者周怀龙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郑州市郑东新区以外延增强集聚度,内涵提升承载力的内外兼修之法,创新土地管理,用好土地杠杆。

盛夏,河南郑州市郑东新区的龙湖湖心岛内热火朝天——塔吊林立人头攒动,上万名工人同时进场施工,12座整体规划整体开发的现代金融楼宇正加紧施工建设;中央商务区内,刚刚入驻的“互联网+”创新企业人头攒动,欣欣向荣;在深入的地下空间,施工队员在工程师的指导下,对长3.3公里囊括所有市政管线的地下综合管廊进行最后的复检……

这些场景,都是郑东新区经济发展蓄力前行的表现。据了解,仅2014年郑东新区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地方级税收收入突破1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占到河南省的70%、64%。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郑东新区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表现为何如此强劲?郑州市委常委、郑东新区管委会主任张建慧介绍:“内外兼修”是郑东新区产业、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原动力,尤其是在土地资源管理上,郑东新区在总结上一轮城镇化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土地要素的支撑作用,为服务和引领新常态提供了坚强的动力。

集约出效益

“郑东新区的开发建设,一改过去摊大饼的传统模式和单是以产业为主的开发建设模式,而是立足于城市发展的需要,依托于中心城区,以组团式开发建设,从而使东区的发展符合了产城融合、要素集合的城市发展规律。” 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如是说。

在郑东新区,一幢楼即一个园区和产业集群。以中央商务区的广发金融大厦为例,入驻的金融机构有14家之多,而期货大厦的各类期货公司则多达26家,会展中心的会展企业有21家,形成业态相同或相近的产业集群。

“这不是单纯的机构集中,而是以产业为主导,形成功能型的聚集区,一方面增强产业发展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另一方面引领产业深层次发展,最大化地发挥土地资源的集聚效益。”郑东新区国土资源分局局长何洪涛介绍,目前类似的“楼宇经济”在郑东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类税收超千万楼宇47栋,包括税收超亿元楼宇19栋。

依靠优化结构、转型发展、内涵挖潜,郑东新区走出了一条集约发展的路子:以规划立城,注重城市功能的复合统一,按照“三规合一”的要求科学编制规划,积极推动土地的复合利用,合理布局产业和各种配套设施;采取组团开发的模式,布局不同的功能,改变传统城市用地“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实现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产业功能的有效结合,在土地出让时严格编制和执行城市设计,明确每宗地上单体建筑设计,确保土地供给为产业培育服务……探索地下空间的利用和管理方式,组织编制地下空间规划,为促进地下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郑东新区在龙湖金融中心采取相邻单位地下空间统建共连的方式,建立每栋楼之间的PRT(快速运输系统)连接体系,同时还构建由地铁、隧道、水上航运、地面交通以及轻轨等组成的五层立体交通体系。

“外延增强集聚度,内涵提升承载力”,在发展中,郑东新区注重为项目提供注册、登记、选址等一条龙服务,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和运营,为产业发展、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创造了最大的时间效益。其中,渣打银行从签约到开业仅用6个月时间,民生银行郑州交易中心从选址到投用仅用时8天,民生银行郑州战略研发服务基地从清场到开工仅用12天。

“进入河南市场,我们来晚了。”时任渣打中国首席执行总裁林清德不禁感叹。2013年底渣打银行落户郑东新区,仅入驻5个月即实现了赢利。

创新促发展

土地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和探测器,在经济发展中,创新土地管理、用好土地杠杆,能有效服务发展大局,为经济社会创新创业增添活力。

6月10日上午,郑州市国土资源局网站经历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历经64轮激烈竞价,郑东新区龙湖区域96.8亩地块,以总价16.54亿元成交,创郑州市土地交易新纪录。

“郑东新区土地市场的良好表现,表明了市场对东区发展的巨大信心,这既是其独得厚利的区位优势的体现,更是产业发展曙光照亮的结果。”有专家指出,这得益于郑东新区土地利用管理思路新、规划建设起点高、市场运作好。

近年来,郑东新区不断创新地价管理方式,严格按照“科学测算、专家咨询、季度更新、最低限价、刚性标准、阳光运行”的规则运行。通过结合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综合运用宗地地价的多种评估方法,对土地供应价格分区片、分用途、分容积率和分供地方式进行评估测算,确定出让的最低限价,形成刚性标准。开展按季度测算土地供应区片价格,每季度更新一次。

“自开发建设以来,郑东新区就‘顺势而为,因势利导’,通过创新地价管理,发挥土地的杠杆效应,为城市建设、产业发展集聚资金,吸引投资,从而使得郑东新区成为全省乃至整个中原地区最具吸引力的金融高地和创业创新基地,从而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奠定了基础。” 郑东新区创意岛孵化园项目负责人介绍。

目前,郑东新区整合辖区高校、科研院所和国家级平台等资源,加快推进以创新创业综合体为引领的科研研发产业发展,相继谋划了信息安全、生物疫苗等6个创新创业综合体和3个产业园,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国家质检中心郑州综合检测基地、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等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先后进驻,累计入驻各类研发中心42家,科研企业达127家。首个10万平方米以上的创新创业综合体项目龙子湖创意岛孵化器正式开工,浪潮集团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等一批重大创新创业综合体项目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融合添动力

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郑东新区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典范”。现如今,郑东新区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继续探路前行,开启了“二次创业”的征程。

2014年郑东新区提出了“12344”发展新战略:坚持一个绿色低碳智慧的发展理念,着力国际化的区域金融中心和国际化中央商务区“两个国际化”,决战龙湖、龙子湖和白沙区域“三大主战场”,推进“四个加快”,实现“四个率先”。

“这是郑东新区在‘新常态’下实施的‘新战略’。”何洪涛介绍,未来一段时期,郑东新区国土资源分局将坚持“12344”发展思路,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作为新常态、努力引领新常态,在稳增长中有作为,在调结构和惠民生中持续发力,努力促进郑东新区经济转型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目前,郑东新区累计入驻各类金融机构226家,涵盖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期货等主要金融业态。入驻苹果、三星、大韩航空等国内外500强分别达到57家和47家,JW万豪、喜来登等国际一线酒店品牌,塔博曼、银泰等国内外著名商贸企业,“五大行”中的戴德梁行、仲量梁行等中介机构先后进驻。

然而,随着实践探索的深入,尤其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对国土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比如,资源环境紧约束不断加大,土地资源如何由增量管理转向存量管理,更好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以及新兴业态的出现,如何实现土地精细化管理,探索完善复合型的土地管理模式……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总结摸索,走出一条新常态下融合管理和发展的新路径。”何洪涛说。

具体而言,一是积极主动作为,全力抓项目、促投资,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提供持续有效的资源动力。重点是探索土地资源、资本、资产的一体化管理,作为资源,发挥土地节约集约的集聚效益;作为资本,服务和支撑核心产业发展;作为资产,实现公平有效的利益分配,为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以更严更实的作风,抓落实、提效率,为“12344”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资源保障。重点是通过健全工作机制,推动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源利用和保障效率;培育国土阳光文化,夯实干事创业的作风,打造勤政务实廉洁的队伍;优化管理环节,做好服务保障,实现资源保障效能。三是注重创新驱动,抓改革、激活力,为东区产城融合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凝聚发展合力。

今年2月,河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加快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实施方案》,对其产业发展提出明确的目标定位。对于未来的发展,东区人信心十足。

猜你喜欢
土地发展
我爱这土地
“土地托管”让荒芜土地绿起来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土地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分土地